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怎一個“反”字了得!
鄭錦輝
從10月7日起征收,歐盟對中國鞋征收為期兩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稅,由此導致中國出口鞋價格上漲,出口訂單量同比明顯下衛生降,對于中國皮鞋制造商尤其是生產低檔產品的鞋業制造商來說,只能通過壓縮出口業務或者裁減員工來應對反傾銷關稅的沖擊,致使中國許多產品無力與歐盟同類產品相競爭 。
據杭州海關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輸歐皮鞋企業達629家,出口總數1.59億雙。作為“中國鞋都”,僅溫州一地的皮鞋出口總量就達到了7952萬雙,其中1/3輸往歐盟各個國家。據溫州市鞋革協會資料,溫州市制鞋企業今年下半年的出口訂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左右。
目前中國的國情是:大量高素質廉價勞動力使中國產品的廉價具有了某種天然屬性,中國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國產品牌的性價比,使得中國制造優勢更加突出, 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 , 價格低, 當西班牙人一把火燒掉“溫州鞋”后,中國傳媒及商界已經對中國產品如何“走出去”進行不斷的反思......
反傾銷讓我想起了日貨,談及日本,連QQ網聊我都不提“暈”字,因為暈是“日”、“軍”兩個字的組合,一提氣憤!日軍在中國制造了那么多令中華民族生恨的罪案,如今中國人抵制日貨,見證了中國人對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日本企企應該捫心自問和不斷反思,在中國賺錢必須顧及到中華民族感情。但從另一個方面,日貨如汽車、家用電器及辦工器材等確實代表了他們國家的產品賣點,成為他們國家的標志性產品即產品質量、公司的信譽和商品價格等等方面,他的質量及售后服務,確實征服了不少國家的很多消費者。在一浪高一浪的抵制日貨的過程中,曾一個網友發表看法:我們要從產品技術上打敗日本人!我想,這也是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出路之一。
21 世紀是質量與品牌的世紀 ,中國企業“拓歐”(開拓歐盟市場,以下同。)時 ,能否以一個重質量和重品牌的標志性產品概念,以贏得歐盟市場的重視,并努力占據其中高端市場 ,提高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競爭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不僅要學會合法抗辯上訴,提高應訴的比率和水平,精通國際貿易規范,還應深修內力,在技術上減少與歐盟的差距,甚至超過歐盟一些老外國家,讓歐盟知道:反傾銷,怎一個“反”字了得!
作為中國對歐盟出口鞋的勁旅溫州鞋商,在這個“歐盟對華反傾銷”這個門檻上,經遇了類似于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廣場火燒5000雙劣質內銷溫州鞋的慘痛經歷,那就是西班牙人一把火燒掉“溫州鞋”。不過不同的是,一個是國門外燒的,一個是國門內燒的。杭州火燒溫州鞋,使溫州商人認識到樹牌的重要性,經過近二十年的奮拼,康奈、奧康、紅蜻蜓為代表的溫州鞋企高舉溫州制造的大旗,用大眾化產品,滿足了國人的購買需求,一路高歌猛進,使溫州鞋成為中國鞋的一個代名詞,也成了品牌、品質與品位的載體,因而能唱響中國的大江南北,至今可以說“滿城盡穿溫州鞋”,溫州演繹了現代人足下生輝的一種大眾化流行走向。這說明中國人是善于反思的民族,這也注定了這個民族在國際上會不斷崛起的!那么作為中國鞋的代名詞的“溫州鞋”又如何再次演繹“中國制造”,讓外國人因為溫州鞋而足下生輝呢?這也是一個需要急于回答而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問題。
筆者認為,塑造民族的標志性產品不啻為一種應對歐盟反傾銷的硬性手段。這里所說的標志性產品指在國際市場中,中國企業應將產品中細分出不同點,為國家贏得國際的競爭優勢,并能為中國企業帶來產品知名度和聲譽度的產品。
“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這種“破壁”思維,為康奈很好地融入全球市場,為成為世界知名企業創造條件。 2006年7月9日,康奈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海外旗艦店,目前,康奈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出了100多家專賣店。 康奈海外專賣店的消費人群比例,已從當初華僑為多數變為當地外國人占多數。
2006年,溫州唯一鞋類品牌入圍“鞋類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的康奈集團,借助“商務舒仕”,公司06年斥資數千萬元營銷費用,以此作為康奈品牌全面升級的第一個重要步驟。鄭萊莉表示,到07年,公司將使僅有男款的“商務舒仕”占到集團銷售額的30%到40%。它瞄準中高檔消費群體,每雙鞋子平均售價400元左右,向全球中高端銷售市場發起沖擊,正是康奈以技術突破實現走上去戰略的一部分。它將成為中國鞋類產品的標志性產品,對歐盟反傾銷在實際行動上越出了一步。筆者認為,很可惜的是,溫州有實力的外貿企業不少。
但象康奈這樣的大手筆,卻是太少了,但愿中國的標志性鞋類產品多起來,這樣團結的力量就會更大些!如果這樣,應對歐盟反傾銷就毫不怕!
如果中國鞋類標志性產品的拓歐舉動是中國鞋對付歐盟反傾銷的“硬性”措施的話,那么,在市場游戲規則上應訴反傾銷,就是“軟性”措施了,軟硬兼施,歐盟反傾銷,奈我其何!在入世5年以后,中國制造業要么反傾銷等游戲規則仍然不熟悉,要么在高昂的起訴費用面前止步,但中國鞋企領軍人物之一王振滔面敢于開好這個頭,對中國鞋業反傾銷申訴的最后期限,在1200多家中國涉案企業中,整個行業出現了集體沉默,甚至福建300多家鞋類生產企業已集體放棄訴訟,僅有奧康集團等4家國內企業提起申訴。
雖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過少數企業的堅持仍然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希望哪怕如星火,但其燎原之勢,將會反燒到歐盟,燃起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和志氣!
還是一句話,大家呼聲還很小,反傾銷,怎一個“反”字了得!更多的潛水的同志或單位站出來吧,從各個角度,去共同應對歐盟反傾銷!如果應訴歐盟反傾銷是一場爭取貿易平等革命的話,那就讓應訴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