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藥金蓮花提取工藝及藥理學研究進展
劉東明
【摘要】 金蓮花為蒙醫常用藥,在生藥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和臨床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對其進行藥物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金蓮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有多種金蓮花制劑已用于臨床。本文通過查閱國內相關文獻資料,對金蓮花的提取工藝及藥理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金蓮花;提取工藝;藥理學;研究進展
Abstract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s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drug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and enjoy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pharmacognosy,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pharmacology, pharmacy and clinics. There are extensive foreground to develop new drugs from it. The main active composi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s ketoflavin,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effect. Besides, some prepara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The article consult literatures at home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pharmacology research on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Extraction technology; Pharmacology;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蒙藥金蓮花為毛茛科植物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的干燥花[1]。蒙藥名為阿拉藤花-其其格,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傳統蒙藥,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遼寧、河北和山西等地。金蓮花屬植物共25種,《中華本草》將4種植物—矮金蓮花、短瓣金蓮花、寬瓣金蓮花及金蓮花作為藥用金蓮花的植物來源。金蓮花始載于清代趙學敏所著《本草綱目拾遺》[2]。蒙醫藥理論研究表明“阿拉藤花-其其格”具有愈傷、燥膿、止腐、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創傷、外傷感染、血“協日”性眼患、咽喉熱[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蓮花屬植物多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已有不少關于金蓮花在生藥鑒別及其采集加工、化學成分及其有效部位、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莖葉藥用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報道。本文對金蓮花的提取工藝和現代藥理學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金蓮花的提取工藝研究
金蓮花中主要含有黃酮類、有機酸類、生物堿類及其它物質,截至到目前研究為止,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黃酮類物質為金蓮花發揮藥理作用的主要成分[4]。綜合查閱近幾年的文獻,發現關于金蓮花提取工藝的研究主要有醇提法、水-醇提取對比法和其他提取方法,現分別敘述如下。
1.1 醇提工藝研究 高英等[5]應用均勻設計與正交設計兩種方法對金蓮花提取工藝進行研究,考察不同提取條件下的提取率及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實驗考察了4個因素,即乙醇濃度(%)、溶劑用量(倍)、回流時間(小時)和浸泡時間(小時)。結果表明,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為65%的乙醇浸泡3小時,由于其余兩個條件幾乎無影響,可按實際實驗時的需要取值。蘇志偉等[6]采用正交設計方法,以總黃酮為測量指標,通過研究得出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為65%乙醇提取3次,每次2小時,每次10倍量的乙醇。除此之外,楊雅信等[7]也采用了70%的乙醇液提取金蓮花中的總黃酮。
1.2 水-醇提工藝對比研究 葉紹明等[8]選用水、95%乙醇和60%乙醇作為提取溶媒,采用正交設計法考察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即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時,測定提取物的總黃酮濃度為4.612%。林晨等[9]也選用水、60%乙醇、95%乙醇作為溶媒進行正交試驗,得出了類似的結果。除此之外,白云娥[10]比較了水提工藝和醇提工藝對金蓮花中總黃酮的提取率,結果表明,水提取工藝優選為10倍加水量,浸泡0.5小時,煎煮2小時,煎煮3次,出膏率平均為45.158%,總黃酮含量平均為7.632%;醇提取工藝優選為12倍加醇量,用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小時,出膏率平均為44.286%,總黃酮含量平均為14.561%。實驗表明,醇提取工藝的出膏率與水提取工藝的出膏率相近,但從提取物的總黃酮含量來看,醇提取工藝的總黃酮含量明顯優于水提取工藝的總黃酮含量。
1.3 其它提取工藝研究 除以上兩種主要方法外,羅麗榮等[11]采用微波輔助水提法從金蓮花中提取有效藥用成分總黃酮;另外,劉麗娜等[12]也采用單純的水提取法對金蓮花的提取工藝進行研究。以上實驗的研究都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綜上所述,不同提取時間和不同濃度乙醇對總黃酮提取率有很大影響,不同的提取溶媒和方法對總黃酮含量也有影晌。采用醇提的方法較為普遍,而且提取效果較水提法和其它方法更好,可以作為金蓮花中黃酮類物質提取的推薦方法。
2 金蓮花的藥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 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金蓮花是一種抑菌譜較廣的中草藥,其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如對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福氏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3]。
林晨等[9]測定了金蓮花3種溶媒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結果表明水和60%乙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菌作用明顯大于革蘭氏陰性菌,特別是對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強,推測金蓮花主要有效抑菌成分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于細菌的細胞壁上。此外,還發現提取物中總黃酮含量高低與抑菌效果未表現出明顯的相關關系。隨后張麗娟等[14]研究發現,金蓮花蛋白提取液對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金蓮花蛋白提取液在蛋白濃度大于1.25g/L時有顯著抑制變形桿菌和傷寒桿菌的能力,具有中等強度的抑制產氣桿菌、大腸桿菌的能力,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抑制作用。由此也證明了黃酮類物質不是抗菌的唯一有效成分。
2.2 抗病毒作用 溫云海等[15]用金蓮花水浸提取液以Hep-2為受試細胞做抗病毒研究,實驗結果表明,金蓮花水浸液對Hep-2的毒性與其濃度成正比,濃度小于3.905mg/mL時,細胞生長正常,可維持一周。濃度為3.905mg/mL時,對(Ad)7、21、Echo18和Polio I型病毒無作用;而在一定條件下,對CoxB 3變異株有很強的作用,對CoxA 24有一定作用。林秋鳳等[16]從金蓮花的干燥花中分離出原金蓮酸、葒草甙和牡荊甙,并對這3個化合物及總黃酮提取物進行抗病毒試驗,結果表明,總黃酮對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只有弱的抑制作用,而原金蓮酸對A型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IC50為184.2μg/mL,治療指數(TI)為4.0μg/mL;葒草甙和牡荊甙對副流感病毒有強抑制作用,其IC50分別為11.7和20.8μg/mL,TI分別為32.1和16.0。除此之外,蘇連杰等[17]研究了金蓮花醇提取物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護作用,并觀察了金蓮花醇提物的體內的抗病毒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唐津忠等[18]報道,長瓣金蓮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對豬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隨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對豬油的抗氧化作用增強,兩者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呈正相關,其抗氧化作用可以與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T相似,優于VE的效果,而且提取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與VC有較好的抗氧化增效作用。這顯示了長瓣金蓮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在食用油脂抗氧化方面的巨大潛力。
周欣等[19]以VC為陽性對照藥物,系統的研究了短瓣金蓮花總黃酮及其它4種指標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短瓣金蓮花總黃酮和4種黃酮苷類化合物在體外對DPPH·、OH·、O2·具有較強的清除作用,同時對大鼠紅細胞的氧化性溶血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魏紅等[20]也考察了金蓮花、陳皮、甘草和杭菊這4種中藥材中的黃酮提取物對DPPH·、OH·、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結果表明,金蓮花黃酮提取物對3種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較強,是一種優良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劑。
3 展望
金蓮花的蒙醫藥方面應用歷史悠久,在現代藥學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樂觀的進展。多年來,學者們在生藥學性狀鑒定、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鑒定等方面獲得了肯定的成果,明確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在藥效學方面證明其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等藥理作用。如果進一步應用現代化手段深入研究,將會提高金蓮花的生物利用度,并確定其療效、不良反應,以便使該屬植物得到更好的開發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