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研討
王根學 徐海濤 黃奇
【摘要】 目的探討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方法對近年來收治的58例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病例進行分析。結果隨訪3~42個月,根據Rasmussen 膝關節功能評價標準來評價療效,優42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優良率89.7%。結論對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早期手術治療,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堅強內固定,以確保早期功能鍛煉,療效滿意。
【關鍵詞】 脛骨平臺;骨折;治療
筆者對近年來收治的58例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行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58 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21~75歲,平均46歲。左側33例,右側25例。致傷原因:車禍32例,墜落傷11例,平地摔傷6例,砸傷9例;其中40例合并韌帶損傷,18例合并半月板損傷。根據脛骨平臺骨折Schatzker分類法[1]分型,Ⅰ型:外側平臺劈裂骨折6例;Ⅱ型:外側平臺劈裂塌陷骨折18例;Ⅲ型:單純的外側平臺塌陷骨折17例;Ⅳ型:內側平臺骨折8例;Ⅴ型:雙髁骨折5例;Ⅵ型:雙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4例。
1.2治療方法本組病例均行手術治療,選擇切口要有較好的顯露,切開皮膚后,盡量行骨折部骨膜下剝離,避免越過脛骨結節,避免皮瓣下軟組織不必要的剝離,以免影響皮膚血運。進入關節進一步探查,并仔細檢查關節面情況,自半月板下進入并顯露其內塌陷的骨折及其關節面,用骨膜剝離器將塌陷處緩慢而小心地撬起復位,骨缺損處以植骨塊填充,復位后C臂X線機透視或術中拍片,確認復位效果良好后,選擇合適的鋼板固定,可靠的內固定選擇鎖定鋼板較好。合并半月板損傷,盡可能更多地保留半月板,修復半月板撕裂損傷,如果半月板周圍游離,應仔細地將其縫回半月板冠狀韌帶附著處,必要時切除。并發側副韌帶及交叉韌帶損傷,認真行膝關節應力檢查,脛骨平臺骨折復位固定后,膝關節仍然殘留松弛現象,提示有韌帶損傷,如果修復內側副韌帶,需另做一切口,交叉韌帶損傷,根據損傷情況,可通過骨性隧道用鋼絲固定。沖洗、清除關節內血液碎骨片,放置引流,加壓包扎。
1.3術后處理手術后膝關節用石膏后托固定,術后3~4天疼痛緩解后,即早期進行股四頭肌舒縮功能鍛煉,使用CPM練習膝關節。在確切可靠的內固定前提下,早期活動關節,通常4周后去除石膏,不負重扶拐活動,持續12~16周。
2治療結果
本組58例,均行手術治療,隨訪個3~42個月,根據Rasmussen 膝關節功能評價標準[2]來評價療效,優42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優良率89.7%。
對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病例,術前詳細檢查,結合CT、MRI檢查,術中在麻醉狀態下,進一步檢查韌帶損傷情況及膝關節應力檢查,能直接修復的直接修復,難以修復的予以重建。本組合并膝關節復雜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脛骨平臺骨折例,均行手術治療,術后早期不負重功能鍛煉,根據Rasmussen 膝關節功能評價標準,優良率89.7%,療效滿意。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1)重視對損傷的韌帶、關節囊、肌肉、肌腱的修復。骨折固定后應檢查關節的穩定性,對損傷韌帶的修復與重建要力求滿意,對每一個患者,術前應做個性化評價,把握手術指征,了解骨折產生的機制,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2)盡可能早期手術。最好在損傷當天進行手術,否則應延遲到水腫及組織反應消退后進行。(3)手術入路。考慮良好顯露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創傷保護局部血運,可選擇膝前正中切口,雙側髕旁切口,避免膝前“S”或“Y”形切口,必要時刻輔助后內側切口進行手術。(4)手術顯露與復位。半月板應盡可能保留,從雙側半月板下方可以清楚地顯示脛骨平臺,而不波及半月板以上關節內滑膜結構,對壓縮的骨塊一定要完全撬起,可以稍微“矯枉過正”,必須在撬起骨塊后有效植骨,注意重視關節軟骨損傷的修復,在C形臂X線機透視下明確復位情況,用復位鉗和克氏針等暫時固定,一定要力爭解剖復位。(5)植骨材料選擇,盡可能選擇自體骨,包括松質骨、皮質骨,務必充分,填實,填滿整個腔隙,植入帶雙層皮質骨的髂骨塊,具有一定的支撐撬起的關節面作用,發生感染等機會少。(6)內固定物的選擇。根據骨折類型選擇內固定材料,解剖型鎖定鋼板堅強內固定,可早期功能鍛煉,為脛骨關節面正常透明軟骨修骨創造條件。注意近端的松質骨螺釘方向垂直于骨折線,松質骨螺釘必須穿過對側骨皮質。螺釘切勿進入關節內。對骨折粉碎嚴重、軟組織條件較差的患者,外固定支架聯合牽引,可以維持下肢正常的軸線,效果良好。(7)術后早期功能活動。3~4天即可開始CPM功能鍛煉,逐漸增大活動幅度,術后1周可達到90°,早期活動必須非負重性活動,不提倡過早負重。在良好復位、堅強固定的基礎上進行早期關節活動,有利于關節面的修整、模造與重塑,減少合并癥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恢復膝關節功能。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目的盡可能恢復關節面,關節的軸向對線和穩定性,恢復關節功能,減少創傷后關節炎的發生。根據具體骨折類型,應仔細術前評價和慎重選擇治療方案。根據術前X線和CT檢查結果,按主要關節面塌陷的部位決定手術入路,切口要考慮良好的顯露,也要兼顧減少創傷,保護局部血運,骨折復位要力爭達到解剖復位,恢復關節面平整,脛骨平臺骨折塊塌陷撬起復位要緩慢小心進行,避免破碎,復位后,取髂骨填充缺損,先植入松質骨條塊,再植入帶雙層皮質骨的髂骨塊,務必充分,填實。對于嚴重的粉碎的脛骨平臺骨折,可選擇兩側小切口手術。選擇合適的堅強內固定,可靠的堅強內固定以選擇鎖定鋼板較好,以確保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最大限度恢復關節功能。
2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J Bone Joint Surg Am,1973,55(7):1331-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