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重慶市巫溪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

未知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農村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本文以重慶市巫溪縣這個集貧困山區、三峽庫區、外出務工人員輸出地等多重身份為一體的地區作為對象,選取470名兒童(留守兒童)以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對該地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并結合對當地留守兒童家長和老師的訪談,希望通過對該地區留守兒童各種心理的調查與分析,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到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和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措施,呼吁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SCL-90癥狀自評量表

前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僅由父母中的一方、其他看護人或兒童自己照顧自己的14歲以下的兒童。重慶市巫溪縣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該縣現有農村留守兒童69020人,占兒童總數的68%,其中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有36318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36.3%,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 2009年7月,我們以共青團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平臺,在重慶市巫溪縣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希望通過對該地區留守兒童各種心理的調查與分析,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到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和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措施,呼吁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對象為巫溪縣留守兒童,調查以問卷調查方式為主,間插對一些特殊事例的訪談。我們在巫溪縣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田壩鄉、大河鄉、中崗鄉、土城鄉等鄉鎮隨機抽取20-25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共抽樣239份,其中有效問卷236份,有效率為98.7%。同時,為獲得比較效果,我們在各鄉鎮等量抽取相同數量的非留守兒童進行相同問卷的調查2,共獲得問卷231份,有效問卷229份,有效率為99.1%。被調查兒童年齡為6—14歲,其中每個年齡段的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數所占百分比基本相同。

本次調查采用美國Derogatis.L.R.在1975年編制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懼、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等10個因子。共9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五級評分制:1、沒有(1分):自覺無該項癥狀(問題);2、很輕(2分):自覺有該項癥狀,但影響輕微。3、中度(3分):自覺有該項癥狀,有一定影響。4、偏重(4分):自覺常有該項癥狀,有相當程度的影響。5、嚴重(5分):自覺該癥狀的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調查數據處理和分析采用SPSS13.0進行。

二、結果

(一)心理問題總檢出率。

在236份留守兒童的問卷中,至少有一項因子標準分≥3的78人3,心理問題總檢出率為33.1%。檢出率排名前5位依次為恐怖>偏執>其它>強迫>敵意,分別為23.3%、19.5%、16.1%、15.3%、13.6%。

(二)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巫溪縣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全部因子均高于后者,尤其在強迫癥狀(前者1.90±0.52,后者1.61±0.54)和敵意(前者1.75±0.55,后者1.47±0.48)、其他(前者1.67±0.33,后者1.38±0.45)等因子上,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之間差異尤其明顯。

(三)留守兒童SCL-90陽性項目分布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全部因子均高于后者,在強迫癥狀、敵意和其他方面尤為突出,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兒童怕乘電車、公共汽車、地鐵或火車,將近一半的兒童感到前途沒有希望,以及不少兒童會感到公共場合吃東西很不舒服,感到害怕,感到孤獨等。

三、討論

此次調查中所發現的巫溪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總檢出率為33.1%,遠遠高于全國青少年行為檢出率4%,雖然這中間自然有研究方法和標準不一造成的誤差,一個可以得出的基本結論是該地區的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必須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在SCL-90的陽性項目分布中可以看出,孤獨感、緊張感、失落感和焦慮感,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由于常年與父母相隔,許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與父母產生了隔閡,即使父母回家時也難以與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籬下的感覺,又會使他們出現心理偏差,帶來負面的心理感受。

四、建議

鑒于以上的情況,我們對改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盡快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

留守兒童的心理建檔工作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在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的統一協調下,配備專門的人力、物力資源,對每一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檔案。同時,積極開展農村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培訓,使心理健康檔案真正成為這些人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工具和有力武器。

(二)積極推行“管教”分離的留守兒童教育模式。

在留守兒童較多的區域,集中建立一批留守兒童的托管中心或管理機構,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職能和管理職能分開,學校施教,機構監護,各施其職,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這方面,巫溪縣鳳凰鎮雙鳳村“留守兒童家園”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值得借鑒的做法。

(三)大力拓展留守兒童與父母親人的聯系渠道。

即集中社會的力量,充分利用網絡、電話、傳媒等多個媒介,大力拓寬留守兒童與父母親人的聯系平臺和交流渠道,將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幫助由實物和金錢的幫助轉化為項目化、信息化的幫扶。

總之,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顯性問題,而且呈現出日益嚴重的趨勢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把留守兒童當作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來加以建設。中國的問題很大程度就是“三農”問題,在全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建設未來的主力軍,農業生產未來的接班人,農民生活希望的寄托者,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全民努力,讓留守兒童心靈不再“留守”,讓祖國的明天更有希望。

[1]肖正德,《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進展》,《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1期

[2]李攬月,《打工教子難取舍,留守兒童問題多》,《安徽日報》,2004-2-11

[3]吳承紅,蔡澄,《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策略》,《教育探索》,2005年第12期

[4]張德山,《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現代教育論叢》,2006年第3期

[5]劉紅,《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現狀及展望》,《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6]岳慧蘭,傅小悌,張斌,郭月芝,《“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6年第10期

1、 巫溪縣相關數據由巫溪縣婦聯提供。

2 、一些鄉鎮非留守兒童數量極少,所以對非留守兒童的問卷數量與留守兒童的問卷數量有少量差異。

3、 有一些兒童存在多個因子標準分大于等于3分的情況,在統計時仍然將其算為一人。

4、 對于全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檢出率,有很多種版本,一是湖北日報社主辦的《大眾衛生報》提供的數字,為10.78-15.16%;二是上海東方網提供的數字,為12.97%;三是百度網提供的數字,為6-22%。

5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何婧薔同學對此文也有幫助。地址:河北省定州市水利局家屬院5號樓5單元202室高巖(收)聯系電話:15932240925

6 、鄭添華,1981年6月27日生,重慶江津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