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關系探討
柯珍堂
[摘 要]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經濟走的是一條傳統的粗放型增長的道路,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人類要想從生態惡化的狀況中掙脫出來,使人類文明得以延續下去,就必須擺脫傳統的生產模式,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與生產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一致的,是解決“三農”問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循環經濟;關系
農業是與自然界關系最為密切的產業,本身具有資源循環利用的特點?而農業循環經濟就是把循環經濟理念應用于農業生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和產品生命周期中減少資源?物質的投入量和減少廢物產生排放量,實現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解決現代我國農業困境的必然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幫助農民致富的可行途徑;是整個社會實現大循環的必要環節;是解決環境問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之路?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21世紀全面小康社會的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體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內容,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綜合概念?它不僅涵蓋了以往我國政府在處理城鄉關系?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的政策內容,而且是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農村自我發展能力,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農民?新社區?新組織?新設施?新風貌為目標,以加強農村道路?水電?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村綜合建設計劃?
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物質不斷循環再生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即“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 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3R原則和減少廢棄物優先原則為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從根本上消除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業循環經濟是循環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在農業資源投入?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農業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的經濟體系,轉換為依靠生態型農業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體系?它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用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的農業經濟活動?農業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農業資源——農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通過農業資源的低開采?高利用,實現農業清潔生產,將生態農業建設和提倡綠色消費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方式?農業循環經濟已逐漸成
為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主潮流和趨勢,是21世紀農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系
(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農業循環經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雖然農業循環經濟是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名詞,但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方面,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生態專家王如松指出:“循環經濟是中國人創造的,我國具有7000余年發展歷史的傳統農業就是一種典型的循環經濟?”他的論述表明,國內具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良好基礎,在我國農村與城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大有作為?
2.發展循環經濟是加快我國城郊融合的需要?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盡快實現城郊融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農村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受城區經濟飛速發展的影響,郊區經濟結構大部分已實現由第一產業為主向第二?三產業為主轉變?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與農爭地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土地的使用和土地的收益問題已成為“三農”問題的新熱點,尤其是農民失地?失業問題日益嚴峻,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循環經濟為理念,從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高度,通過優化生產要素,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發展生態農業?
3.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改善需要發展循環經濟?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維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存在著嚴重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對環境的高污染問題?由于多年來片面地追求實物產出量和經濟效益,帶來的消極面是農業生態環境?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已嚴重制約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要改善修復這種脆弱的生態環境,必須積極走循環型生態農業?生態城市之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農業體系方面,要求以“綠色種植”和“有機種植”為主,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殺蟲技術?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真正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內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逐漸走向生態文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需要?按照我國的發展目標,我國的經濟總量將在未來的20年里再翻二番,然而,按照我國現行的經濟增長方式,能源?資源和環境都無法支撐這一目標的實現?為此,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思路,開發
資源與能源利用率高的發展模式?而循環經濟的核心就是節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與能源?因此,我國政府以循環經濟作為發展的基本國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意義
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相對不足的基本國情;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對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農民收入,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恰能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求摒棄粗放式經營,根據“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質量?提高效益,這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要求和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實行集約化經營,增加農產品的生產品種,深化農產品的加工,進行資源的綜合利用和開發,防治污染,采用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都會增加和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這既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業門路和就業機會,又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從而為農民增收?走向富裕開辟出新的途徑?
2.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解決農業污染?保護農村環境的必然選擇?保護農村環境,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們的農業生產存在著明顯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只有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才能有效地解決傳統農業生產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一方面,農業循環經濟提倡清潔生產,要求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有效地減少了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排放,減少了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農業循環經濟要求農業生產遵守生態規律,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提高產品質量,杜絕了農產品污染問題? 3.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推進產業的生態轉型,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尋各種模式的循環鏈式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化農業?觀光農業,帶動相應的加工業?旅游業的發展?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續利用,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隨著我國加入WTO,農業關稅被逐步降低,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入我國,我國農產品面臨著更大挑戰?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也逐漸走出國門,更多地參與到全球化競爭中去?近年來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利益,頻頻設置“綠色壁壘”,對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為苛刻,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境要求,而且規定從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到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利用等各個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這給我國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出口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大大削弱了我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此,我們必須積極應對,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全面保護和改善環境,大力推行生態農業,清潔生產,以此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能,逐步使其符合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標準,從而突破“綠色壁壘”,增強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選擇?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循環經濟的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應該將各地的典型經驗加以總結,在更大的范圍內加以推廣,將循環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