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怎樣讓學生喜歡學習生物學
王菲
經過幾年生物教學經驗的積累,讓我深刻領會到只有讓學生喜歡這個學科,學生才會真正地去把它學好。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那么他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地去探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其實生物是一門頗具特色的學科,不僅以實驗為基礎,而且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與生物學相聯系。如當前的熱點話題——前期的豬流感后期被定為甲型H1N1流感與生物學就密不可分。在前沿科學中,如克隆、DNA指紋技術、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等等也與生物學科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在生物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地去想一些辦法。那么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來同各位同行進行一下交流,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生物這門學科呢?
一、首先要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
要想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特點和特長,根據時代的不同,學生的特點也不盡相同,但是總的來說,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了解他們感知他們,這樣學生才會與你溝通,與你探討。通常語文老師很受尊敬,因為語文老師文字功底深厚,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那么一個生物老師要想讓學生尊敬,也要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底蘊,加強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的拓展。因為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學生會突然地問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問題,比如我的學生就問過我:為什么青香蕉不甜,而放了幾天黃了就會甜?為什么蝦和蟹被加熱后會變成紅色?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幫學生解決,如果一個老師不懂,可能就會說:“課外的問什么,老老實實把課內的弄懂就行了?!蹦敲矗@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摧毀他們的學習興致。
除了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知識之外,我們生物老師還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以人格影響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這樣才會對你的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相反,一個教師如果文化知識欠缺,思想品質俗陋,那么只會影響你的教師形象,只會招來白眼和唾棄,試問學生又怎么會喜歡你、喜歡你的學科呢?
二、其次要樹立教師的威信,調動學生的情緒
在你得到學生喜愛的同時,還要知道教師在學生們中的威信也是必須要建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爭取學生的配合,這是尤為重要的,而學生肯不肯配合老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信不信任教師,因此要想較好地調動學生,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樹立較高的威信。首先教師自己要有這個意識,然后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自我包裝和推銷,將自己輝煌地介紹給學生;
2.上好第一節課,爭取第一印象;
3.任何時候跟學生說話無論眼神、表情、語氣和身體動作都要充滿自信和果敢,要給學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兩可,猶豫不決;
4.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說到底教師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征服學生;
5.借助他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通過領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甚至是高年級學生的介紹和贊揚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當老師通過努力獲得了學生的信服,他們的情緒和學習自然會被老師調動起來。
三、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要注重課堂上導言設計,引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注重課堂上的導課。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興趣,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導言,創設吸引學生眼球的情境和氛圍。
上課開始,教師應富有激情地應用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的激勵語言開課,它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們的大腦皮層迅速建立起興奮的連接點,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與此同時,還應適當設置懸念來引發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通過這樣創設愉快的課堂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期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二)增加課堂上教師語言的趣味性
富有幽默的人去到哪里都會歡迎,幽默的老師也一樣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甚至課前會個個精神抖擻,軀干挺直,目光注視著你進入教室授課。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幽默風趣的潛質,然而據于生物學科的這種特性,增加課堂的一些趣味性,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在講到無氧呼吸產物時,我這樣浮夸荒誕地說:“我們的同學有的很喜歡打籃球,在球場上帶個球,左閃右閃,投一個中一個,投兩個中三個,表現非常神通,但第二天,不好了——殘廢了(學生大笑),因為全身肌肉疼痛,為什么呢?(產物是乳酸)”。
(三)注重課堂上實驗教學的作用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生物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等等。例如觀察洋蔥上表皮細胞和動物的口腔上皮細胞(用顯微鏡)、觀察魚的尾鰭(用顯微鏡)、探究種子的成分、鯽魚的解剖等等這些實驗,學生通過這些適當的實驗可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又可以促使學生對生物學的喜愛。
當然,如果想讓生物實驗教學達到我們預想的目的,教師就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實驗規則和技能的養成教育,精心設計好實驗的內容、步驟和項目,規范教師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各項工作,使其達到目的提高學生興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適當地運用多媒體等形式授課
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學生求知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感性認識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從量變飛躍為質變。生物課傳統授課方法的不足,便是無法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認識,而多媒體課件則因為它的內容濃縮、容量極大,把課本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使生物知識變“活”了,生物課不再像一潭死水,真正地體現出生物這一學科的特點。因而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在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教師再適時地加以講解點撥,可以促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了解事物現象到認識事物本質,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的思維能力。
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生物教材中許多知識不僅繁瑣而且抽象,由于受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識能力的限制,這些知識往往成了教學的難點,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化難為易,刪繁就簡。但是不是所有的課題都適合設計成多媒體教學,因此要適時適量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另外切忌將課件做得過于花哨,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四、教師在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充滿激情和愛心
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動之以情、攻心為上是教師調動學生的重要法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充滿激情和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樂觀、積極和進取的人生態度,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愛是推動教育過程的力量之源,教師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充滿愛心,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時時處處都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他們也會愛自己的教師,所謂“愛屋及烏”,學生自然也就喜歡學習生物了。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教學技能和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要不斷地去創新,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同時我們教師也要時時地保持充電的狀態,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永遠獲得學生的喜歡和認可,我想這也是所有教師一生所期望的最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