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設計
關于滾動新聞廣播的創(chuàng)新設計——以東廣新聞臺傳播策略為例的思考
【本文提要】本文著重對“滾動新聞”作了概念解析,并結合上海“東廣新聞臺”的思考與實踐,提出“現(xiàn)場聲音臺+密集信息臺+權威解析臺”的新聞廣播模式與實現(xiàn)路徑。【關鍵詞】新聞廣播傳播策略有效傳播滾動新聞本世紀以來,隨著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受眾對各類媒體的需求發(fā)生了轉移。但是,至今國內傳統(tǒng)媒體業(yè)多半仍屬低水平數(shù)量導向的策略競爭,與“又好又快”的媒體文化產業(yè)目標相去甚遠。如果說新媒體在“爭”誰是老大,那么傳統(tǒng)媒體則在“等”誰最后一個倒下——整個業(yè)態(tài)呈現(xiàn)出“媒介過剩”,媒體資源稀缺論已被打破。目前,電視仍是老大,但孤掌難鳴;新媒體雄心勃勃,但未得到政策扶持;平面媒體競爭慘烈,市場化趨勢愈演愈烈;廣播依舊壟斷,但前景不佳。在這樣的媒介態(tài)勢下,新聞廣播怎樣與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功能轉型不斷相適應,才具備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新聞立臺”理念如何與廣播行業(yè)態(tài)勢、現(xiàn)實媒體環(huán)境不斷相吻合,才具備發(fā)展的空間和潛力?怎樣的新聞內容與受眾需求變化、媒體樣式差異相協(xié)調,才具備傳播的優(yōu)勢和效率?本文嘗試結合筆者所在的上海“東廣新聞臺”的實踐與思考,對這些問題作出
關于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與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
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標準》指出,為了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只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的教材,必須利用和開發(fā)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要充分調動教師、家庭、社區(qū)對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與發(fā)展。這就說明科學課程教師擔負著開發(fā)校本課程任務。《標準》也指出,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科學探究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它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的。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好壞,取決于是否做實驗或實驗能否成功。如果需要做的實驗不做或實驗不成功,不能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也得不出實驗結論,一味的空洞說教,學生難以得到感性認識,更不能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每一種科學現(xiàn)象都必須通過成功的實驗來實現(xiàn)。首先,要做實驗就必須有相應的教具或儀器,而農村小學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只配備了部分儀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改,使相當一部分實驗無法開展,嚴重影響了科學教學質量,針對這一實際問題,老師們可以多動腦筋,以保證實
關于媒體設計 新聞傳播教育的新課題
長期以來,我們傳統(tǒng)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很少談媒體設計,這是因為:1.過去媒體的形式單一和專一化所決定,而現(xiàn)在的傳媒形式豐富多彩,尤其是新媒體的層出不窮,導致媒體形態(tài)不拘一格;2.過去的媒體內容比較統(tǒng)一,大多起著黨的喉舌的作用,現(xiàn)在的媒體有了鮮明的分類,就報紙媒體而言,就有專業(yè)性的報紙(體育、文藝、汽車等)、都市類的報紙、商業(yè)類的報紙等等之分,定位不同、受眾不同;3.過去媒體的競爭沒有像現(xiàn)在那樣激烈,現(xiàn)在的媒體越來越注重個性和特色,于是媒體從形式到內容的個性化設計和品牌設計就變得十分必要;4.過去的媒體往往對文字和語言的要求及重要性大于圖示和版式,現(xiàn)在的傳媒越來越重視讀圖和版式以及欄目的設計等,因為視覺傳達在符號化的讀圖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5.現(xiàn)在不同媒體正在發(fā)揮和開發(fā)各自的優(yōu)勢,并通過特定的優(yōu)勢吸引受眾,媒體設計能使之揚長避短、互相不可替代,媒體是否經過精心設計這已經成為媒體生存的充分、必要條件。在未來的傳媒業(yè)的競爭中,傳媒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往往決定競爭的勝負。在目前的媒體從業(yè)人員中,大多缺乏媒體的設計能力,因為這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所以媒體的設計能力,越來越
