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手術前的健康教育
鄭雙 鄭珊
【摘要】 目的 通過對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患者進行手術前健康教育,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 方法 通過以下護理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健康評估,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實施。 結果 通過恰當的健康教育,此類患者均愿意接受手術,手術后能主動配合護理人員進行腸造口處理。出院以前,已經能夠單獨完成自我護理。 結論 做好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患者手術前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術后能正確地按照腸造口的相關知識進行自我護理和監測。
【關鍵詞】 直腸癌;腸造口;健康教育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低位直腸癌約占60%~75%[1]。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手術是治療低位直腸癌的一種重要的手術方法,因此腸造口患者越來越多。我科自2006年3月起,對此類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手術后的護理質量及病人的生活質量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法
由于個體間的性格差異,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一定產生相同的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2]。
1.1 口頭宣教 護士通過語言的交流和溝通,根據教育計劃和內容對病人和家屬進行講解和宣傳。
1.2 書面指導 制定健康教育處方與專欄,內容包括直腸癌的概念、預防方法、飲食禁忌、手術目的、造腸口的作用,并發癥及其自我護理方法。健康教育處方可印刷成宣傳資料,住院患者人手一份,供其參考。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心理護理 從患者入院評估時發現,大多數患者對直腸癌認識不足,對腸造口感到陌生,對以后的生活缺乏信心。針對上述原因,進行心理護理,促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認識腸造口的必要性,幫助患者熟悉身邊的腸造口患者,彼此交流,使患者對醫院產生信任感。
2.2 飲食教育 手術治療前正確有效的營養支持及術后早期營養,是更安全、經濟有效的方式。因此應該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適當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防止食物攝入不足,對納差、量少病人,采取靜脈高營養支持方法,改善全身情況,增強手術耐受力,同時對心、肺、肝、腎等 臟器進行功能檢查,給予健康調理。
2.3 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在床上解小便、深呼吸鍛煉肺功能,對精神過度緊張難以入睡者,適當用鎮靜藥物以保證睡眠,使病人有良好的狀態接受手術。
2.4 腸造口的自我護理能力培養 自我護理能力是指個體為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和身心發展所學得的一種復雜的能力[3],是促進個體維持身心最佳狀態,從而達到適應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責任護士在術前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對待病人,詳細說明造口對治療的必要性,必要時展示造口產品,模擬腸造口的自我護理程序,幫助患者正確對待腸造口并接受手術。
2.4.1 腸造口定位 首先,造口的位置要使病人能夠看到,便于自我護理,因此定位時應囑患者采取仰、坐、立位,分別做標記后,選擇最佳位置,同時避開瘢痕、凹陷、浸潤區,骨骼凸起處以及系腰帶部位便于造口器材的安裝,除此還應該尊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隱私,最大限度的讓病人滿意。
2.4.2 腸造口用品的選擇 指導病人選擇合適的造口用品對手術后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必須足夠安全,能夠保證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脫落、滲漏。其次,粘膠不僅要粘性好,其良好的吸收性能同樣重要,粘膠對皮膚溫和、無刺激、低致敏,長期佩戴才不會引起皮膚問題。再次,造口袋對異味屏蔽性好,異味才不會逸散。最后,造口袋薄膜要柔軟,使用起來要舒適、方便。
2.4.3 腸造口術后的飲食指導 腸造口術后,飲食不需要特別改變,均衡飲食就好。平時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盡量避免易產生脹氣和臭味的食物,如:雞蛋、豆類、洋蔥等。進食需要定時,細嚼慢咽,有助于減少脹氣。
3 總結
改變病人的行為,使其向著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是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通過對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健康教育能充分了解各器官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營養狀況和精神狀況,力求最大限度發揮手術效果,對可能出現的手術危險情況給予及時處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以確保術后順利康復,從而達到維持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的目的,對提高護理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