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期手術切除肝癌的介入治療現狀
馬天如 赫軍
【摘要】 介入治療被認為是不能一期手術切除肝癌非手術療法中的首選方法。肝癌介入治療方法可分為放射介入和超聲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及經肝動脈門靜脈結合栓塞化療術;后者指在超聲引導下瘤內注射與間質毀損治療,以及經門靜脈穿刺治療等。單用某種方法治療肝癌的遠期療效并不理想,多種介入方法的綜合序貫治療能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肝癌 介入治療 現狀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簡稱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肝癌死亡率在農村占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2位,城市為第3位,每年約有11萬人死于肝癌,約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1]。目前,肝癌首選治療方法仍是手術切除,但由于發病隱匿,惡性程度高,確診時多已屬中晚期,能手術切除者僅占10%~15%[2]。因此,各種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已越來越受到外科界關注,如介入治療、放療、生物治療等,其中肝癌的介入治療已獲得令人鼓舞的療效,是非手術治療中最有效、最成熟的一種方法[3]。肝癌的介入治療主要包括放射介入和超聲介入,前者主要指在X線引導下經皮穿刺插管,肝動脈栓塞或化療栓塞術;后者則指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瘤內局部治療,包括瘤內注射與間質毀損治療,以及經門靜脈穿刺治療等[4]。
1 放射介入治療
即在X線的引導下,經皮穿刺插管至靶血管,將抗癌藥物注射到肝癌的腫塊內,直接對肝癌細胞起殺滅作用,同時可以注入一些栓塞劑,阻斷供應肝癌的動脈血流,使肝癌細胞缺血壞死,從而達到類似手術切除的目的。研究發現,采用肝動脈灌注化療藥物治療肝癌,肝臟局部組織藥物濃度高于全身濃度100~400倍,瘤區濃度高于正常肝組織5~20倍[5]。葛永祥等[6]報道了5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化療栓塞術,6個月、1、2年生存率分別達到90%、70.7%、32%。
2 超聲介入治療
超聲介入治療是用一些治療肝癌的藥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或硬化劑,在超聲引導下送入癌體或周圍血管,達到對病變部位直接作用的目的。目前主要的超聲介入治療方法包括門靜脈栓塞術(PVE)、無水乙醇注射療法(PEI)、射頻消融術(RFA)等。
2.1 門靜脈栓塞術 肝癌的血供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肝癌由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供血,腫瘤中央部位主要由肝動脈供血,周圍部位即癌細胞生長最活躍的部位則由門靜脈供血。PVE通過對門靜脈進行選擇性栓塞,使肝內門靜脈系統血流重新分布,原流經栓塞側的血流在栓塞術后改道,非栓塞側門靜脈血流量增加,門靜脈分支擴張,引起肝葉增生,增加肝臟的代償能力和腫瘤手術切除機會。黃兢姚等[7]報道12例無手術切除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PVE術后左肝葉代償性增生明顯,其中3例PVE后順利實行右肝切除術,且PVE后肝功能損害輕。
2.2 無水乙醇注射療法 PEI是利用高濃度酒精迅速使細胞膜脫水和蛋白質變性而發生凝固壞死,隨后引起纖維化和小血管栓塞,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對于癌灶≤3 cm的原發性肝癌,因組織成分單一,結締組織少,無水酒精彌散完全,療效可與手術切除相近,部分病例可獲得根治效果[8]。但對較大直徑的腫瘤,無水酒精的彌散范圍受到限制,需采用多點、多方向、多平面注射以彌補其不足[9]。孫青等[10]用經皮無水酒精/冰醋酸注射療法治療中晚期肝癌1、3、5年生存率分別為30%、18%、12%,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3 射頻消融術 肝癌細胞比正常細胞耐熱性差,溫度上升到42 ℃時就可引起肝癌細胞DNA的破壞或死亡[11],而經過高溫作用滅活后的腫瘤組織由于細胞免疫表型的變化而具有瘤苗的作用,即所謂的“內源性瘤苗”,從而發揮特殊的抗腫瘤作用[12]。RFA利用波長460~550 kHz的射頻交變電流,通過射頻電極針,使其周圍組織中的帶電粒子高速振蕩摩擦產熱,溫度可達50 ℃~110 ℃,引起電極周圍腫瘤細胞發生凝固性壞死,從而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Livraghi等[13]采用冷循環射頻治療大于3 cm(平均直徑為5.4 cm)的肝癌患者114例,結果顯示冷循環射頻治療較大病灶的肝癌有效且較安全。近年出現的技術改進,如RFA前在治療部位注入生理鹽水、多根電極(2~10根)同時置入瘤體內以及通過改進的18G外套針持續向針尖部灌注冰鹽水(2 ℃~5 ℃)以降低中心區溫度以減少碳化等,均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
3 綜合性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已成為不能一期手術肝癌的重要治療措施之一,是肝癌外科治療的有效補充,但總體來說,單用某種方法治療肝癌的遠期療效并不理想。因此,多種方法綜合序貫治療肝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目前常見的多為在TACE的基礎上再結合其他療法的綜合序貫療法,如雙重化療栓塞術,TACE聯合消融等。李小彥等[14]根據肝癌患者肝內病灶的具體情況,將TACE、PVE和PEI以不同頻度依次實施:1、2、3、4、5年生存率分別為92.8%、50.0%、32.1%、21.4%、10.7%。2005年張福君等[15]報道了76例肝癌患者TACE后2周行RFA,間隔20~30天后再行PEI,術后腫瘤完全壞死率為89.5%。多種消融治療技術聯合應用,如同時進行無水乙醇注射加射頻消融治療[16],也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綜上所述,介入治療對不能一期手術切除肝癌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多種介入方法的綜合序貫治療能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療效果。但多種方法的聯合應用也勢必對肝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行介入治療時應“量肝而行”,按照實際需要制訂個體化介入治療方案,只有合理應用各種治療手段,才能達到改善肝癌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