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劉鳳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想學生所想,把數學知識跟學生熟知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內心動力轉化為興趣,及時遷移其它興趣轉化為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巧妙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了解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特性心理,在教學中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
對于中學數學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興趣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起著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活動,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質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的振奮狀態。每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應巧設懸念,創設情境,渲染一種樂學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節到積極狀態,而且要做到堂堂要新,要讓學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發制人”。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學生都喜愛聽故事,猜謎語,作遐想。我們應當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心理的內部矛盾沖突,并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恰當穿插有關生動的數學趣題、典故以及數學謎語,巧設懸念。如講“錫拉和錫塔”的故事,黃金分割的妙用,高斯的故事等等。比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應用時,可以在開始的時候設下懸念:你能否不過河測出河寬,不上樹測出樹高;你能否用硬幣測出月亮離我們的距離?再如:講三角函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設下這樣的懸念:你能否不過河便測出河對面一棵書的高度。這種懸念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學生能積極思考,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二、發揮教師特長
擁有并善于發揮特長的教師容易贏得學生的敬佩、愛戴,也就容易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對象,也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促進教與學。
教師要善于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吸引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任何一種特長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興趣的手段。有的教師板書設計匠心獨運,或言簡意賅,或形象直觀,甚至有較強的審美價值,你就一定要利用它來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有的教師善于言談,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在你身上就閃爍著耀眼的語言藝術買魅力,怎不引起學生“心向往之”。有好幾位學生都對我談起過:這個老師有趣,我們就愿意學。 數學課往往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模仿練習,然后布置作業,測驗講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因形式單調死板而感到乏味,甚至感到厭惡。雖然數學知識本身也是枯燥的,但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數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卻是相當的豐富多彩。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實例,用別開生面的課堂情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應該說,教師自身的這些特長,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地方。任何一個教師都是一位演員,誰在三尺講臺上表演得有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他就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進入課堂,給死板、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增添了許多魅力。在幾何教學中,一般應該遵循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一切圍繞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常規的課堂教學和具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既新穎又自然。屏幕上生動有趣的畫圖,特別是動畫,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直觀、形象和動態的圖象的演示過程,則給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
四、注重數學實驗,設計數學游戲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實驗、操作等數學活動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實驗,呈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感受、理解和創新。如:《展開與折疊》中,通過實際操作“將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成一個平面圖形”,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有助于發展空間觀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數學游戲能為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氣氛中學到數學知識,從而對數學的學習不再感到枯燥無味。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從學生角度去想想,著力改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情感氣氛,使教學環境處于最優化,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這樣學生學習將是主動的、積極的。長期堅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就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