“光的傳播”教學設計
江西省大余中學 劉庭華授課地點:多媒體教室授課教師:授課時間:1課時儀器材料:(1)教師演示實驗的器材:光在不均勻及異種物質中傳播演示儀(2)學生實驗的器材:激光筆、蚊香、火柴、果凍(半透明)、白紙板、一次性塑料水杯、牛奶、空玻璃容器、小平面鏡、蠟燭、小孔成像儀等(3)多媒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并了解其應用;(3)認識光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認識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2)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意識;(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
試析“視網融合”下的電視媒體文化傳播設計
論文關鍵詞:視網融合媒介傳播網絡傳播電視傳播論文摘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產業(yè)、媒介產業(yè)、創(chuàng)意產業(yè)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以立體高速網絡作為信息傳播果道,以漸趨普及的多媒體電腦、電視、手機作為收發(fā)工具,融采編攝演于一體,集聲字圖像于一身,聚眼耳腦手于一瞬,是一種高效率、大容量、多果道、極具開放性的傳播體系。在網絡時代,電視媒體的發(fā)展成為當今電視人關注的話題。當互聯(lián)網裹挾著強大的科技生產力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發(fā)現(xiàn)從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交流方式到商務模式、消費模式、經濟模式以及獲取信息的模式都已經發(fā)生空前多樣的變化。特別是隨著電子版、門戶站點、中文網站、網絡電視、寬帶電視等層出不窮地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媒體和媒體人而言,“媒介生態(tài)”逐漸變得眼花繚亂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將技術優(yōu)勢與信息資源充分整合,第四媒體(網絡媒體)所兼容創(chuàng)新的文本結構方式、信息傳播方式、媒介營銷模式,給傳統(tǒng)的紙媒體、電媒體以極具影響的沖擊。其中,兼具視聽之長的強勢傳媒電視,在某種程度上因為與互聯(lián)網有著更為密切的“血親”關系,它們的聯(lián)盟與整合顯得尤為突出。電視媒體既有著憑借互聯(lián)
試析廣告設計作品中跨國文化傳播的考慮
論文關鍵詞:廣告設計跨國文化傳播圖形設計論文摘要:廣告設計是以傳播某種主義、主張、思想、觀點以改變特定對象的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的活動。在交通和通訊工具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廣告設計所面臨的受眾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變化。當不同文化接觸時,在跨國文化傳播的廣告設計作品中知何形成共通的意義空間?廣告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廣告在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同時,也形成了一種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廣告設計是以傳播某種主義、主張、思想、觀點以改變特定對象的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的活動。在傳播過程中,廣告作品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達到,取決于其內容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廣泛圍內,贏得了宣傳對象的共鳴,并為他們所接受。因為受眾并不是被動接受廣告信息、消極接受刺激、作出預期反應的客體。相反,他們是信息處理的主體,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對廣告信息主動地進行選擇和加工。在交通和通訊工具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廣告設計所面臨的受眾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變化。針對國際知名品牌的設計,我們涉及到一個傳播學的概念—跨文化傳播。跨文化傳播學是由美國人類學家、跨文
基于信息傳播理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設計研究
