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高校內部辦學效益計量與目標管理探析
未知
摘要:從新建地方高校辦學效益的實際來看,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嚴格成本核算、加強目標管理已成為提高整體辦學效益的關鍵。為此,須對新建地方高校及其基層科研機構的投入產出特征進行客觀分析,形成目標管理的指標體系并初步建立投入產出效益分析模型,以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效益。 關鍵詞:高校內部;辦學效益;投入產出;目標管理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一批普通高等院校,它與重點院校以及有數十年歷史的老普通高校相比雖然存在較大差距,但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征途上,它們卻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的改革與發展,它們的辦學質量與辦學效益,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影響不可輕視。從新建地方高校辦學效益的實際來看,深化內部管理方式改革,嚴格成本核算,加強目標管理,已成為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效益的關鍵。 一、內部辦學的投入與產出效益的評價與計量 新建地方高校雖絕大多數是教學型院校,但科研也從來沒有被忽視過。這是因為,地方高校服務地方早已成為學校管理者的共識,所以近年來基層科研組織如同雨后春筍,在地方高校茁壯成長。首先,就地方高校自身來說,教學、科研活動是一個多變量投入、多變量產出的開放系統,各種教學、科研產出相互影響,每一項教學、科研成果的形成也都存在相應的過程,但其水平高低只能在教學、科研項目完成后才能進行系統評價;其次,教學、科研項目評價指標的設計,還應充分體現教學、科研體制改革的政策導向,充分反映各二級院(系)和各基層組織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實際業績,唯此,才能起到正確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再次,所考慮的指標體系中權重系數的設計,也必須從教學、科研活動的整體出發,辯證、全面、綜合地進行分析,才能客觀地反映二級院(系)和各基層科研組織教學、科研工作量的實際。 事實上,目前不少高校仍然用投入代產出的核算方式,使得政府對資源的過度需求合理化。因為政府教育活動所消耗的資源越多,其產出乃至增加值也就越大,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長此以往,必然會促使政府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教育,從而影響高校資源的合理配置,以致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即地方高校產出的增加值由地方高校的消費形成而并非由政府形成,因此地方高校的績效體現只能是無止境地“爭取”最大投入;或者是將高校的投入等同于實際效果,如將教師收入的提高理解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機會。其推論的依據是:教師收入的提高帶來地方高校增加值的增長,增加值的增長反映的是“產出”的增加。因此,對地方高校的投入與產出效益進行分析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于地方高校的資源配置,促進地方高校改革、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二級院(系)及其基層科研組織目標管理指標體系 雖然對高校二級院(系)及其基層科研組織的效益評價不能完全混淆在一起,但兩者的目標管理指標在總體上是一致的。對高校二級院(系)及其基層科研組織的投入子系統的評價項目包括人力資源投入、固定資產投入和流動資產投入;而在其產出子系統中,評價項目有教學活動產出、科研活動產出以及相關創收。在投入子系統中,人力資源投入指的是各院(系)或基層科研組織占有的各類人員的人數;固定資產投入指的是各單位占有的公用房屋面積、儀器設備總值;流動資產投入指的是教學、科研經費撥款。在產出子系統中,教學活動產出指的是納入二級院(系)計劃管理的在校學生數;科研活動產出指的是各基層科研組織的科研進款額、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及優秀教學成果獎的級別和數目、發表論文(著作)的級別和數目、專利件數等;創收指的是委托培養收入和對外服務收入。二級院(系)及其基層科研組織目標管理指標如下: 1.核心指標 核心指標一般包括(1)英語四級合格率(%);(2)考研錄取率(%);(3)畢業生就業率(%);(4)學費收繳率(%);(5)公開發表論文數(篇)等5個指標。 2.基本指標 基本指標一般包括(1)教學工作;(2)縱向科研經費(萬元);(3)學生事務;(4)學籍管理;(5)師資隊伍建設;(6)實驗室建設與資產管理;(7)共青團工作; (8)黨組織建設;(9)宣傳思想工作;(10)黨風廉政建設;(11)工會工作等11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