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PBL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王敏 劉革新 朱秀麗
【摘要】 目的 比較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在護理本科《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 學生不記名填寫PBL與傳統教學法的效果評價問卷, 問卷包括課堂教學、學習促進及能力提高三部分,共18個條目,統計數據用SPSS 13.0及PPMS 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 PBL教學法中的15個條目評分高于傳統教學法,差異具有顯著性(t=3.77~10.52,P<0.01)。結論 PBL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的應用比傳統教學法具有一定的優勢。 【關鍵詞】 基于問題的學習;護理學;數據收集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tween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TM) in Basic Nursing course in undergraduate nurse student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er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promot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with a total of 18 items,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without signing their nam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3.0 and PPMS 1.5.Results The score of 15 out of 18 items was higher for PBL than for the TTM.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7-10.52,P<0.01). ConclusionThe problem-based-learning teaching is of definite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eaching Basic Nursing. [KEY 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Nursing; Data collection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為基礎,師生教與學互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和總結五個基本環節[1]。PBL教學法不僅在醫療的教育中得到應用,也在護理教育領域得到了嘗試。國外如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護理學院校,已將PBL教學法廣泛應用于中專、大專、本科及碩士課程中的《基礎護理學》的教學活動中[2]。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20世紀90年代起,PBL教學法被引入我國內地護理教育,并主要應用于中專、大專、本科的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的講授、臨床帶教、個案分析及護理查房教學活動中[2]。我校嘗試將PBL教學法應用到本科《基礎護理學》的教學活動中,同時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該教學法教學效果和傳統教學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進行比較。現將實施情況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院護理學院護理專業2004級、2005級和2006級學生共139人,其中女生124人,男生15人,平均年齡22歲。 1.2 問卷設計 自行設計一份學生對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效果的評價問卷, 問卷包括課堂教學、學習促進及能力提高三部分,共18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價結果分別賦分5分(好)、4分(較好)、3分(一般)、2分(較差)、1分(差),由學生自主填寫。問卷預試驗經內部一致性檢驗,信度系數α為0.908。 1.3 研究方法 選取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李小寒等主編的《基礎護理學》(第4版)教材部分章節作為PBL教學內容,其余章節按照傳統教學法教學。 1.3.1 傳統教學法 教師用傳統教學媒體對學生講解知識,進行課堂教學。 1.3.2 PBL教學法 ①確立問題: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編排,完全轉變成一系列的開放式問題。②自學準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學生可以依據教師提供的參考書目和網絡,查閱相應的信息資料,通過討論形成一份相關的書面資料。③課堂討論:課堂上學生依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再次討論。④集體總結: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為大家講解本小組準備的相關資料,之后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⑤修改作業:學生將書面材料作為作業上交教師,批改后交教研室保存。 1.3.3 問卷填寫及數據分析 完成教學內容后分別發放問卷,學生不記名填寫。共發放問卷139份,回收135份,回收率為97%。有效問卷135份,有效率為100%。收集的數據用SPSS 13.0和PPMS1.5[3]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 果 提高溝通能力及創新能力兩個條目的評分兩種教學方法比較差異無顯著性(t=1.17、1.41,P>0.05);時間合理條目傳統教學法評分高于PBL教學法(t=4.98,P<0.01);其余15個條目評分PBL教學法評分均高于傳統教學法(P<0.01)。見表1~3。表1 兩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略)表2 兩種教學方法學習促進評價(略)表3 兩種教學方法能力提高評價(略)
[2]王斌全,孟艷君. 護理教學中PBL模式的發展歷程[J]. 護理研究, 2007,21(5):1315.
[3]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醫用統計學軟件PPMS 1.5的組成和應用特點[J]. 齊魯醫學雜志, 2009,24(1):91-93.
[4]WOOD D F. Problem based learning[J]. Br Med J, 2003,326:326-330.
[5]胡君娥,黃振元,丁永艷.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臨床實踐與思考[J]. 南方護理學報, 2005,12(7):81-83.
[6]王小云,劉格,葉潤英.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方法的思考[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8,44(6):55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