論文關鍵詞:信息傳播理論;思想政治課理論;多媒體教學設計;編碼決策論文摘要:從信息傳播理論的視角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種“點對面”的信息傳播活動和過程。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教材信息內容編碼為各種形式的符號傳送出去,學生對接收的符號進行譯碼,理解教材所表達的信息內容。教師對教學信息內容進行正確、合理的編碼傳遞,分析影響編碼決策的因素,化解編碼的障礙,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借助計算機,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遞、接受與反饋,以達到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享、共識、認同、踐行的活動和過程。本文從信息傳播的視角,運用傳播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借鑒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設計的思路和路徑。一、基于編碼與譯碼的信息傳播模式從信息傳播的視角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我們開展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把它作為一個信息傳播的結構和過程來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信息傳播作為一個過程存在,
從圖像傳播看今天視覺設計的倫理問題
摘要 本文分析了視黨內倫理問題的主要成因,以及從倫理維度重新思考視覺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關鍵詞 圖像視覺設計 倫理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moral problems in the visual design and the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thinking of visual design from the moral angle.Key words picture visual designmoral人類的文化交流與信息溝通在經歷了農業(yè)社會的 “說—聽”模式、工業(yè)社會的 “寫—讀”模式后進入了今天后工業(yè)社會的“制—看”模式。照相術、電影技術、電腦圖像設計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先后發(fā)明,為圖像傳播提供了技術的前提,視覺語言的無障礙性使得全球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因圖像傳播被打通了。圖像從過去我們走近它(展覽館、電影院等)到今天充斥于我們生活的所有空間,使我們對其價值判斷也從審美視野拓展到更寬廣的倫理視野。今天由電子技
品牌體驗營銷下的主題設計與傳播
體驗到底是什么?有如此的魅力讓這么多品牌都一往無前的向里面跳呢?體驗就是創(chuàng)造難忘的回憶在這里,所謂體驗,就是企業(yè)以服務為舞臺,以產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能夠創(chuàng)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回憶的活動。其中產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創(chuàng)造出的體驗是令人難忘的。所得體驗是來自個人的心境與事件的互動,并從中獲得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可記憶的體驗原點。基于體驗經濟所衍生出來的品牌體驗營銷,所不同于以往的是更注重與顧客之間的溝通,發(fā)掘他們內心的渴望,并站在顧客體驗的角度,去設計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規(guī)劃審視自己的品牌定位及傳播等,簡言之,也就是發(fā)現(xiàn)體驗、出售體驗,行銷體驗。白酒消費者的體驗需求酒是快樂的源泉,飲酒多數(shù)是追求快樂,使客人快樂,使大家快樂,使自己快樂。合作伙伴相聚,新朋老友相逢,無不是想借酒表達尊重,以酒為媒展開交流,或莊重,或放松。酒是人性化和高度情感化的消費品,其整個消費過程都是溢滿情感的。更多的時候,酒又是群體消費品,極容易產生各種豐富的體驗。在消費過程中,主要擔當?shù)慕巧乔楦斜磉_、溝通交流,乃至
新媒介傳播下的電子書籍設計語言分析
摘 要:電子書籍作為新型電子信息化技術的產物,從制作方式到傳播形式,從單一渠道到交互式的綜合體驗,都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電子書籍使設計對象從靜態(tài)的印刷品轉變?yōu)閯討B(tài)、互動的多元化媒介,這樣巨大的差別必然要求全新的閱讀形式和視覺審美語言。新媒介催生新的視覺藝術表現(xiàn)手段與方法。關鍵詞:電子書籍;新媒介;平面視覺語言;設計方法1 電子書籍的媒介特征上世紀80年代,電子信息化技術迅猛發(fā)展,應運而生的電子書籍使設計對象從靜態(tài)的印刷品轉變?yōu)閯討B(tài)、互動的多元化媒介。電腦、網絡、手機、MP4等新興事物使傳統(tǒng)的傳播模式與思維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線型傳播的形式特征是點對點的單向、線型傳播,即是將傳播的過程看成是一種單向傳送信息且呈直線形態(tài)的過程,受眾對信息的反應被忽略。而新興的傳播媒介如網絡傳播擴展了傳播的廣度與深度,能實現(xiàn)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面對點的交互式傳播。人們可以主動地、有選擇地接受信息并及時反饋信息,新媒介賦予交互式傳播形式一種非線型、交叉的網狀傳播結構。電子書籍正是利用了新媒介的交互式傳播形式,使受眾能更廣泛地實施選擇
