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建立和諧宿舍關系
黃艷蘋
摘要:文章從宿舍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和諧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及功能。隨后,對當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宿舍人際關系 宿舍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中度過的。據統計,大學生在宿舍中的活動時間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個小時在宿舍活動,如果加上睡眠時間,每天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宿舍度過的。可見宿舍人際間的相互作用既頻繁又緊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際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而且,現階段很多高校實行學分制,一個班的同學可以選擇不同的課程,只需要按照教學要求完成足夠的學分就可。學生選課以后同一班級的人很多時候并不在同一教室上課,而且每個學期選課不一樣,一起上課的同學也總是經常變動。所以原來傳統的班級概念也就越來越淡化了。而宿舍卻不一樣,宿舍里面的成員相對固定,在一起的時間也非常多,交流時間長且深,因此宿舍中的人際關系也就相應地成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而且根據發展心理學理論,處于大學生的年齡階段時,同伴人際關系對他們的心理成熟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者將宿舍關系劃分為五種:“和諧型”、“弱和諧型”、“松散型”、“小群體型”以及“失控分裂型”。在這幾種宏觀的宿舍關系下,微觀的成員關系分為:友好關系型、思想封閉型、孤立與孤獨型、對立關系型四種。這些人際關系類型的不同,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顯然也有好有貶。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可以讓宿舍成員獲得一種歸宿感,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相反,宿舍關系不和諧,會讓人感到壓抑、焦慮、煩惱,從而阻礙了人的潛能的發揮,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大學期間學習和工作的成敗。總的來說,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影響: 一、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 1.“家”的功能 大學生從中學跨入大學,遠離了能給予他們情感滿足的父母、兄弟、姐妹,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在宿舍里。他們能夠得到一些像在“家”中的那種安寧與溫馨;當他們心情煩悶或者需要幫助時,能夠得到舍友們像兄弟姐妹般的照顧與幫助;而且他們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空間里展現真實的自我,因為宿舍有著像在“家”一樣的安全感。 在宿舍里,由于時空上的臨近性,成員之間最容易熟悉和接近,也相對更容易建立友誼,所以能夠比其他任何人際關系都有一種先天的優勢,容易形成一種“家”的認同感、歸屬感。這種感覺能夠起到補償精神上的空虛、孤獨與寂寞的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成員的歸屬與情感需要。 2.社會化的作用 很多學生上大學前很少住校,與他人緊密地相處的經驗較少。但是在大學宿舍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非常緊密,然而大家又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上的不同,習慣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很容易讓大學生們相互聞產生一些沖突和矛盾。所以,這些矛盾就需要宿舍成員慢慢學習,慢慢地磨合來解決,這種磨合與相互適應的過程是學生邁向社會重要的一步。如果人際關系和諧,這種沖突與矛盾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掌握社交技巧的絕好機會。 大學生由中學升入大學,他們很少接觸社會。然而大學是一個社會與學校的分界點,大學畢業以后大部分學生需要直接走向社會。但是讓一個對社會了解甚少的人在大學學習四年后直接進入社會顯然有些突然而會產生諸多不適應感。因為在大學中,雖然有人稱其為“小社會”,但是相對來說畢竟單純了許多。一個人在四年大學生活中慢慢摸索面向社會的一些規則遠遠不夠,但是宿舍能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相互交流和適應的平臺,一個宿舍幾個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會學到各自不同的東西,如果在宿舍里面進行分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他們能更快地學會如何融入社會。如何適應社會等。 3.促進心理成熟 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由一個依賴父母處事型向獨立處事型較變的過程。也就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一個轉型。不管是在學習方式、生活方式、還是情感生活上來說,都與以前不同,面對的是自己生活尤其是心理上的獨立。而在宿舍里,如果人際關系和諧,當他們感到困惑時,宿舍中的和諧氣氛會支持著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撐去完成自然調適的過程。所以宿舍氛圍可以讓他們很好的完成這次轉型,由原先的對父母、老師的依賴轉向獨立、成熟,心理功能也能得以健康發展。 二、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宿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卻是困擾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主要問題之一。這些問題有很多種,例如打擾了別人睡眠、打擾了別人學習、懷疑別人拿了自己東西、被人排擠等等,這些人際關系問題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消極的,有的大學生不愿回宿舍,有些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現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最糟糕的甚至可能走向輕生或者發生惡性的報復事件等等。究其原因,這些問題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為中心思想的存在 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單一,多數人上了中學后又沒有住校,沒有與很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經驗。而這種非常緊密的接觸顯然就會由此產生一些沖突。但是,面對這些沖突,許多學生都會有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來看待或者處理。比如有些學生從小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媽媽一直對自己百依百順,要什么他們都會給什么,提什么要求他們都同意。但是到了大學后住進了集體宿舍就不一樣了,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誰一定要遷就誰,相互交往應該是禮讓三分,誠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為中心比較嚴重的話,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要求別人都要依著你、順著你,顯然不現實,這種自我中心的思想是宿舍關系惡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