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專利費、反傾銷:中國彩電業需要全球化思維
王寶鈞
美國的霸道也著實可惡,憑什么你一實施數字電視廣播,就跟中國的彩電企業收取專利費呢?為什么不受那些日本、韓國彩電企業的專利費呢?
但是仔細審視一下,在這些企業中,中國的彩電企業是最弱的,無論是技術、還是品牌,加上市場網絡,哪樣也比不了那些日本和韓國的企業。但是又不能就這樣任人擺布。所以也就有了13家中國彩電企業抱團應對美國專利費。
這件事情透露出的另一個信息是,中國彩電企業如果有“打鐵先要自身硬”的功夫,也許這樣的事情壓根就不會有。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彩電出口總量達到8641萬臺,總價值為88.05億美元,平均每臺的單價在101美元。另一項數據顯示,在中國彩電出口中,2006年1—10月美國市場所占比例達到27%,數量為1281.6萬臺。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美國是中國彩電企業重要的出口市場。
在此背景下,在中國彩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進程中,頻繁遭遇反傾銷、專利費的貿易和技術壁壘的背景下,中國彩電業和企業更需要以全球化的思維和戰略來重新審視和考量規模優勢的走出去的戰略。
所謂的全球化的思維和戰略,就是要充分考慮國際市場的不同國別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貿易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的變數,帶來的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進入市場的變量,包括技術的和非貿易的壁壘等諸多因素。以近兩年中國彩電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遭遇來說,先是在歐盟市場,中國彩電企業受到配額制的限制,接著又被歐盟對CRT電視征收44.6%的高額反傾銷稅,在美國市場遭遇反傾銷之后,現在又面臨著美國升級數字電視的專利費問題。而這些早在10年前美國已經廣而告之,2007年3月1日開始實施數字電視廣播。這期間中國彩電企業認真地研究過美國實施數字電視廣播之后的技術要求了嗎?認真地研究過歐盟市場需求環境的變化了嗎?認真地研究過全球顯示技術多元化帶來的產業升級、技術升級、產品更新帶來世行環境變化了嗎?再有就是,在進軍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所依賴的規模制造優勢,能支撐全球顯示技術多元化帶來的差異化競爭嗎?
因此筆者認為,中國彩電企業在面對反傾銷、專利費的挑戰下,應在產業鏈、技術創新、前瞻性基礎技術上,以及自有品牌建設上這四個維度要具有全球化的戰略視野。首先在技術創新和前瞻性的基礎技術研發上進行布局,并開展廠商之間的聯合,這樣可以將技術創新的投入和邊際效益最大化。其次是在產業鏈上進行資源的整合,特別是在全球顯示技術多元化趨勢下,在歐美市場建立自己的生產制造基地,充分運用當地的資源實施國際化。三是建立自有品牌,這一點對中國彩電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尤為重要。一個沒有品牌的彩電企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只是以OEM的方式進軍國際市場,充其量也就是國際買家的后院加工廠。
對改變以組裝為主的中國彩電業的產業架構,變全球彩電生產制造基地,為真正的技術創新產業基地。當然這種目標需要中國彩電業的所有企業不懈的努力,但是沒有這樣的全球化思維和戰略,中國彩電業在進軍全球化的進程中,依然會再次遭到更多的專利費、反傾銷等技術和貿易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