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礎方貼敷聯合艾灸神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BS)療效觀察及護理
譚鵬 阮傳青 許潔
【摘要】 目的 探討基礎方貼敷聯合艾灸神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方法 隨機設基礎方聯合艾灸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治療前后效果進行比較,療程2周。結果 兩組患者單項療效癥狀積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有效率94%,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基礎方貼敷聯合艾灸神闕治療可明顯改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其療效優于對照組,使用方便,利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基礎方 艾灸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療效觀察 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識的增加,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howel syndrome,IBS)越來越受患者的重視。IBS患病率高,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它是個特異性多病因的異質性疾病,盡管IBS并不危及人們的生命,但可不同程度的影響工作和生活,降低人的生活質量,占用了大量悠閑的醫療資源[1]。我科以基礎方貼敷聯合艾灸神闕方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依據《IBS羅馬Ⅲ診斷標準》①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點中至少2項。1)癥狀在排便后改善;2)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的改變;3)癥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②以下癥狀不適診斷所必備但屬于常見癥狀。1)排便頻率異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稀水樣便);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費力、緊迫感、排便不盡感);4)黏液便;5)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從消化內科選擇D-IBS虛寒腹瀉型患者50例,濕熱腹瀉型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50例及對照組50例。100例患者均符合泄瀉(腹瀉率IBS的中西醫診斷標準。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0歲—55歲,平均年齡(37±5.6)病程1—13年,平均(7.2±5.3)年。對照組男20例,女30例,年齡19歲—52歲,平均年齡(35±4.6)病程1—15年,平均(8.3±4.5)年。兩組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衡性良好,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 護理方法
2.1觀察組給予基礎方貼敷、艾灸神闕;基礎方(此方具有健脾化濕、收斂止瀉功效)組成(白術2g、車前子1g、石榴皮1g、茯苓2g、蒼術2g、訶子1g)混合研末,用藿香正氣液調成膏糊,用75%乙醇消毒肚臍后待干,用艾條灸神闕約5分鐘后,基礎方調成膏糊貼敷肚臍8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連續用藥二周。虛寒腹瀉患者在基礎方上加寒濕方(此方具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功效)組成丁香2g、肉桂1g、吳茱萸1g混合研末,加藿香正氣液調成膏糊,用75%乙醇消毒肚臍后待干,再用艾條灸神闕約10分鐘,膏糊貼敷肚臍8小時后取下,每日一次,連續用藥二周。濕熱腹瀉患者在基礎方上加濕熱方(此方具有清腸解熱,化濕止瀉功效)其組成:葛根2g、黃芩1g、黃連1g混合研末,加藿香正氣液調成膏糊,用75%乙醇消毒肚臍后待干,再用艾條灸神闕約10分鐘,膏糊貼敷肚臍8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連續用藥二周。對照組給予西藥雙歧桿菌腸溶膠囊每日3次,每次2粒,連續用藥二周。單純藥物治療D-IBS療效欠佳[2]。
2.2中藥具有以下功效
白術 益氣健脾;茯苓 健脾祛濕;車前子 清腸化濕;石榴皮 固澀止瀉;蒼術 燥濕健脾;訶子 澀腸止瀉;丁香 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吳茱萸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肉桂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葛根 解表退熱,生津升陽;黃芩和黃連 清解胃腸濕熱。藿香正氣液功效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2.3護理
①飲食調理 患者吃飯應做到定時定量,生冷瓜果蔬菜、冷飲、油膩、辛辣及蜂蜜、核桃等滑腸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造成病癥反復的一個常見原因是癥狀好轉之后,很多病人總是迫不及待地增加飲食,使部分恢復的脾胃功能再次受傷。腹瀉為主型IBS病人80%的癥狀發作與飲食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應避免食用誘發癥狀的食物,因個人而異,通常應避免產氣的食物,如牛奶、大豆等。早期應盡量低纖維素飲食。生活上稍不規律即可使其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至關重要。②心理護理 多數病人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引起長期而過度的精神緊張,因此我們對他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自入院始盡可能給予他們方便,使他們對新的環境產生信任感和歸屬感。