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開發研究
宋國琴 周旭霞
[摘 要] 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與優越區相比,其旅游資源吸引力具有明顯的弱勢:“4 S”特色不突出;人文旅游資源缺乏壟斷 性。同時,具有相對性、不均質性、可塑性、時限性及繼增性等特征。可采取依附和借鑒旅游資源優越區、優化非優區 旅游資源、系統開發及可持續發展等戰略來開展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旅游開發。
[關鍵詞] 海島旅游;旅游資源非優區;旅游開發
一、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與優越區的資源特征比較
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是指一定時期內在旅游資源數量或質量上相對處于劣勢的海島區域,其表現是旅游資源的分布不理想,景觀美學價值偏低、景點組合狀況欠佳或景區開發程度不高等。海鳥旅游資源非優區相對于優越區而存在,它并非沒有旅游資源,而是由于自身條件、人為因素、社會因素等制約,旅游資源吸引力不強,而成為非優區。
根據李溢、劉家明、金平斌等學者的觀點,海島旅游資源主要可以分為氣候資源、海洋資源、動植物資源和人文資源4大類。
海島旅游資源優越區的資源特征有:
1.自然旅游資源特征:4S旅游資源(Sun、Sand、Sea、Seafood)突出,圍繞其周圍的海水水質較高,沙灘質地好,地處氣候宜人區,空氣清新,島上生物資源豐富等。
2.人文旅游資源特征:擁有特色的海島民俗文化,建筑風格頗具主題,島上居民參與性高,富含歷史文化或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等。
而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的資源特征主要為:
1.4S旅游資源特色不突出,沙灘質地不好或規模不大,海水顏色混濁,動植物資源種類單一,人文旅游資源不突出。
2.位于海島旅游資源優越地的陰影區,容易受其替代性影響。
3.具有相對性,非優區是相對優越區而存在,并不是永久處于非優狀態。
4.繼增性大,因旅游資源在數量上和種類上的突然增加,非優區旅游資源質量會顯著優化。
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與優越區的資源特征比較參見表1。
表1顯示,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與優越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弱勢。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需求的增加,以及非優區自身可能挖掘出一定的特色資源等原因,其弱勢地位可以得到改善,資源可以得到優化,發展旅游業的機會也多。因此,如何合理開發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就成了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必須關注的話題。
二、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的開發戰略
(一)依附和借鑒旅游資源優越區戰略
1.依附旅游資源優越區。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在旅游開發初期可以采取依附式戰略來宣傳和提升自己的資源普及率,然后再得以創新開發,樹立自己的海島特色。在世界海島旅游紛紛趨向火熱之際,涌現了一大批旅游資源相當優越的海島,如加那利、夏威夷、海南、普陀等,它們各自擁有天然的、具有其優勢的優質旅游資源,加那利的陽光、夏威夷的異國風情、海南的熱帶風光、普陀的宗教文化讓它們在眾海島中脫穎而出。因此,一些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海島,可以依附于這些旅游資源優越區的存在而存在,在它們的光環影射下,開辟屬于自己的一方客源。依附并不是依賴,依附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依靠已經開發和發展的資源優越區來帶動、發展壯大自身的一種方式。對正處于開發初期的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來說,依附海島旅游資源優越區的發展不失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為對于處在初期的開發區來說,其市場占有率和形象普及率遠遠不及已開發的成功區,就如桃花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島到現在的耳熟能詳的射雕小島,其中間也經歷依靠普陀的成功開發才得以被射雕劇組發現,被認為是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并且搬上熒幕,被眾游客所熟悉并喜歡。韓國濟州島利用鄰近日本本州島及大小島嶼和中國舟山群島得以吸引一批游客前往游覽,尤其是在黃金周或旅游旺季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游客流量起到分流的作用。在打開市場后再確立自己的韓國自由觀光區的島嶼特色,贏得一席之地。除了依附同類型的海島旅游資源優越區外,也可依附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優越區。一般來講,依附式開發戰略僅適合于開發初期,并不適合于長期開發戰略。
