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臨床淺析
李志鐸
【摘要】目的為進一步探討了解腹腔鏡在臨床中治療胃穿孔中取得的臨床效果,以指導臨床中胃穿孔中應用腹腔鏡。方法選取我院在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間收治的76例胃穿孔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經腹腔鏡手術均證實為胃穿孔,行胃穿孔修補術治療后有22例出現并發癥。70例痊愈,6例潰瘍復發,2例死亡,死于術后發生嚴重的肺部感染,全身臟器功能衰竭。結論腹腔鏡胃穿孔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且其在術中行病理檢查可避免胃惡性腫瘤的漏診。
【關鍵詞】胃穿孔腹腔鏡手術治療
胃穿孔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腹部急癥。胃穿孔一般包括潰瘍穿孔、癌性穿孔和外傷性穿孔,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臨床治療中如果處理不當,嚴重的可能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在臨床中給予及時的治療對于患者生命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壓力的增大,胃穿孔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我國人們的健康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文筆者通過對我院76例胃穿孔患者的研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總結分析臨床中使用腹腔鏡診治胃穿孔的效果,現將報告如下[1]。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的對象是我院在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間收治的76例胃穿孔患者,其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28例,年齡在21~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8歲。收治的患者中胃潰瘍穿孔者有62例,外傷性胃穿孔者有10例,胃癌穿孔者有4例,患者從發病至入院進行診治的時間為2h~48h。按照患者穿孔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幾類:胃竇部者有60例,胃小彎側者有12例,胃大彎側者有2例,胃體部者有2例。所有患者的穿孔直徑為0.5~2.8cm。
1.2 治療方法:首先給予所有的患者周密的護理工作,術前胃管留置,應用抗菌素,然后給予氣管內插管的方法進行全身麻醉,建立好氣腹、壓力范圍在13~15m m H g,將插入臍部鞘管、腹腔鏡檢查之后,再根據患者穿孔的發生部位建立其他的鞘管。之后在腹腔鏡的觀察下降腹腔內部的膿液清理干凈,吸引器通過穿孔部位伸入到胃腔中,將其中的胃液吸干凈。
手術進行中使用腔剪將穿孔邊緣的小許組織剪下并迅速進行病理檢查,或者可以通過觀察患者穿孔部位邊緣情況,判斷其是否為癌性穿孔,確定非癌性后,再用/1 Dexon線從距離穿孔邊緣5~8mm處進行全層間斷3針的縫合結扎,之后用大網膜覆蓋并將穿孔固定進行修補。把腹腔內所有滲出的液體吸出體外,然后用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直至干凈,滲液和沖洗過的生理鹽水通過穿孔部和下腹部的引流管排出體外。而對于病理檢查為癌性穿孔的患者,則改行開腹胃癌根治術[2]。術后還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并給予抗炎、抑酸、禁食、胃腸減壓、腸外營養等輔助治療措施,患者于出院后不間斷服用抗潰瘍藥物,并且在出院3個月內進行內鏡復查。 2結果
所有的患者經過腹腔鏡手術治療均證實為胃穿孔,給予患者胃穿孔修補術治療后有70例痊愈,22例出現并發癥。6例潰瘍復發,有2例死亡,死亡原因為術后發生嚴重的肺部感染,全身臟器功能衰竭。
3討論
胃穿孔是外科中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發病急、病情重、病變迅速。臨床中主要是通過急診剖腹探查、穿孔修補的方法進行治療。臨床中在進行胃穿孔修補手術時,通過腹腔鏡可以直接觀察到整個腹腔,清晰直觀,觀察的角度也可進行調整,上至膈下,下達盆腔,為手術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野。腹腔鏡手術尤其適用于沒有明顯的潰瘍病史或者是明顯癥狀和體征的患者[3]。主要是由于氣腹將腹腔中的間隙增大,進鏡后輔助器械的使用,便可以迅速的觀察到病變的部位,將穿孔的范圍和病變程度清晰的顯示出來[4]。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和傳統的手術相比較,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特點。本組研究中手術中只需要在腹壁開3~4個0.5~1.0cm的小孔就可以將手術完成,且患者于術后次日便可以下床進行活動,兩天后可以將引流管和胃管拔除,3~5d后便可出院。既節省了費用,縮短住院時間,又可以減輕患者手術的疼痛,利于患者早期恢復,然而其還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手術方法,如50歲以上、懷疑胃癌、潰瘍和穿孔大的患者應慎用,而體質較好、50歲以下且無潰瘍史的患者較適用。
[1]鄭宏偉.腹腔鏡治療急性胃穿孔30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6):171.
[2]陳家陽.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1,1:40.
[3]王曉穎.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0, 8(21):118.
[4]吳震宇,方復,李欣,江明友.腹腔鏡在胃穿孔修補術中的診治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07,9(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