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的化學課堂提問的預設與生成
張虎 王曉永
()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陪伴者,要求教師角色從傳統教學的“獨奏者”向“伴奏者”,要求教師角色從傳統教學的“獨奏者”向“伴奏者”轉位。教師的這一轉位要依賴于化學課堂的預設性提問及生成性提問。因此,課堂教學提問設計是化學課堂探究教學的關鍵。
一、課堂提問的涵義
課堂提問即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一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困境,誘發學生進行信息的收集活動和探索行為,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進對問題的全面理解,發展學生較高水平的思維。
二、化學課堂提問的預設
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課堂提問的預設不僅指預先設計提問的內容,還要預設提問的方式、時機、技巧等。
1.預設提問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新課程改革的教材留給教師和學生較大的探究空間,而學生的探究活動仍依賴于教師的提問,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探究點,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從而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切合實際的,能夠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課堂提問。
2.預設提問利于生成、不囿于預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然而預設課堂提問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激發所有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課堂提問的預設要給學生的思維留有較大的空間,要具有發散性,才能不局限學生的思維,在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有利于課堂生成性提問的產生。
3.預設提問注重過程,不應強調結論
化學探究課堂的提問應重視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不應該強調學生回答的唯一性。學生由于掌握的知識有限,所思考的角度有異,因而所得出的結論也不具有唯一性,準確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應強調學生的探究過程,而不是強調得出的結論與預設的結果是否相符。 三、化學課堂提問的生成
1.生成提問源于預設
生成性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當預設提問期于學生給出的答案超出預設結論時的提問,這種提問是隨機的,無法提前設計與控制的,但它是從預設提問中延伸出來的。能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2.生成提問忠于目標
課堂的生成性提問要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基準,要注重科學性、合理性,要有價值,要能夠幫助學生及時修正、完善自己探究所得出的結論,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知識的應用更靈活,知識的記憶更清晰、深刻。
3.生成提問讓位學生
生成性提問雖然可以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但由教師一問到底則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使探究課堂的生成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體現出其主觀能動性,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自發提問。
總之,課堂教學是雙邊的師生互動的過程,問題的設計與問題的解決是考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與否的指標,問題的預計與生成是師生共同進行探究的關鍵,重視化學探究課堂提問,可以使教學目標的達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