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未知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的教學目前是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往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的研究,本文介紹了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概念,現代化教學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的意義以及現代化教學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整合教學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igh school's teaching at present is general teachers' universal matter that is concerned. The tradition teaching method already was unable to satisfy mathematics-teaching research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odernization educational technique concept,modernized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nformity significance and "Scene" education pattern of modernized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model conformity educational model.
Keywords: Modernization educational techniqu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formity
一、 現代教育技術概述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為目標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它以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計算機技術、數字音像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衛星廣播技術、遠程通訊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及信息高速公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的一種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數學教學手段的疊加,而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使數學教學中的各要素豐富和諧、協調共振,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益,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與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在先進教學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從數學教學的整體觀出發,立足于學生能力的發展,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增強獲取知識的技能,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實現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的提高。
下面本文將詳細介紹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數學教育整合教學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
二、“情景化”教育模式
親和的人際情境可以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習在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進行;生動的學習情境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情境化學習(Situated leanings)是當前盛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1.基本流程 “情境化”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建或模擬一個 探索數學知識的典型場景,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 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和表象,從而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 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數學家從己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 “情境化”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創設情景—明確問題—獨立探索一一協作交流—歸納升華—強化訓練—總結提煉。 2.教學策略 2.1設計教學情景 “情境化”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創設“情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要點,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以學生生活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虛擬數學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誘發主動性,把被動的學習變成像數學家探索數學奧秘那樣的主動過程,自己親自去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
①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維 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 決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懸念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急 切的思維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懸念的設置方法很多,若把懸念設置于課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 回分解”的魅力,使學生感到余味無窮,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學習,思考的熱情。 同時,對學生的課外預習起了指導作用,使下一節課的教學水到渠成。 懸念設在課頭,作為引入問題,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時也有 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②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探索思維 矛盾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它是激發學生產生活躍心理狀態的最佳途徑。有矛 盾,才能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認知沖突,從而引發學生積極的探索思維。 ③創設“趣味”情境,引導學生樂于思維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游戲活動、模擬游戲活動、 競賽活動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融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寓學于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鍛煉學生分析信息、制定決策和對 各種資源做出統籌安排的能力。 ④創設“喜悅”情境,激勵學生有效思維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獲及成功而產生欣喜和愉快的生動寫照。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課堂學習的動機集中反映在成功動機上,即追求成功,希望獲及成功。只有多次獲及成功,體驗到需要被滿足的樂趣,逐漸鞏固了最初的求知欲。 創設“喜悅”情境,教師首先要運用心理學理論對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和學 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認真分析。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有準確的預見性。一是創設 的問題教學情境既要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結構(學生在長期生活和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的沉積);二是要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生在長期學習實踐中的知識(積累):三是要合理適度地把握問題的梯度。小跨度符合漸進分化原理,但成功 后的欣喜感不強。大跨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設計不當可能成為思 維的障礙。 ⑤創設爭論性情境 爭論是一種使學生積極思維的情境,表現為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墨守成規,追 求標新立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不受陳規的約束,通過變換命 題、變換解法、變換圖形等方式,提出新見解和異議,探索解題的捷徑,這種情 境創設策略多用于解題教學中。 2.2積極鼓勵,大膽猜想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要給予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在己有的 知識基礎上,敢于對新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想。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計算 機為學生準備充足的“素材”,做到有效調控,適時提出新問題,以提高學生提出猜想的水平。同時,要突出創造性,鼓勵求異,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 2.3啟發誘導,攻克猜想 引導學生利用己有知識和教師提供的計算機素材進行推理或演示,直至證實 自己的猜想正確與否為止。學生提出的猜想也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教師要根 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直接的或通過計算機為學生設置“啟發誘導”,“啟發誘導” 應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給不同情況、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置不同程度的內容,如點撥、提示、分析等,使學生及時地廢棄錯誤的猜想,確立正確的猜 想。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 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直至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要爭取 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登。 2.4強化、規范正確的猜想 指導學生采取查詢、討論、演示、講解、閱讀課本等多種形式,對各種猜想 進行分析,糾正錯誤的猜想,強化、規范正確的猜想。 在情境教學中,要善于誘發主動性、強化感受性、滲透教育性、突出創造性, 發揮數學的理性美。特別要重視極富啟示性的數學家探索數學奧秘的過程、方法 和事跡,以及趣味性問題對學生的啟示性,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將教育與教學統 一起來。
三、 現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模式的整合的意義
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 學手段與傳統數學教學手段的疊加,而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使數學教學 中的各要素豐富和諧、協調共振,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和教 學效益,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與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在先進教學思想(理論) 的指導下,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從數學教學的整 體觀出發,立足于學生能力的發展,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 作研討、主動創新,增強獲取知識的技能,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實現 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的提高。
四、 參考文獻
1夏惠賢,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2查有梁,中學數學教學建模,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5 3郭立昌,關于中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教學通報,1998. 5 4趙保和,教育技術促進學習過程優化的應用策略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