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化療期間營養不良原因分析與護理
徐玲建
【關鍵詞】 鼻咽癌 放化療 營養評估 護理
鼻咽癌在我國發病率高,據國內統計,占全國惡性腫瘤的12.4%~27.9%,占耳鼻咽喉科惡性腫瘤的60%[1],其治療手段主要是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放療或化療期間,患者的胃腸,免疫等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患者營養狀況明顯下降,影響治療效果與預后。2008年1~12月,我們對72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期間進行營養狀況評估,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72例鼻咽癌患者,年齡14~72歲,中位年齡52歲。男性49例,女性23例。全組均經病理證實,低分化鱗癌65例,中分化鱗癌3例,高分化鱗癌2例,未分化鱗癌2例。
1.2 營養不良的判斷和分型[2]
營養不良分三類:(1)消瘦型營養不良:主要由熱量攝入不足引起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消耗,特征為體重及其他人體測量值下降,而血清蛋白保持正常。(2)蛋白營養不良型:主要有蛋白質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食量攝入正常或較多引起,以內臟蛋白儲存消耗為特征,主要表現為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等濃度下降,免疫功能受損,而各項人體測量指標仍正常甚至高于正常。(3)混合型營養不良:蛋白質和熱量均攝入不足造成,表現為低蛋白血癥,各項人體測量指標均低于正常。本組患者放化療期間出現營養不良者共50例,占69.4%。其中消瘦型營養不良者15例,占30%;蛋白型營養不良者19例,占38%;混合型營養不良者16例,占32%。
2 原因分析
2.1 精神壓力大、食欲下降
患者在獲知病情后,往往悲觀絕望,情緒低落,極度的恐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下降,攝取營養減少。
2.2 化療反應
化療藥物在于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藥物可導致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影響營養的攝入,嚴重者干擾治療正常進行。
2.3 放療反應
口腔黏膜炎對放療患者而言,是十分痛苦的問題,而接受頭頸部腫瘤放療的患者,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口腔粘膜炎的發生會使患者在治療中產生焦慮,信心下降,影響營養攝入,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影響治療。
3 護 理
3.1 心理護理
耐心的勸導患者,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通過行為誘導,促使患者情緒穩定,并做好家屬的工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統,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其了解飲食與樂觀情緒在治療中的重要意義。對首次化療的患者不要過分渲染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以免加重其心理負擔[3]。
3.2 化療期間護理
保持室內清潔安靜,營造輕松、舒適的環境。向患者介紹藥物不良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項,以及對應措施,消除其思想顧慮,合理的飲食指導,可減輕患者胃腸道反應,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咽。早餐清淡飲食占平時量的1/2,忌辛辣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各種劇烈活動,盡量臥床休息[4]治療期間護士應掌握藥物的毒副作用,止吐藥應用時間,并加強巡視,嚴密觀察,詳細記錄。個別患者惡心嘔吐會延遲,發生在化療后24小時持續數日,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此時多與患者交談,繼續應用止吐藥物,幫助患者度過反應期。
3.3 放療期間護理
治療前向患者講解放療知識,注意事項,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吸煙飲酒,禁刺激性食物。患者每日飯前飯后用多貝氏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含漱,出現假膜時改為1.5%過氧化氫含漱,輕度發生時可采用利多卡因、慶大霉素、地塞米松與生理鹽水稀釋后飯前15分鐘含服止痛,以利進食。也可用干擾素濕敷潰瘍組織,并吹氧,進一步促進濕敷在表面干擾素的吸收。兩種方法聯合應用可加速潰瘍的愈合[5]。對咽喉痛疼的患者給予西瓜霜潤喉,粘膜反應較重的患者靜脈給予抗生素、維生素、激素治療,必要時暫緩放療。
對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評估,可了解患者機體狀況,生活質量,為合理實行營養支持提供依據,通過護理干預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