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藥材的薄層色譜研究
葉燕, 程雪梅 侴桂
【摘要】 目的建立白術薄層色譜鑒別方法。方法以白術內酯Ⅲ為對照品,正己烷-醋酸乙酯(3.5∶1)為展開劑,10%硫酸乙醇顯色后在波長366 nm下檢識。結果白術藥材薄層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結論該方法準確、簡便,可為白術的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白術;薄層色譜鑒別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e.Methods AtraetylenolideⅢ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and the mixture of n-hexane and ethyl acetate (3.5:1) as the mobile phase.An alcohol solution containing 10% sulfuric acid was used for colouration in the way of sprayin. The fluorescence chromatogram was detected at 366nm in the ultraviolet lamp house .ResultsThe spots in the chromatogram of the test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to atraetylenolideⅢ had the same colour.Conclusion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 simple,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is plant .
Key word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e; TLC 中藥白術為菊科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被《神農本草》列為上品,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功效。白術內酯Ⅲ是白術中的活性成分之一,經藥理實驗表明其有抗炎、抗癌作用[1~3];此外,蒼術、白術兩者同源,功效較為接近,古時常不分二術,直到張仲景之后,始將二者分開使用。本研究通過對兩者進行薄層的圖譜比較,確定白術內酯Ⅲ為可區分白術和蒼術的成分之一。本文以白術內酯Ⅲ為指標性成分,建立白術薄層色譜鑒別方法,以期為白術的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1 儀器與試藥
半自動點樣儀LINOMAT Ⅳ(瑞士CAMAG);雙槽展開缸 PF 562C(瑞士CAMAG);薄層色譜攝像儀REPROSTAR 3(瑞士CAMAG);薄層色譜視頻攝像系統Videostore system(瑞士CAMAG);薄層加熱板 TLC Plate Heater III(瑞士CAMAG);Sartorius BP211D型電子分析天平; KQ-250DB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薄層板:硅膠H254預制板(10 cm×10 cm,20 cm×20 cm,煙臺匯友硅膠開發有限公司),110℃活化60 min,新鮮制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醇(上海化學試劑公司)。白術內酯Ⅲ對照品均由上海中藥標準化中心提供,經HPLC檢測,其純度在98%以上。用于薄層鑒別的白術及蒼術藥材樣品由上海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吳立宏博士鑒定。
2 方法與結果
2.1 對照品與供試品溶液制備
2.1.1 對照品溶液制備
稱取白術內酯Ⅲ對照品適量,用甲醇溶解制成每毫升含0.125 mg的對照品溶液。
2.1.2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5 g,置10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甲醇10 ml,超聲提取30 min,靜置,濾過,濾液揮干,用1 ml甲醇溶解,即得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實驗,分別吸取上述各樣品的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別用微升定量注射器借助半自動點樣儀成條帶狀點于同一塊硅膠G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3.5∶1)為展開劑,預飽和20 min后上行展開8 cm,取出晾干。噴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于366 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有相同的熒光斑點。見圖1。
3 討論
3.1 提取溶劑的考察
對正己烷、氯仿、甲醇3種溶劑進行了考察,以上提取溶劑得到的薄層色譜信息相同,考慮到經濟性和方便性,最終確定甲醇超聲提取30 min作為樣品預處理方法。另外,對樣品點樣濃度進行了考察,最終確定的點樣濃度如樣品制備項下所述,既充分顯示的斑點信息,又能保證樣品不拖尾,不超載。
3.2 展開系統的優選
為獲得最佳展開效果,試驗了多種展開系統:正己烷-醋酸乙酯(3∶1,3.5∶1,6∶1,5∶1,20∶1),石油醚-醋酸乙酯(3∶1,3.5∶1,6∶1,5∶1),環已烷-醋酸乙酯(3.5∶1,5∶1)。在以上試驗基礎上再進行優化,最后確定展開劑系統為正己烷-醋酸乙酯(3.5∶1),該條件下得到的色譜分離度好,斑點清晰、Rf重復性好。
3.3 顯色劑的選擇
比較了5%香草醛/硫酸和10%硫酸乙醇溶液噴霧顯色效果,5%香草醛硫酸顯色后得到的色譜信息并不多,而10%硫酸/乙醇顯色后得到的366 nm下熒光色譜信息較豐富。
3.4 專屬性鑒別成分的確定
白術和蒼術均為蒼術屬(Atractylodes)植物,白術臨床主要用于補脾氣,性溫,味甘,微辛帶苦,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水腫、胎動不安等癥,而蒼術以燥濕為主,兩者功效不同。古時常不分二術,直到張仲景之后,始將二者分開使用。從圖1可以看出,在與對照品相同的位置上,蒼術不顯斑點,本實驗用白術內酯Ⅲ作為白術的專屬定性鑒別成分比較合適。另外,用以上薄層色譜條件可以清晰的看出蒼術和白術化學成分差別顯著,但具體是何種成分有待進一步研究。
3.5 光和熱對色譜信息的影響
另外,在摸索白術薄層色譜條件時發現,加熱溫度對樣品色譜信息有影響,由圖2中可以看出顯色后隨著溫度的升高和加熱時間的增長,斑點會明顯減少,蒼術樣品表現的更為突出,根據文獻論文報道, 蒼術酮很不穩定,對光對熱都不穩定,會向白術內酯Ⅰ和白術內酯Ⅲ發生轉化;白術內酯Ⅲ會在加熱的條件下向白術內酯Ⅱ轉化,這也印證了為什么白術內酯Ⅲ的顏色會隨加熱時間發生變化(李偉.《白術的有效物質及質量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2001碩士論文)。為此本實驗用相同的實驗條件重現該脫水反應,發現與文獻報道的白術內酯Ⅲ會脫水生成白術內酯Ⅱ并不一致,究竟生成何種物質,本課題組將作進一步研究。
3.6 白術藥材的定性
鑒別《中國藥典》上采用蒼術酮在薄層層析板上的顯色反應作為定性指標[4]。如圖3所示,《中國藥典》中以圖中桃色的斑點(蒼術酮)為檢識斑點,但由于蒼術酮為揮發油類化合物,性質不穩定,至今尚沒有蒼術酮的對照品,以此為檢識斑點有待商榷,本文建立的白術藥材的蒼術內酯Ⅲ定性鑒別方法簡捷易行,對實驗室條件要求不高,結果直觀,易于比較,可作為白術的定性鑒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