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行業(yè)工會組織與運動員階層的興起
楊薇
論文關鍵詞:運動員階層行業(yè)工會權利訴求利益平衡
論文摘要:在當前我國體育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運動員階層的興起已經是題中之義,而一個階層的興起,必然意味著一種共同權利訴求的集合,但是在一系列有關運動員與體育經營者、體育行政管理者之間利益沖突的個案中,處于弱勢地位的運動員并沒有受到現(xiàn)有工會法律制度抑或勞動法律制度切實的關照和幫助,體育行業(yè)工會怎樣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體育運動員階層的興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Key words:Sportsman Circle; Trade Vnion; Right Hunting; Benefit Balance.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 of the P. 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sportsman circle has been appeared. Thesportsman circle means the right hunting together. When the sportsman’s benefit was Damaged, they could notbe protect by law. The trade union of P. E.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awareness circle.
1當前我國體育運動領域工會法律制度缺位
在加入WTO之后,各種各樣的“官辦”中介組織早已不能適應市場發(fā)展的需要,民間自治的中介組織的缺乏,嚴重阻礙著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有效溝通。
在市場經濟的國家中,個人或民間團體的行為,是市場中基于個人責任(或個人自由選擇)與市場規(guī)律之下的一種市場行為。工會的出現(xiàn),也是這種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市場行為。當各個團體之間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按照事先達成的協(xié)議,團體交涉與溝通機制就會自動地啟動。這些基于法律保護的團體交涉機制維護著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是一個國家是否是市場經濟國家的必不可少的標志。
盡管已加入WTO,我國的各種工會組織依然基本是基于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官辦機構。為了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為了保護某一階層的利益,我們使用的傳統(tǒng)手段是,政府親自出面,自上而下地成立專門的工會機構,委派專職人員,給予專門的經費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這些機構的行為不是市場行為而是政府行為。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之間的差距是導致現(xiàn)今我國運動員階層權利無法得到切實保障的根源。因為政府面對的是社會中所有的階層,所以需要使所有的階層之間的利益都得到平衡,社會才能穩(wěn)定。而直接插手去保護某一個階層的利益,例如由政府,或只能由政府去成立發(fā)展工會的結果,一方面往往會由于忽視了對立階層的利益而人為地制造了新的不平衡,導致新的社會不穩(wěn)定。另一方面,由于這樣的工會是政府的一部分,在其行使職能時,不得不遵從政府的考慮,從而不能真正代表運動員的意愿,造成工會與運動員之間的脫節(jié),使工會成為圖有虛名的擺設。而在需要工會出面以團體名義維護運動員利益的時候,由于遲遲等不到政府的工會的到來,致使雙方始終處于尖銳的矛盾中,無法表達訴求。其結果是,運動員的權益往往處于輕易受到嚴重侵害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如果繼續(xù)持續(xù)下去,不僅影響運動員的積極性,也妨礙企業(yè)著眼于長期的經營目標,從而動搖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壯大,嚴重地影響著體育產業(yè)的市場發(fā)展,長期來看,體育產業(yè)將不可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2行業(yè)工會組織在運動員階層興起過程中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行業(yè)工會組織作為代表運動員利益的組織,可以在矛盾激化之前,以合法的團體談判等形式,來處理很多不必要激化的勞資糾紛,是一種緩解社會矛盾的必不可少的社會安定裝置或平衡裝置。然而在現(xiàn)在的我國,因為名義上的工會不能正常地去發(fā)揮這種作用,勞資矛盾就常以激化或爆發(fā)的形式表現(xiàn)為突發(fā)事件。由于運動員行業(yè)工會的缺位,使得經營者幾乎不受任何約束,可以為所欲為地去侵犯運動員合法權益。眾所周知的當年CBA籃球運動員馬健與俱樂部之間曠日持久的糾紛,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作為一種約束機制來說,許多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運動員與經營者之間的糾紛,只要有了名副其實的運動員工會的存在,就可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此之上,通過雙方的團體談判,還可以達成許多“共同協(xié)議”,這些“共同協(xié)議”除了可以約束經營者的行為之外,還可以起到約束運動員行為的作用。從而促進體育產業(yè)長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3怎樣重建體育產業(yè)工會組織
建國后基于計劃經濟的理念之下的《工會法》是1950年頒布的,分別于1992年和2001年10月進行了兩次修改,且這兩次只是對一些細則進行了修改,依舊是政府辦工會。在體育行業(yè),真正意義上屬于運動員自己的行業(yè)工會組織還沒有建立起來,處于對我國體育運動員階層興起的考慮,我們擬提出以下構想。
3·1我們必須要允許運動員可以自愿地組織自己的工會。即政府部門退出工會,實質意義上的行業(yè)工會的建立將有助于處理和調節(jié)各種體育勞資之間的糾紛。
3·2就目前行業(yè)工會的組織形式來說,運動員工會基本上不是運動員的自愿組織,且工會的領導層也不是由工會成員選舉產生的,所以首先應該使工會組織成為運動員自愿參加的組織。然后再由工會會員來選舉自己的領導者,而不是由任何外界的力量來指定。這是保證工會的性質是運動員權益的組織物基本條件。在此,政府的職能是保證工會活動的合法性,不受到其他組織及部門的侵害。也就是說對于工會的組織及運營,下政府不作任何具體的規(guī)定,也可以不從財政上撥款給工會。工會活動的經費可考慮只由會員交納的會費來解決。
3·3在現(xiàn)在的工會制度中,似乎勞資雙方都可以成為工會的成員,在運動員和經營方的糾紛中,而這恰恰是利益相互對立的兩個極端。因此我們分不清,現(xiàn)在這樣的工會是保護運動員利益的組織,還是保護經營者利益的組織。所以,這樣的弊端必須予以糾正,不能允許經營者參與到運動員工會當中來。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過去的體育行政管理機關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變成了政府與運動員團體與經營者團體的關系,此時體育行政管理機關的職能是保證二者的利益都不受侵犯。因此,在法律上,以允許運動員自愿組織行業(yè)工會的同時,也需要允許經營者自愿組織類似“經營者聯(lián)盟”的各種團體。正常情況下,二者的關系由他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行談判解放,在二者內部不能解決時,體育行政管理機關再出面進行調解,當然決定權依然在雙方當事人手中。當二者有一方觸犯法律時,再由司法渠道來解決。
4參考文獻
[1] [美]羅伯特·A·高爾·勞工聯(lián)合與集體談判[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9)
[2]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階級、階層及社會流動[M]·沈陽出版社, 1989
[3]張杰·論我國體育法律體系的完善[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04 (4)
[4]高啟洪·人大常委會甘肅調研:三大問題困擾工會法實施[N]·中國人大新聞專題,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