社會主義榮辱觀論文
關于讓學生在作文活動中領悟榮辱觀的教育
作文如做人,一篇文質優美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學生心靈品德和道德素質的客觀反映。葉圣陶老先生曾經強調“作好文,首先應學做人”,將“作文”與“做人”并列起來。當代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學活動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集體主義觀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以下是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結合他人的教學案例所收獲的一點體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但愿能有“拋磚”之效。案例之一:慶國慶展報出版在慶國慶60周年活動中,學校為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制作反映“家庭大變化、家鄉大變化、祖國大變化”的展板。教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內部動機,使學生切實從中受到教育,抓住契機,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認真觀察,切身體會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配合圖片,搜集資料寫作文,并向學生表明:寫好了將作為展板內容在全校展出。學生知道寫好了有用,內部動機充分調動起來,在情感的激勵下,他們滿懷信心地去查找資料,請教老師,請教家長,了解社會六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變“要我說”為
關于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 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囊括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時代性和現實針對性。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學習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是把它變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強大的精神力量,變成全國人民的自覺行動。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新風尚 倡導 樹立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3月份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簡明扼要、精辟深刻,囊括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這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度出發,為提高全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社會主義“四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規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我們每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準繩,也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堅實的精神支柱。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具有創新性、時代性和現實
探析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基石
論文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論文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決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基石。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正是因為這種一致性決定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動力。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樹立社會道德風尚的需要。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同時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精神基石。一、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第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都是當今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迫切需要。從國際看,部分西方國家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始終沒有改變,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在思想政治領域和
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增強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效性
摘 要:文章圍繞《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要求,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實際,闡述了榮辱觀的淵源、內涵以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明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對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榮辱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實效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構成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文化基礎。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導向作用和社會規范調節作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有鑒于此,深入、全面地解讀和認識社會主義
關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摘 要]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用黨的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輿論的體現。當前高校大學生總的來講,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必須針對大學生本身的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大學生 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黨中央對大學生的一貫要求,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學生榮辱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高校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 每一個社會都有其賴以支撐的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1]。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一
試議大學生志愿服務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關系
[論文摘要]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載體,深入推進志愿服務活動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途徑。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關系。[論文關鍵詞]志愿服務 大學生 社會主義榮辱觀 怎樣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呢?高校應該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創新教育方法和途徑,找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行”的載體,真正做到知行統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人才戰略的需要。2009年7月17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要求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要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大志愿服務的力度,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加強對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領導,建立健全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這是教育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將志愿服務
關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基礎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摘要:榮辱觀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為人們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準則。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需要,又是解決大學生中存在的價值偏差的需要。高校應當從課程教育、日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關鍵詞: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八榮八恥”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基礎,使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八榮八恥”作為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一、榮辱觀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通俗地說,榮辱觀也就是怎樣看待榮與辱,以做怎樣的事為榮,以做怎樣的事為恥。從其基本內涵來說,榮辱觀是社會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褒貶評價的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反映的是人們對自身或他人的社會行為產生的一種內在的思想感受、道德評價和價值衡量。古往今來,思想家們都強
關于中學生八榮八恥榮辱觀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代表們關于社會道德的討論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四個字就是“八榮八恥”。“八榮八恥”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的。胡錦濤同志說: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八榮八恥”提出后,引起了各界代表的廣泛關注。十幾天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熱烈地談論著這個話題。大家的共識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關于“八榮八恥”的講話,對引導全社會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為我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了一個準繩。它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辟
關于學習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會
