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法在藥理學中的應用
佚名
作者:楊玉梅 薛永志 張東 邱敏 劉欣媛 武海軍 李月玲 劉錚然 張煒平
【摘要】 為探討PBL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藥理學的教學質量,選取我院2005級17個本科班對藥理學中部分內容進行廣泛的PBL教學,并開展問卷調查,發現該教學方法有利于醫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方法。
【關鍵詞】 藥理學;教學方法;PBL教學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橋梁。由于藥理學是高速發展的學科之一,新的藥物、新的理論和治療方法不斷出現,加之藥名繁多,且不易記憶,因此如何使學生變被動吸取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歸納藥理知識、靈活運用藥理知識的能力,是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選取了PBL教學法在本科生中進行研究。PBL教學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簡稱,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是相對于傳統的“以主題導向學習法”(Subject-based learning,SBL)而言的,它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1-2]。SBL法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只是傳授者與吸收者之間單向傳輸,學生被動的吸收,講多少、聽多少,即所謂的填鴨式教育,不利于發揮學生個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現將本次教學改革過程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包頭醫學院2005級臨床醫學、護理學、麻醉學、檢驗等共17個本科班。
1.2 方法
1.2.1 PBL教學法實施方案 我們將陳建國主編的《藥理學》(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中的第50章—《抗惡性腫瘤藥》作為這次教學法嘗試的內容,首先由總指導老師提出問題,由各位輔導老師提前1個月布置給學生,所設問題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抗惡性腫瘤藥物可分為哪幾類?它們的作用機制分別是什么?每類代表藥物是什么?(2)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和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有何特點?(3)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異性抗癌藥有哪些?(4)抗腫瘤藥物聯合應用的原則是什么?(5)試分析腫瘤化療失敗的原因及其對策。(6)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特效的抗惡性腫瘤藥物,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抗惡性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7)何謂生長比率、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同步化作用、多向耐藥性、招募作用?
第二部分:(1)抗惡性腫瘤藥物的進展;(2)抗惡性腫瘤藥物的分類;(3)抗惡性腫瘤藥物的作用機制;(4)抗惡性腫瘤藥物的耐藥性機制;(5)常用抗惡性腫瘤藥物的特點;(6)抗惡性腫瘤藥物的聯合應用和毒性反應。
第一部份問題是所有班級學生都必須解決的問題。每個班分成4~6個組,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看書、查閱資料解決,然后討論總結。第二部分問題每個班針對性的解決其中一項。具體操作方法:(1)各個班級抽簽決定解決第二部分里的問題;(2)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每個班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所抽到的第二部分里的問題進行廣泛的查閱資料,并分析整理,做課件,準備10~15 min的講課內容;(3)以班為單位進行討論式學習,每班選出一個優秀小組;(4)在教學計劃內抗腫瘤藥物的課堂上,每班選出的優秀小組依次登上講臺講課,選出最優秀的班級,同時各優秀班級都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1.2.2 問卷調查
PBL教學法應用于藥理學課程教學后,給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現場收回。
2 結果
給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100 %。其中贊成采用PBL教學的同學占55.9 %,且認為通過PBL教學可以提高自學能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增強團隊精神、加深教師與學生的相互理解的同學也占大多數;但61.8 %的同學認為采用PBL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贊成用PBL教學取代傳統的授課方法。見表1。表1 PBL教學法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略)
3 討論
PBL目前正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3-4]。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中發現學生對PBL教學法有以下三種認識和意見。
3.1 PBL教學法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方法
從問卷調查結果及廣大學生的反映顯示,學生是認同并贊成PBL教學法的,覺得此教學法有必要在大學生中應用,但是內容不易太多,也就是PBL教學法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方法。分析其原因有:(1)他們的課程很多,需要學很多東西去應付考試,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去查閱資料、自己看書徹底理解那么多問題。(2)雖然PBL有許多優點,但是在目前還不能取代傳統的講授法。講授法給學生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思路清晰,學生以往已經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并且在他們的腦海里教學就應該是老師把他所有的知道的都告訴學生。(3)在進行PBL教學時,學生需要去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但圖書館館藏及計算機數量有限,有些學生需要到外面網吧上網查資料,這無形之中又給學生帶來很多學習以外的負擔。
3.2 PBL教學法增加學習負擔,但對學習有一定幫助
學生認為這種PBL教學在增加學習負擔的同時也有一些好處,如對所學知識理解很深刻,且在腦海里存留的時間也較長,同時對自學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增加學習負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因素:(1)學生方面:大多數學生已適應了傳統的講解,已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轉變成新的學習方法比較困難,因此認為采用PBL教學法使學習負擔加重,會浪費學習時間。(2)教學方面:在教學時,如果藥理學大量內容采用PBL教學,或同時所開的其他課程也采用PBL教學法,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因為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對所討論的內容做充分準備,討論時間也無法保證,尤其是幾門討論都同時集中在同一時間段時,學生往往疲于討論。這種情況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所討論問題的準備程度,從某種程度上看,這將影響PBL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PBL教學法實施后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0.6 %的學生認為PBL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PBL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篩選每一個信息,然后討論并最后總結,使學生對老師所提問題都有深刻的理解,自然而然這些內容就印入腦海里并保持長時間記憶。同時,在主動地收集資料和分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是在主動學習,心理上有一定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因此,72.4 %的學生認為可提高自學能力,并在討論后發現自己已經理解和掌握了本章內容,由此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3.3 從PBL教學法中感悟到教師的辛苦
從調查結果顯示,有84.1 %的學生認為PBL教學可增強團隊精神,有70.6 %的學生認為PBL教學可加深教師與學生的相互理解,此外還有79.4 %的學生通過此次教學理解當教師是很辛苦的一種工作。這次教學法是以班為單位,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所以小組內的合作具有實質性的作用,學生不再同以往那樣只重視自己與教師的簡單交流而忽視與同學的交流。學生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彼此分工,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時刻都有輔導老師的參與,老師與學生是處于平等地位,通過交流,相互學習、促進和提高。學生在與老師的交流中,能夠自由地與教師交換意見,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發展自己的判斷力、選擇能力,形成主動的、自覺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討論學習、再分析整理資料以及最后得出結果、準備課件走上講臺等一系列過程,覺得這是一個很辛苦、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時間甚至財力的一個過程,由此感悟到作一名人民教師是很偉大、很辛勞。
開展P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自學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但在本科教學活動中全面開展PBL教學法,教師和學生還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我們認為,PBL教學法是傳統的講授法的一種補充,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講授法;只有各種教學法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有益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