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制
郭玲香 周鈺明 黃凱
【摘要】探討了研究型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圍繞 “四個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制定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體現了“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特色。 【關鍵詞】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平臺-模塊”課程體系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新技術與新興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都需要不斷創新化工技術,而創新的基礎就是人才。因此,21世紀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具備扎實專業基礎知識的、具有較強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化工專業技術人才[1,2]。為適應國家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對各類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要,落實《東南大學“十一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我院不斷進行本科生培養方案的研究修訂工作,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研究型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復合型與創新型高級人才,我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研究型、復合型、多樣化”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2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制定原則 2.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2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原則 課程設置方面: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協調發展、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協調發展,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特色,形成理、工、文、管結合的、符合研究型大學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 課程內容方面:優化知識結構,重整內容體系,減少重復交叉,注重傳統課程與前沿知識的結合,拓展專業方向。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工程技術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的人文、藝術修養和社會科學基礎。 實踐教學環節方面:打破原來各自獨立的課程實驗和實踐體系,按照能力培養要求構造四年完整的實驗和實踐環節培養體系,做到英語、計算機、實踐環節四年不斷線。 學時安排方面:壓縮理論教學課時,使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創新意識培養的空間。 3 科學合理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 3.1 “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組成 為了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通過構建“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由通識教育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專業選修、集中實踐等5個平臺組成,且每個平臺均包括多個具有特色的模塊。 3.2 “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特色 通識教育基礎平臺由數理素質系列課程、外語、計算機系列課程、思想政治系列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環境和經濟系列課程、體能素質課程6個模塊組成,主要包括比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體育和工具技能性課程(數學、外語、物理、計算機等),涵蓋了本科教育中主要的公共課和基礎課,體現“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突出“厚基礎”特色。 學科基礎平臺主要包括大類學科基礎課、大類學科實驗系列課、電子與機械等相關學科課程等3個模塊組成。它的設置體現了“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突出了“厚基礎、重實踐”特色。專業基礎平臺分為專業主干課程、專業實驗系列課程2個模塊。它的特點是“打通公共基礎、拓寬學科平臺、凝練專業主干課程”,充分體現了“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突出了“寬口徑、重實踐”特色。 專業方向課程以模塊形式進行組合,形成了適應不同培養方向的、有特色的柔性專業選修平臺。本專業設立精細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化工2個方向,共同開設了化學化工進展(研討)和精細有機合成2門專業必修課。此外精細化工方向設置了4門選修課程。專業選修平臺課程設置的特點是“增加選修比重,注重個性培養、符合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以課程模塊的多樣化組合滿足學生個性的多元化發展,給學生更大的自由選課空間,實現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分流培養,有利于縮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距離,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充分體現專業教育和個性教育人才培養的專業特征和個性要求的結合。 集中實踐平臺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環節和創新實踐2個模塊。實踐教學環節模塊打破原來各自獨立的課程實驗和實踐體系,按照能力培養要求構造四年完整的實驗和實踐環節的培養體系,主要包括:英語強化訓練——化學化工文獻、計算機綜合課程設計——工程數學及計算機實踐、認識實習——化工工藝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既充實了短學期實踐訓練內容,又增強了相關課程教學的實踐訓練,真正提高學生工程訓練的效果。創新模塊包括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綜合素質教育需要而設置的課程(社會實踐、文化素質教育實踐)以及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的課外研學學分,滿足個性化教育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我院配備專門教師開設化學實驗競賽培訓課程,64~80學時(2~2.5學分),在本專業大學二年級選拔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集中培訓化學實驗理論及技能,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打基礎;配備專門教師開設化工原理大獎賽培訓課程,32~48學時(1~1.5學分),選拔學有余力、動手及創新能力強的學生集中培訓,為每年華東理工大學主辦的化工原理大獎賽選拔參賽學生。開設化學化工實驗競賽培訓課程,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綜合能力,檢驗各方面綜合教學的成果;另一方面對獲獎學生給予相應學分的認定及一定的獎勵,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其今后繼續深造或就業打下良好基礎。集中實踐平臺課程的設置充分體現了“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重實踐、強能力”特色。 4 結語 為了培養“高層次、研究型、復合型、多樣化”高素質創新人才,圍繞“四個協調發展”的育人理念,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原則,確立了“打牢專業基礎、協調主干課程、拓展方向訓練、豐富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建設目標,構建了主要由通識教育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專業選修、集中實踐5個不同層次、但又相互聯系、逐層遞進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研制了科學合理的研究型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