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政協委員時發表了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胡錦濤同志說:“實現‘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必須廣泛深入動員人民群眾,堅定不移依靠人民群眾,真心誠意造福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出來,要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
對于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
[論文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與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其豐富的內涵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內蘊了社會道德評價標準,為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提供了道德規范和標尺,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道德教育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它涵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待科學的態度、中華傳統美德、遵紀守法的規范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道德是人類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社會生活順暢的存續和發展而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提出的規范的體系。”“道德自我是道德實踐的主體,是個體自我之中所包含的德性結構與存在。”而“個體的道德自我,反映了一個人對自身道德品質的某種認識或某種意識狀態,是自我中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榮辱觀屬于道德范疇,是現階段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既是對中華民
從我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當今社會變遷非常快。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以往的一些道德規范和標準正在受到強烈沖擊。明確和強調社會主義榮辱觀,非常具有現實意義。這次胡總書記的論述明確了應該引以為恥的種種行為,它告訴人們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明確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摒棄的。對整個社會應該都是很好的警醒。“八個為榮,八個為恥”,在論述上非常簡潔,而其中的每一條又都很具體,與現實生活很貼近,可以說是息息相關。這些我們每位公民應該會反省自己的行為。榮辱觀應該是一種道德標準。“不知榮辱,則不可以為人。”關于“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實際上是對個人、對社會的一種道德要求和規范。比如,我們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五講四美三熱愛”等教育。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如此鮮明、系統的方式來闡述和強調社會主義榮辱觀,有現實針對性。祖國”和“服務人民”的兩條,看起來是非常宏大的要求,其實也與我們密切相關。但我認為實際上,正是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所沖突的時候,才能真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榮辱觀念和道德水準。很簡單,實踐社會主義榮辱
淺談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
論文關健詞:大學生;倫理思想建設;八榮八肚;契機;著力點論文摘要: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是關乎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八榮八恥”私會主義榮牛觀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趨向,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和精神動力,也為大學生的倫理思想建設提供了新的、有力的著力點,以及為拓展新內容、開辭新路徑、創造新范式確立了新方向。榮辱觀是人們關于光榮與恥辱的根本觀點和態度,又是一種道德評價標準。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的民族,歷來重視并強調榮辱觀的重要價值,榮辱觀可以說是中 國傳統倫理學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疇。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培養千百萬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任務。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戰略目標,創造性地提出了培養“四有”新人的理論,即適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江澤民對全國大學生提出了“四個統一”的要求和“五點希望”,進一步豐富了培育
淺析網絡之海邊的燈塔——論社會主義榮辱觀對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作用
論文關健詞:網絡 青少年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論文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胡錦濤總書記近日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為網絡時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對于不斷凸現的網絡道德失范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能為青少年的網絡亞文化的形成保駕護航,可以使處于網絡道德失范中的青少年澄清價值;對于青少年的網絡道德學習的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能夠培養網絡青少年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選擇力,幫助網絡青少年以良好的自身修養抵御不良誘惑,并且還是青少年網絡品德形成的航標。海岸周圍巍然盜立的燈塔,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船只安全航行。隨著美國科學家馮。諾依曼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制造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以及各種通訊傳輸協議、統一的資源指位設定、主機領域名稱與服務器、主機地址等的應用,只要擁有一臺計算機和一根網線,無論處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你就可以自由地徜徉在網絡之海中。網絡具有強大的交互性、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高度的開放性和匿名性,它給我們創造了許多工具: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 WWW)、網絡搜索引擎(Intern
淺析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圖書館網絡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榮辱觀高校圖書館網絡道德論文摘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公民整體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是新時期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創建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意義重大。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了解信息、獲取知識、交往互動的重要渠道,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網絡的魅力是無窮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開發、去利用。然而網絡的危害也是致命的,期待我們辨別真偽、科學篩選、合理使用。日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實現了網上辦公,建立了電子閱覽室,有條件的還建成了數字圖書館,為館員和讀者r網查找資料和了解各類信息提供了方便。同時,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教育、引導館員和讀者遵守網絡道德、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高校圖書館急待解決的課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3月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確
淺談以榮辱觀為起點構建社會道德體系
論文關鍵詞:榮辱觀;道德體系;構建論文摘要: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要從道德的本義、人的本質特征和現階段人類社會的特點出發,遵循榮辱觀和創新原則、個人與社會相統一原則、道德與法律相溝通原則,通過理論推動、教育落實、法律保障、社會管理強化,社會輿論協助,構建一個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與個人發展又能維護社會相對比較穩定的道德體系。0引言道德本身就是為了人類社會持續發展而產生,具有人的主體性、創造性,但是一直以來被統治者作為統治的工具和手段,慢慢失去了其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本來面目,要轉變當前德育收效低微的狀況就必須構建以榮辱觀為起點的體現人的道德的主體性、創新性的社會道德體系。要構建科學的社會道德體系必須從道德的本質、人的特性和榮辱觀以及新世紀人類社會的特點去思考。1道德的本質道德是一種客觀的社會范疇。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樹立基本的道德體系才能正常運行。道德意識作為社會價值體系,包含著社會的、政治的、法律的、人的因素,滲透在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影響著社會風氣,體現著價值取向,標志著文明程度。作為道德價值的起點,任
論析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建設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建設[論文摘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時代精神和民族優良傳統的統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與時俱進;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建設。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適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對于增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和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引起人們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多釋化,使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各種思想大量涌現、多樣并存,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的復雜局面。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及價值觀念的多元嫂變,對人們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產生
