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崔從麗
摘要:高中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適應新世紀挑戰的新型人才,而且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體育教育在這方面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教師在這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對心理健康及標準的理性認識 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首先應正確認識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可歸納成以下幾點:①正常的認識能力。②健康的情緒和情感。③健康的性格、和諧的人際關系。④沒有異常心理。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體育運動有助于改善情緒狀態。體育運動能夠使人們轉移各種不愉快的情緒、行為和意識,從而使人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學生常常由于名目繁多的考試、各種競爭以及對未來的擔憂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在高中生中,這種由于學習或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 2.體育運動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激烈、緊張、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因此,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3.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的良好人格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活動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中的各種能力,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一系列的調查表明,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加人際間的交往,給個體帶來心理上的益處。一些團體項目,學生們大都是進行自由組合和分組,其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均由學生自己擔任,在其過程中,同學間的感情更易建立和加深,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等社會高級情感亦得到鍛煉和培養,同時也發展和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4.體育運動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目前為止,雖然人們對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體育鍛煉有助于治療心理疾病的基本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在國外已開始流行。高中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和消除由于學習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慮和抑郁等癥狀,為不良情緒的宣泄提供一種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礙或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