設計管理:實現(xiàn)藝術的最大化傳播
[摘要]設計管理,是用設計的原理和方法管理設計。這種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管理的概念,在信息化,科學化的今天,設計管理還包括對事物和經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是對藝術設計活動進行的再設計。設計管理就像是一個舵手,控制著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方向,使得藝術設計不只現(xiàn)注其自身發(fā)展,更要與它周圍的世界緊密的聯(lián)系在—起,以實現(xiàn)藝術的可持續(xù)化發(fā)展及最大化傳播。[關鍵詞]設計管理 藝術設計轉化 最大化設計管理,是用設計的原理和方法管理設計。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設計和被設計的時代,各種藝術設計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而作為一個設計者,都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夠有著很強的生命力,但只有藝術本身似乎不能完成這個目標。藝術具有感性層面的特征,直覺的、經驗的、非線性的,而藝術需要用理性去指導感性,設計管理恰具有理性層面的特征,量化、分析、控制。設計管理通過對人、組織、項目、市場的分析和有效的程序調控,把各項資源轉化為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資源,控制著藝術發(fā)展的脈絡與方向,從而讓大眾更好的接近與了解藝術,實現(xiàn)藝術的最大化傳播。人類社會經歷了形體和信號時代、語言階段時代、文字時代、印刷時代
論傳播學角度理解廣告圖形設計
論文關鍵詞圖形設計廣告信息傳播 論文摘要形是一種特殊的大眾溝通形式,它不受語言、文字、文化、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具有超越國界和語言障礙的優(yōu)越性。由于具有直觀性、共通性的特征,它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載體,圖形語言在廣告中占重要的地位。從傳播學角度去理解廣告的圖形設計規(guī)則,可以充分發(fā)揮廣告圖形的魅力,能更好的傳播商品和品牌的信息。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讀圖年代。 曾幾何時,讀圖時代就一個箭步撞進了我們的眼球。從蔡志忠的《菜根壇》,朱德庸的《澀女郎》、吉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再到紛繁的“圖說”,圖形成為了快節(jié)奏生活的“調料”,“讀圖”成為了這個時代信息傳播的主旋律。 在讀圖時代里,如何充分發(fā)揮廣告圖形的魅力,才能更好的傳播商品和品牌的信息,這是廣告人天天都要面臨的課題。廣告圖形語言的研究在廣告設計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它是進行廣告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提高廣告作品質量的關鍵。 大衛(wèi)·奧格威說,一張圖片可以抵得過一千個文字。作為廣告中最基本的兩個要素,從視覺傳達的角度來說,圖形比文字的注目程度強,首先進入觀眾眼簾的是圖形,圖形的感染力也較強。從信息傳達的角度來說。
圖書館傳播效果評估模式設計
效果是一切傳播活動的試金石,是所有傳播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傳播效果研究受到很多學者的重視。同樣,圖書館傳播效果也是圖書館傳播研究的重點。1、圖書館傳播效果及評估傳播活動是一項有目的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要以追求一定的效果為先決條件。傳播效果是指傳播者發(fā)出信息,通過一定的傳播渠道到達受眾之后所引起的受傳者思想與行為的變化。傳播效果位于傳播過程的最后階段,是諸種傳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應,也是受眾受到信息作用后在某些方面發(fā)生的具體變化,是受傳者對傳播的反應。(1)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是文獻信息的積聚與傳遞。它是對信息、知識的物質載體進行收集、加工、整理、積聚、存貯、選擇、控制、轉化和傳遞,提供給一定社會讀者利用的信息系統(tǒng)。(2)圖書館工作是文獻信息傳播,實現(xiàn)信息傳播并對受眾思想、行為產生影響效果是圖書館傳播的最終目標。圖書館傳播效果是指圖書館通過文獻信息的傳播,引起受眾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的變化,進而影響社會。通過文獻與讀者的結合,實現(xiàn)文獻信息的價值,做到傳承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知識,提供文化娛樂,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這是圖書館所追求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