試析高職院校榮辱觀教育要在結合上下工夫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課堂教學師德建設公民道德規范校園文化論文摘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為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要結合學校實際,把榮辱觀教育與課堂教學、師德建設、踐行公民道德規范、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設校園文化9}密結合起來,在結合上下工夫。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青少年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棟梁,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建設的前途和命運。高職院校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也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緊迫課題,開展社會主義榮如觀教育,需要在結合上下工夫。一、榮辱觀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榮辱觀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有計劃地從各個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人教材、引人課堂,成為學生行為準則和習慣,將知榮明恥、揚榮抑恥、近榮遠恥的價值觀貫穿育人的全過程,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通過政治理論課直接進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榮辱觀教育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榮辱觀教育滲透原則策略方法論文摘要:加強對高中學生以“八榮八恥”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而思想政治課是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主陣地,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感受、體驗和實踐,提高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榮辱觀是指人們作為個體或者集體成員在榮譽和恥辱問題上的基本觀念,是關于光榮與恥辱的道德評價體系和道德評價標準。它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八榮八恥”是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系統闡述。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紐帶,是培養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必須在充分體現時代性,準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實效性上狠下功夫,引領學生認知、體驗和實踐。
論析社會主文榮辱觀與大學生的品格教育——兼論美國的新品格教育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新品格教育運動;品格教育[論文摘要]美國的新品格教育運動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種教育模式,是目前美國的主流教育理念,倡導者反對價值澄清學派和柯爾伯格的道德相對主義,認為盡管有文化差異,但人類確實存在著一些普遍且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圍繞核心價值觀進行品格教育,可以為開展榮辱觀教育提供資源借鑒。美國的新品格教育運動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種教育模式,是目前美國的主流教育理念。在教育內容上,新品格教育運動反對道德相對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認為有客觀的道德規范即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在教育目標上,強調道德自律和道德人格的養成;在教育形式上,注重知情行的全方位養成。這些都反映了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客觀規律,可以為我們開展榮辱觀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品格提供資源借鑒。一、美國的新品格教育運動及其界定上個世紀80年代,針對美國社會嚴重的青少年道德問題以及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率,品格教育興起并受到了重視。到90年代中期,品格教育已在美國道德教育中獲得了主流地位,并得到了政府組織的大力支持。時任美國總統
論析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誠信建設;誠信人格論文摘要:“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道德導向、價值導向和實踐理性特征,為當代社會誠信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內在精神動力和社會推動力量。當代社會誠信建設要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著手,把握三個基本的倫理向度:培育誠信理念體系;構建誠信規范體系;塑造誠信主體人格。今年3月,胡錦濤同志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將“誠信”納人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系之中,這既是對中國優良傳統道德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本質規定與根本要求,而且為新的歷史時期推進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新的范式,也為當前加強我國社會誠信建設提供了新的科學思路。一所謂榮辱觀,“是一種關于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的根本看法和觀念體系。一般來說,人們的榮辱觀總是以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為基礎,表現為一定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心理認知觀念。榮譽和恥辱是倫理學的一對重要范疇,包含著兩個方面的意義:從客觀方面來說,一定的榮辱觀念表明這個社會褒獎、支持什么,斥責、反對什么;從主觀方面來說
淺談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我國道德建設的豐富和發展
【論文關鍵詞】八榮八恥;榮辱觀;道德建設;豐富發展【論文摘要】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總是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發生,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關系:社會主義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之上的,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高級的嶄新的道德形態:我國建國五十七年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相互作用中,由建國初期的“五愛”到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再到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榮辱觀,經歷了一個逐步完善、豐富和發展的過程,并對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大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一、“八榮八恥”榮辱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的總結和概括建國五十七年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1、建國初期的“五愛”公德。建國伊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籌劃建國大計時,便提出了社會主義的“五愛”公德。1949
試談榮辱觀教育與高職生職業道德培養
論文關鍵詞:職業道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論文摘要:從研究榮辱觀教育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關系入手。深刻分析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和高校德育工作現狀。著力探索一條高職院校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入點,加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有效途徑。對推動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職業道德素質是高職生最核心的素質。而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培養和提高,來源于正確的榮辱觀的確立。本文就榮辱觀教育與高職生職業道德培養問題談些淺見。一、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高職生職業道德培養的作用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采、以驕奢淫逸為恥。高職院校必須要以加強“八榮八恥
淺談認識、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論文關鍵詞:榮辱觀;傳統美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論文摘要:榮辱觀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治國安邦的基礎;“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當前,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首要任務。胡錦濤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操作性,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指導方針。一、榮辱觀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榮辱觀從個體角度看是一種內心體驗和感受。主體對自身言行得到社會贊譽的愉悅和鞭笞的羞辱體驗的積累,會逐步形成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公與私等價值取向的判斷,并在這種判斷中逐步強化內心的體驗與選擇。將榮辱的體驗和選擇不斷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最后達到哲學的概括,就是榮辱觀。榮辱
論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高校榮辱觀教育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高等學校;榮辱觀教育論文摘要:在建構主義者看來,學習是在教育者的指導下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下,學習者通過活動與交往進行的知識建構活動,因此建構主義者特別關注學習者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要加強學生學習內容和他們周圍實際的聯系,引導他們在活動與交往中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探究學習,使他們在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主動求知的技能、態度和習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促使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盡早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真正掌握榮辱觀教育的真諦,樹立社會主義科學的榮辱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當代西方主流學習理論,這一強調學習者主體性、強調學習者在活動與交往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理論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本文簡要介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并揭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高等學校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幾點啟示。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產生與發展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源于結構主義(Structionism),其創始人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他認為個體的學習過程不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