2.借鑒旅游資源優越區。對于在海島旅游資源優越區發展中總結出來的諸多成功因素,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海島地區完全可以借鑒和參考。如玉環大鹿島與舟山群島中的沈家門具有類似的漁家文化、海島風情,因此可以借鑒其發展之道,開展一些類似的漁家文化活動和項目,如海鮮小排檔等。當然在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同時,要選擇類似或接近非優區特點的優越區,差距太大或資源懸殊太明顯只會望塵莫及打擊自信心,所以在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時要全面,既要看到其成功一面,也要分析其不足之處,避免在開發過程中重蹈覆轍。此外在借鑒和學習之余,要因地制宜地挖掘自己本地區的特色和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只有創新和突破才是資源非優區旅游開發的長遠之計。
(二)優化非優區旅游資源戰略
1.拓展現有資源的深度。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海島無法延長其資源長度,那么就要把握好拓展其資源的深度,在開發過程中注入新的開發理念、新奇的開發思路,制定合理的策劃方案,增添海島旅游資源的文化含量,增加旅游產品的內涵等。
2.建造新景觀或發現新資源。在發揮原有資源最優化的基礎上,不妨將視野延伸到建設新景觀和發現新資源上。如人造景觀或娛樂設施的建造,可使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內旅游資源得以優化。而在護理好原有的動植物資源的前提下,增加種類和數量,選購些外形美觀大方、色彩與眾不同或有益身心健康的動植物在海島區養植,也可提高旅游景點的吸引力。
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開發者要分析地區經濟、人們的旅游觀念及審美意識的轉變趨勢,關注區域內旅游資源數量的增加、質量的變化。例如,旅游消費結構的改變,人們旅游消費心態的變化,追求多樣化與消費個性化的特征日益強化,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某些原來并不優越的事物,可能成為受人青睞的旅游吸引物。如漁業活動、漁民生活、古老的節慶活動等原本不起眼的資源一經報道或體驗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就需要當地開發者審時度勢,關注旅游變化趨勢,及時予以利用和開發,如組織海島地區精通唱詞、漁歌小調的民間藝術家進行現場表演等。
3.利用政治、經濟或其他事件為旅游資源非優區的開發創造機遇。深圳被確立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在經濟獲得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商務公務游客,使原本資源并不豐富的深圳旅游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海島旅游也一樣,一個海島可以利用其所屬的縣、市、省份舉辦的一些活動或大事件來刺激海島旅游,或者利用該省、縣、市的政治經濟上的優惠政策來贏取海島旅游的高峰。如舟山地區舉辦的沙雕節、玉環縣舉辦的國際家具博覽會、確定15個海島縣的長島會議的召開……這些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都會給當地一些處于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海島旅游創造機遇。 (三)系統開發戰略
1.開發、發揮“龍頭”景區聯動作用,繼而實現滾動有效發展。一個海島的旅游系統由許多子系統組成,而且旅游資源相當多,所以不可能每項資源都均衡發展,要抓住主要亮點即“龍頭”景區,以此帶動其他景區的發展,從而實現海島旅游整體的發展。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里也有潛在的“龍頭”,只要懂得發現、懂得挖掘和重視,“龍頭”景區的建設會起聯動作用,帶動整個海島旅游的發展。舟山群島的成功開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舟山群島的旅游業就是先以普陀山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從朱家尖、沈家門到桃花島的聯動作用,惟有先開發普陀這個“龍頭”景區,才能先吸引游客,然后慢慢建設其他景區,推出一個又一個新景區,豐富整個舟山地區的旅游魅力,繼而實現整個舟山群島的長效發展。
2.優化旅游大環境,改善旅游條件。一個旅游地的大環境包括經濟、政治、社會三大環境,對于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來說,這三個大環境更要協調發展好。在經濟上,該地區要加強經濟的發展,經濟決定政治,經濟決定綜合實力,一定的經濟基礎是實現旅游的物質保障,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改善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的設施設備和旅游環境,才能投入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才能使得該地區的旅游事業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尤其要重視實現交通工具類型的多樣化、檔次的提高以及營運水平的改善,不斷提高海島地區的可進入性,如跨海大橋的建設可以縮短空間上的距離,加大客流量。在政治上,要有開明的旅游政策以及相對的優惠政策來扶持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如免稅政策、節慶活動的舉辦以及重大活動的承辦都要政府的支持和贊同。從社會角度來看,海島地區的居民要有對待外來游客的熱忱之心和好客之道,該地區的旅游從業人員要具備較高的素質,一個和諧的旅游環境可以使得人與人之間增進交流,一個良好素質的工作人員可以樹立一個地區的整體旅游形象,這些都將有益于整個海島旅游大環境的優化。
