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配合中藥燙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
何元誠 公鑫 劉佰玲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牽 引 中藥燙療
2003年1月~2008年6月筆者根據MRI檢查結果將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組進行牽引、中藥燙療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均為我科門診患者,男65例,女55例。經MRI檢查可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程度,L3~4突出8例,L4~5突出72例,L5~S1突出40例;向左突出18例,向右突出32例,正中突出70例。根據MRI檢查結果分為三組,膨出組(突出物最大直徑<3mm)50例,突出組(突出物最大直徑3~6mm)48例,脫出組(突出物最大直徑>6mm)22例。三組年齡、性別、病程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三組一般情況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診斷療效標準》。診斷依據:①病史:有急性外傷史,或慢性腰部損傷史,放射性腰腿麻痛史。②癥狀:急性腰痛或慢性持續性腰痛反復發作。③體征:腰部僵硬,前柱前凸消失,甚至后凸或側彎,下肢局部淺感覺過敏或減退,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坐骨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④特檢:X線、CT、MRI檢查提示異常腰椎結構。排除腰椎管狹窄,腰椎小關節紊亂癥,腰臀肌筋膜炎,馬尾神經瘤和硬膜外腫瘤,神經根炎,犁狀肌損傷綜合征,腰骶部先天畸形。
2 治療方法
采用ATAⅡD型自動牽引床牽引。患者仰臥于腰椎牽引床,胸部及骨盆固定,縱向牽引,力量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首次牽引重量為體重的30%,以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漸遞增,一般不超過自身體重的50%;時間為30min,1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每次牽引后用本院中藥制劑燙療熱敷腰部30min。治療后帶腰圍固定。燙療方:寬筋藤50g,桂枝、威靈仙各15g,姜黃、艾葉、莪術、透骨草各20g,當歸、路路通、蘇木、獨活、羌活各15g,桃仁、紅花各10g,粉碎,酒精浸泡后備用。1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觀察指標: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分級[1]:采用視覺類比量(VHS)并結合客觀表現而定:0級:無痛或疼痛消失。Ⅰ級:輕微疼痛,間斷或偶發。Ⅱ級:輕度疼痛,持續性,可忍受,影響工作。Ⅲ級:重度疼痛,難以忍受,不能進行正常工作。
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腰腿痛癥狀、體征消失,腰部活動基本正常,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顯效:腰腿痛癥狀基本消失,腰部活動范圍明顯增大,能從事較輕工作。有效:腰腿痛癥狀減輕,腰部活動范圍較治療前好轉,但不能堅持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
3.2 臨床療效 膨出組50例中,治愈35例,顯效8例,有效7例,總顯效率86%;突出組48例中,治愈30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顯效率77.1%;脫出組22例中,顯效5例,有效7例,無效10例,總顯效率22.7%。三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3 三組治療后疼痛改善情況 三組治療后疼痛分級,膨出組50例中,0級35例,Ⅰ級8例,Ⅱ級7例;突出組48例中,0級30例,Ⅰ級7例,Ⅱ級5例,Ⅲ級6例;脫出組22例中,Ⅰ級5例,Ⅱ級7例,Ⅲ級10例,三組中以膨出組和突出組疼痛改善最顯著。
4 討 論
牽引、燙療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方法之一。牽引可以使椎間隙增大,增加椎間盤內負壓,緊張前后縱韌帶,通過“內吸外頂”作用[2],迫使突出髓核回納,同時解除肌痙攣,阻斷“因痛致痙”和“因痙致痛”,達到解痙鎮痛的目的。燙療可使腰部病變區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組織代謝,促進炎癥滲出物吸收,減輕神經根水腫,加速突出髓核水分吸收,緩解肌痙攣,減輕疼痛。牽引配合中藥燙療對膨出、突出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纖維環和后縱韌帶破裂,髓核組織進入硬膜外間隙,髓核塊完全或部分直接與硬膜囊或神經根接觸,壓迫和刺激神經根,牽引已失去“內吸外頂”的作用。對于巨大型脫出者牽引甚至會加重對神經的壓迫,造成不可逆轉后果。本組結果表明,牽引配合中藥燙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效,但適合膨、突出型,脫出型患者應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