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的預防與護理體會
李月華 李芳
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是用化學合成藥物治療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惡性腫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過腔內、靜脈、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將化療藥物引入人體內,而絕大多數化療藥物的給藥途徑是靜脈給藥。但由于治療惡性腫瘤療程長,局部靜脈反復穿刺造成機械性損傷,且化療藥物滲透性強、刺激性和毒性大,極易引起靜脈發紅或發黃,病變血管硬化成條索狀,伴局部疼痛,嚴重者可導致血栓性靜脈炎,發生血流受阻,影響靜脈通道的建立,阻礙化療計劃的進行從而影響疾病治療的效果[1]。靜脈炎的預防已成為醫患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近幾年我們科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靜脈炎的發生。
1 靜脈炎發生機制
1.1 機械性損傷
靜脈經反復穿刺或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過長,對血管壁的刺激性過大,血管內皮受損,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細菌性靜脈炎,同時血小板在受傷部位及針、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1.2 化療藥物的刺激性損傷
許多化療藥物可對組織產生化學性刺激,引起化學性炎癥,常見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達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藥物還可使組織形成水皰,常見藥物為長春花堿類如NVB,蒽環類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絲裂霉素、放線菌素D、氮芥等藥物。由于化療藥物刺激性大,且多為高滲性溶液,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血管內皮細胞脫水,使靜脈通透性增強,白細胞浸潤產生炎癥改變,引起化學性靜脈炎,同時釋放組胺,使靜脈收縮、痙攣變硬,易并發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靜脈炎。
1.3 惡性腫瘤患者的高凝狀態
90%腫瘤患者凝血機制異常[3],同時化療藥物又可引起組織因子釋放,纖溶活性受抑制,藥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腫瘤患者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形成。
2 預防措施
2.1醫患雙方應做好心理準備
在治療前應向患者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爭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強對心理緊張的承受能力。
2.2 正確選擇靜脈穿刺部位
靜脈炎的發生與穿刺部位有關[4],一般情況下應首選彈性好、管腔大、回流順暢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遠端及近端,左右靜脈交替使用。下肢靜脈易于栓塞,除上腔靜脈壓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靜脈用藥,還應避免手背及關節附近部位給藥。
2.3 稀釋化療藥物
靜脈炎的發生率與藥物濃度成正比,所以要盡可能將藥物充分稀釋。但應根據每種化療藥物藥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選用適宜的藥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對保護化療藥物的穩定性、酸堿度、和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有著明顯的影響[5]。
2.4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
通過選擇應用適宜的靜脈留置針,可減少靜脈直接穿刺損傷次數。穿刺之前囑患者對穿刺部位進行熱敷以擴張血管。選擇穿刺針具的直徑應與被穿刺的靜脈直徑相匹配,并做好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嚴格執行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如輸注發皰類藥物完畢后應立即拔除靜脈留置針)。美國輸液護理會將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規定為3天[6]。
2.5 正確輸注化療藥物和液體
聯合用藥時,應注意多種化療藥物輸注順序,先輸注刺激性小或低濃度的藥物,再輸注刺激性大或高濃度的藥物。如果各種藥的刺激性均較大,間隔時間應長一些,一般不少于20min。兩種藥之間用生理鹽水沖洗,可避免藥物發生相互反應,使其藥效降低或毒性加強。
2.6掌握各種化療藥物最佳的輸注速度
根據化療藥物刺激性強弱、作用機制、藥物動力學原理不同,選擇給藥速度對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療效有著重要影響[7],如靜注長春瑞濱、阿霉素等刺激性大的藥物時要在溶解后10~15min內快速注完,以減少對局部靜脈的刺激。而靜注5-氟尿嘧啶時則一般要求8-10h滴注完,以使其發揮最佳作用,并減少毒性反應。 2.7 硫酸鎂的應用
在開始靜滴化療藥物時,可用50%的硫酸鎂紗塊濕敷于注射的靜脈上,直至化療藥物滴完,拔針后繼續濕敷1~2h。滴注刺激性大的化療藥物時,可在滴完后再給予5ml 25%的硫酸鎂靜滴,可顯著降低靜脈炎的發生。因硫酸鎂有解痙止痛、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可減輕局部的疼痛和炎癥[8]。
2.8 加強健康宣教
鼓勵患者多做肢體活動,經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輸液期間將遠端肢體抬高,以促進靜脈回流,或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藥湯劑、膏劑外敷,也可減少腫瘤患者高凝引起的血栓性靜脈炎。
3 治療護理措施
在臨床工作中如發生靜脈炎,我們用以下方法處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發生靜脈炎后應拔除留置針,更換穿刺部位。但應避免再度穿刺已發炎的血管,發炎血管須等到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彈性后方可使用。
2)一旦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輸注,評估外滲藥液量。利用利多卡因的麻醉止痛特性,用生理鹽水20ml+2%利多卡因2ml進行環型封閉,并在外滲發生24h內局部冷敷。冷敷期間加強觀察,防止凍傷,但奧沙利鉑及植物堿類抗癌藥物發生外滲時禁止冷敷,以免加重毒性反應。
3)除封閉、冷敷外,還可以外敷燙傷軟膏、四環素可的松軟膏、如意金黃散、促愈散等清熱解毒藥物。
4)避免患處局部受壓,并外涂喜療妥。若外滲局部腫脹嚴重時,可用50%硫酸鎂濕敷,并與喜療妥交替使用。
5)將新鮮馬鈴薯洗凈切成厚度為薄片,貼在腫脹部位,并用紗布包裹后膠布固定,每隔2h更換1次,直到腫脹消退。因馬鈴薯含膽堿烷衍生物茄堿,可促進血液循環,有較強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并且含大量淀粉,具有高滲作用能緩解局部腫脹,而且馬鈴薯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有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及抗神經炎的作用。
總之,只要我們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熟練的業務技能,合理選擇靜脈、針具,加強對患者靜脈的保護,減少醫源性損傷,對于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參 考 文 獻
[1] 孫桂芳,楊秀云.自制藥膏用于諾維本之靜脈損傷的防護.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0):773.
[2] 張曉燕,陳愛初.CHOP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副作用的觀察和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35-136.
[3] 張強.外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637.
[4] 陳顯春,封悅,宋爽等.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2-43.
[5] 王秋云.靜脈輸注化療藥物的護理.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9):77-78.
[6] 黃潔軍.46例白血病患兒留置針在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00,15(2):78-79.
[7] 張慧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68-170.
[8] 付春華.靜脈輸入硫酸鎂可預防靜脈炎.中華護理雜志,2002,2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