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學生智能的培養
郭麗欣
地理課程是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規模日益深入和廣泛,人類生活的范圍已從地表擴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為了正確認識并合理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智能培養呢?我認為有下列幾點。
一、觀察能力的培養
認識始于觀察,觀察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和創造性的思維。觀察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觀察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對各種地理事項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對地理對象典型物品或模擬制品的觀察以及對各種地圖、示意圖、圖解、地理畫片、照片、圖表及其聲光顯示制品(錄像、錄音、幻燈、電影等)的觀察。地理教學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如,講到高中地理礦物的有關知識時,讓學生對常見礦物進行觀察和鑒定,從礦物的形狀、顏色、硬度、透明度、條痕、斷口、磁性、自然延伸性等方面進行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全面觀察事物的能力。再如,在區域地理教學中,可通過對有關地區的自然、經濟圖表、圖片、電視錄像等觀察,讓學生分析比較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的地域特征,從而使學生在分辨事物異同點的基礎上,更好的把握不同地區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多讓學生觀察,使學生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和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思維就是地理事物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在人腦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廣闊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地理思維的這些特點。也就是說應該做到不論研究或學習地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都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各自然要素、各經濟部門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思考,以獲得地理現象整體性的認識,避免只注意個別要素、個別經濟部門而忽略其他要素和其他經濟部門的顧此失彼的批漏。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時,要善于辨別地理區域差異,掌握地理區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區域性的特點,防止學生由于地理區域特征模糊,出現張冠李戴現象的發生。此外,對于空間廣闊的地理事物、現象,在引導學生思維時,要將地理對象同它所處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聯系起來,借助地圖,將地理現象聯系地圖進行思維,以便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 三、地理想象能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對象極其廣闊,要素異常復雜,難以一一感知,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獲得地理知識時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學習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類比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運用上述方法,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想象活動,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像、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如通過觀察太陽系的示意圖,使學生在大腦里形成太陽及其結構的形象。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各種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組合,使學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運用學生看過的各種河流的形象,經過取舍和重新組合,形成尚未見過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師準確、鮮明、生動的講述或描繪,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想象,發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或幻想,同時又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具體的點撥,啟迪其智慧,通過比喻、分析、聯系和引伸展開想象,以幫助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記憶力是識記和再現的能力
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記憶力,應注意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啟發學生熱愛地理,使之樂于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超過責任感。教師要結合豐富而有趣的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使更多的學生“樂而知之”。
2.依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培養記憶能力。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以機械的記憶為主,中學生以意義記憶為主的特點而區別對待。既要培養學生機械記憶的能力,對需要機械記憶的地名、地理術語、物產、地理數據等,盡可能賦予一定的意義。如我國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四城市聯結成梯形,俄羅斯地名后多有格勒、斯克等音節,荷蘭兩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節。同時更要培養學生意義記憶的能力,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新舊地理知識間的聯系,地理知識與其他知識間的聯系,地理現象與原因間的聯系等,培養學生意義記憶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記憶方法,使之善于記憶。建立概念系統,學生掌握了概念系統,就記住了地理知識的基本脈絡,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知識鏈,編成知識網,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概念之間的聯系,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