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材中循環擴張編排的分析
閭傳明
摘要:本文淺析了“循環擴展”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體現。具體表現在單元間與單元內。了解這些便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關鍵詞:教材編排形式,任務教學, 循環擴展排列
語言學習要求語言材料的再現率高。英語教材的編排形式有兩種,一是線形排列,二是循環擴展排列(又稱螺旋式排列)。其中循環擴展排列強調語言材料在不同語境中不斷重現和加深,既能保證語言現象的再現率,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和記憶規律。目前《牛津初中英語》采用循環擴展的編排形式。
一、循環擴展排列的定義:
循環擴展的教材編排形式是指(知識點)循環到句法、語文或語言使用的領域,促進學習者對知識點更深和更廣的理解,有助于使新知識點與已呈現或已學的其他材料聯系和結合起來(Theo Van Els al, 1984:228)循環擴展的編排形式從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的角度來組織語言點;而不象線性排列(知識點以嚴格的直線順序一個接一個地呈現,知識點在某一次呈現時就做全面大量的練習,之后不再重現而轉入另一個語言點的教學。)那樣僅從知識點的角度編排教材內容。
二、循環擴展編排的理論基礎與應用。
從人的記憶規律看,循環擴展編排形式有利于記憶的保持。記憶可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短時記憶保持的信息量少;遺忘速度快;只有通過不斷地復現才能使短部分信息從短時記憶轉入長時記憶。而有意義的,在不同語境中的復現比簡單機械的復現更有效。(Marilyn A. Martin 1979)
如《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 1中presositions of place in front of, between, nextto…和7B Unit 3 中prepositions of movement across, along, through兩種介詞的學習相繼呈現,便教學中復習與導入。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了循環擴展的教材編排形式,他認為“同一課題的教學可以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擴大教材的廣度,增加教材的深度”(陳俠1989)
《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6
It’s + adjective + ‘that’
It’s + adjective + ‘to’ – infintive
It’s + adjective + ‘for…’ + ‘to’ – infinitive
9A Unit 1
It’s + adjective of sb ‘to’ – infinitive.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教育過程的核心是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觀念來不斷擴大和加深知識。”
循環擴展的教材編寫排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Skehan認為:各種不同記憶圖式的形式或涉及兩種互補和漸進的知識重組過程。語境中又可以生成具體語境的圖形,最終以整體形式呈現出來.
《牛津初中英語》每個單元包括: 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 pronunciation, Main task等若干模塊,容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訓練。
從教材內容方面是:人與環境,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關系,螺旋上升。循環擴展的編排形式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語境中多次重現,這就可以促使學生更系統地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這種高層次的普遍性又可以在不斷重現的語境中引導基本的和具體語境的圖式生成。并形成對相關知識整體的和系統的概念。
三、循環擴展教材的使用。
循環擴展的編排形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單元想任務(Task)或體的循環擴展;
二是單元內部任務和詞匯的循環擴展。
如《牛津初中英語》8B中Main task的擴展。
Unit 1: Describring the changes to your hometown.
Unit 2: Writing an articles about your best holiday.
Unit 3: Writing an articles about your favourite computer game.
Unit 4: Writing a speech about your own charity show.
Unit 5: Writing a report on a child who was helped by UNICEF.
Unit 6: Creating a web page to advertise a charity even.
這些任務圍繞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擴展。
在同一單元內循環:如8B Unit 1
Task 1: Reading a report on Lantau Island.
Task 2: Describing the changes to your home town, wring a report on the changes.
單元內任務不形式的在現并加大難度,滿足學生不斷增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意義:
循環擴展的教材編排形式使教材的知識體系成為有機的整體,符合學生的認知和記憶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把握這一特點,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教學進程中都能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識已給出現或將要再次出現,而且每一輪回的重現在內容、形式和難度來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主次,增刪和復習等(何安平2001)。因此這有利于“學”和“教”兩方面。
何安平《外語教學大綱·教材·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1年
陳俠:《課程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