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初探
周潔,張新宇
【關鍵詞】 護理學;雙語教學;效果 隨著教育國際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高等教育雙語課程比例規定的出臺,高等教育課程面臨著又一輪新的改革。護理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存在著起步較晚、生源狀況不夠理想等不利因素,在這次改革中必然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護理學基礎是護理教學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它的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在同樣的課時數條件下,如果雙語教學運用不當,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反而會影響專業知識的掌握。所以,如何通過采取科學的設計和適當的英語滲透比例,保證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效果,是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探討的新課題。
1 護理學基礎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雙語教學”強調的是在非語言類學科中用外語進行教學,通過在非語言類學科知識的學習來練習外語[1]。而進行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其含義可擴展為在專業課中用外語教學,通過專業課的學習來習得專業外語,達到提高學生專業外語能力的目的,而專業外語的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專業的學習又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專業課程相對于公共課程,其專業性強,學生較陌生,如果用不很熟練的語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東西,其結果只能是違背了教學規律,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2]。所以選擇合適的課程是開展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護理學基礎作為一門護理學的基礎課程,其內容與生活經驗結合較緊密,如營養、環境、舒適、休息與活動等章節的知識,學生有初步的了解,這樣采用雙語教學時,學生可以相對容易地進入角色,理解授課內容。護理學基礎又是一門以操作技能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操作技能訓練占了課程較大的比例,而操作技能訓練一般在理論講授之后進行,加上適當的形體動作,學生易于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操作中邊練邊講,提高專業詞匯的應用能力。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特點,有利于學生在理論和操作課的交替中學習和鞏固英語學習效果。
2 雙語教學中應采取適當的滲透比例
雙語教學中英語的滲透是不是越多越好,可以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目標來思考。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專業外語能力。護理學基礎作為一門護理學專業基礎課,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課程的首要目標,如果因為強化了英語學習,而影響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或使專業課程變成了語言學習課程,那么只能是雙語教學的失敗。所以,英語的滲透比例應圍繞總體課程目標來決定。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雙語教學效果和學生本身的英語水平及雙語的運用比例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從我校已使用雙語教學的護理本科和中外合作大專兩個班級教學效果來看。目前約使用30%課時相同比例情況下,護理本科雖然英語基礎較好,但在沒有英語強化課程的情況下,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接受程度降低,而本科學生在英語滲透比例分別為5%和30%情況下的學習情況比較后發現,英語滲透比例的增加反而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學效果的結果統計,我們不難發現,英語滲透比例的提高在同樣英語水平的學生中,對專業學習效果可能起負面作用。而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專業學習的效果。而且通過我們對中外合作專業學生研討會中統計,英語程度高的學生希望提高外語補充的比例,而英語程度較低的學生則認為外語補充內容的比例應適當或減少。
3 雙語教學形式和內容的選擇
在同樣的課時條件下,通過哪些教學形式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哪些教學內容又比較適合雙語教學呢?
護理學基礎的雙語教學形式可采取小部分內容聘請外教(約課時5%~10%)。大部分內容特別是與操作技能相關的內容采取專業教師在原版教材基礎上編寫講義,盡量采用英語講授,約占20%~25%。部分內容特別是體現國內護理特色的如護理法律、醫院環境、護士素質等內容可中文講解,適當補充國外相關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由于護理學起源于英國,比較國內教材和國外教材,可以發現,許多知識點的講授都有相似的地方,特別是一些技能操作方法,更可以發現可借鑒之處,如國外的教材在系統性、人文關懷、病人心理研究方面更全面,這也是我國護理的發展方向,而國內的教材有些內容特別是技能操作方面描述更細致規范。所以選擇部分內容相近的內容,通過專業教師對兩種教材的研究,編寫講義,并在課堂上盡量運用專業英語,能較好的完成課程目標,又不至于讓學生有學一遍中文又學一遍英文的重復感覺。而選擇少部分的內容請外教,因為他們的母語是英語,在課堂雙向交流和語言表達的自由度和準確度上相比國內教師有無法比擬的優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他們上課也存在和國內護理內容脫節、不完全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等弊病,所以也不能過多采用。而對部分完全是中國特色的內容,就不必再去勉強翻譯成英語,完全可以采用全中文的講解。既節省了精力,又防止學生走入中國式英語的學習誤區。
4 雙語教學中教師的準備
雙語教學對教師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雙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開展雙語教學,對學習者而言是“通過外語學習學科知識”,對教師而言,卻是“通過外語教授學科知識”[1]。雙語教學指的是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所以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的所有活動中熟練地運用外語,學生就會得到耳濡目染的外語學習效果。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目前專業教師普遍存在英語能力欠缺的實際情況出發,即使教師在不能全面地用英語講課,如果能能在課堂上盡量運用一些專業術語,使學生能在不斷的重復中逐漸掌握專業英語詞匯,提高專業英語水平。而這比通過在課堂上單純用英語表達評價或指令性語言達到雙語教學的比例更有意義。因為后者學生在平時的英語教學或活動中就能學到,不是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
5 雙語教學效果檢測
雙語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就必須有與之匹配的教學效果檢測手段。就護理學基礎的雙語教學目標來看,無非包含了專業英語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所以在教學效果檢測中兩者必須兼顧。而檢測形式可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外,還可以增加英語論文書寫、英語文獻翻譯等專業英語運用能力的測試,以全面檢測雙語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通過合理的檢測手段的設計,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明確學習方向。
護理雙語教學的出現是我國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護理雙語教學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也非常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只有牢牢地把握專業培養目標的方向,才不至于使雙語教學誤入歧途。目前雙語建設的目標雖然已經確立,但是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復雜的和艱巨的。只有通過深入地學習思考,認真分析研究,確定正確的目標,才能將雙語教學的探索順利成功地進行下去。
1 王旭東.關于雙語教學的再思考.惟存教育網,2002,2.
2 孫慧.高職雙語教學初探.職教論壇,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