在明確診斷后更要耐心細致的給他們講解病情,使他們對所患疾病有深刻的認識,避免對疾病產生恐懼,消除緊張情緒。我們耐心細致的講解,也會使病人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有利于病情緩解。③改變排便習慣 對于腹瀉型病人,可以通過人為的干預,盡量改變排便習慣,以終止惡性循環,利于病情緩解。④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胸開闊、性格開朗,遇事多與人溝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家庭及社會關系。2)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增加腹肌和膈肌的運動,刺激腸蠕動,更可以緩解壓力,減輕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3)戒除煙酒,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4)作息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睡前溫水泡足,不飲咖啡、茶等興奮性的飲料。
2.4注意事項
①灸時要慎風寒,戒生冷,油膩。②飯后一小時內或空腹不宜灸臍。③婦女月經期不宜灸。貼敷注意事項①對敷貼藥物過敏者禁用。②對以所貼敷之藥,應將其固定牢穩,以免移位或脫落。③貼敷藥物部位發現水皰者,注意局部皮膚清潔,防止感染。④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脫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⑤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滌,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⑥配制好的藥物不可放置過久,最好現配現用。
3.療效判斷
3.1癥候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顯著: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95%。有效:癥狀體征均為改善,癥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甚或加重,癥候積分減少<30%。
3.2臨床癥狀療效判斷 參照《疾病臨床診斷與療效標準》(江蘇省衛生廳主編)評分方法:單項癥狀療效: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到0級者為痊愈;癥狀明顯好轉,進步1級者為顯效;癥狀好轉,進步2級者為有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者為無效。
3.3統計學方法
采用醫學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和成組t檢驗。癥狀征侯積分采用Ptn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4.結果
表1 治療前后單項癥狀比較[表1]
治療后單項癥狀比較P<0.05
4.2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比較例(%)
P<0.05
5.討論
腸易激綜合征,根據羅馬Ⅲ診斷標準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性四個類型,其中腹瀉型患病率高于便秘型[3],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和糞便性質改變的功能性腸病,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4]。IBS是從腸道功能失調為主的臨床綜合征,多與胃腸功能紊亂、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心理異常等因素有關。脾虛濕熱型腹瀉 身困乏力,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腹脹,腹痛,納呆,治法以健脾化濕、收斂止瀉,基礎方具有此功效;脾胃虛寒型腹瀉 胃納不佳,腹脹腸鳴,腹痛隱隱,喜熱喜按,精神萎靡,四肢發涼,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次數多;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治以溫中健脾,化濕止瀉,寒濕方具有此功效; 濕熱型腹瀉 外受濕熱疫毒之氣侵及腸胃,郁遏于中焦,濕熱郁蒸,氣血阻滯,瀉下急迫或瀉下不爽,大便色黃穢臭、腹痛,肛門灼熱,食欲不振,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治法以清腸解熱,化濕止瀉,濕熱方具有此功效; 腹瀉型相當于中醫的泄瀉或腹病,病機主要為脾胃功能失調,肝脾不和,脾失健運,腸道傳導失常,從脾虛為本,肝郁濕盛為標,故治療腹瀉型IBS以健脾益氣、疏肝化濕為主要治則。基礎方具有健脾化濕,收斂止瀉功效,神闕穴有絡脈直通腸胃,病因不是燥氣影響腸胃就氣寒影響腸胃,無論是燥氣還是寒氣都能夠用灸火除掉。所以用艾條點燃對著肚臍熏能夠除去腸胃過多的燥氣或寒氣,艾灸神闕穴有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愈疾病。我們選擇貼敷聯合艾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獲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張冬梅 腸易激綜合征聯合治療對心理精神因素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 2006 3(30):36.
[2]黃重發、金韓 腸易激綜合征病因及治療研究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 2008 5(2):24—26.
[3]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IBS Task Force.An evidence-based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m J Gastroenterol,2009,(Suppl 1)104:59.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分會胃腸動力組,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