(四)可持續發展戰略
1.明確海島旅游資源保護的主要任務。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加強對海島旅游資源的保護是海島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必須在開發和利用的全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海島自然旅游資源保護的主要任務:一是海洋水體的保護,這是海島旅游的基本載體;二是海洋生態的保護,這是一個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潮間帶生態與海島生態構成完整系統;三是海島山體的保護,海島山體本身就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嚴禁商業性的開山取石,嚴禁亂砍亂伐。海島人文旅游資源的保護對象主要有:遠古先民的文物遺址資源、抵御外夷的故址、歷代名人蹤跡、宗教文化、以及民俗風情文化等。這些人文旅游資源有的正在被迅速淘汰或自然消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救與保護。
2.注意保護海島的生態平衡。良好的生態系統是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發展旅游的最大優勢和根本,但同時海島地區由于陸域面積小、淡水資源貧乏、土層淺薄、生態環境相當脆弱,易于遭受破壞,且恢復難度大,所以,在旅游開發時注意保護海島的生態平衡非常重要。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在面臨旅游發展機遇時,必須制定嚴格的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來控制旅游設施建設,監督旅游的協調發展,防止旅游景區城市化、商業化和人工化的“三化”現象,破壞景區環境,同時影響旅游者的感受。可以在島上劃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在核心區和緩沖區不準從事旅游、考察活動,在實驗區可適當從事科研、旅游、考察等活動,但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生產設施,建設的其他項目所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標準;建設集中式的污水處理系統和污物收集站,采取太陽能、電等能源取代傳統的煤、油等燃料,解決空氣及水體的污染問題。海產品養殖要注意合理布局,科學管理,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對海島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防范海水富營養化和赤潮的發生。除了盡量減少污染外,還要大力加強環境綠化建設,花草樹木不僅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還能起到美化海島環境之效。
3.重視環境教育在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海島環境的保護,既需要一批懂旅游、懂環保的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從業人員,也需要一批負責任的旅游者。因此,應充分重視生態環境教育,重視生態文明的培育。嚴格選拔干部,任用高素質的旅游管理者;加強導游人員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島上居民生態意識的培養,贏得本地區居民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使加強環境保護與發展當地經濟有機結合;制定處罰條例,對破壞環境的人員進行嚴厲處罰,使海島環境保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除了采取以上戰略外,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還可利用現代化媒介給非優區創造名聲。一首歌《太陽島上》每年吸引數十萬的游客來到哈爾濱松花江上的太陽島;而一部愛情電影《廊橋遺夢》則使美國依阿華州的Madison小鎮成為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國內外游客趨之若鶩;而桃花島也因為金鏞巨作《射雕英雄傳》的拍攝而聞名遐邇。因此,海島旅游資源非優區可以借助現代影視、新聞媒體的參與而達到宣傳造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鄒統釬.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溢.世界熱帶亞熱帶海島海濱旅游開發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3]劉家明.國內外海島旅游開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
[4]許春曉.論旅游資源非優區的突變[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
[5]許春曉.旅游資源非優區“依附式開發”論[J].旅游學刊,2005,(1).
[6]宋國琴.海島型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響因素探析[J]. 企業經濟,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