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明代華南的耕地及其種類

王雙懷

明代華南農業的發展是與土地開發密切相關的。明代是華南土地開發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華南地區曾幾次出現開墾土地的熱潮,大片荒地被墾辟出來,成為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耕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明代華南耕地面積有了變化,耕地的分布不平衡,耕地的類型也是復雜的。本文擬從福建、廣東、廣西三個布政使司入手,具體探討一下明代華南耕地的面積、布局和種類,從一個側面揭示明代華南農業的發展狀況。

一、耕地面積

關于明代華南的耕地面積,方志中曾留下來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實際上是當時地方所掌握的耕地數量,除“田”、“地”以外,還包括“山”、“塘”在內。從這些數據來看,在明代276年間,華南各地的耕地面積曾發生過一系列變化。

明代前期,以朱元璋為首的統治者從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積極招撫流亡,鼓勵墾荒(注:《明會典》卷17;《太祖實錄》卷12、87、179、193。)。在這種情況下,福建、廣東、廣西三布政使司所轄各府、州、縣的耕地面積都比元代有了明顯的增長。如福建福州府在元代有田4829.82頃,洪武十四年(1381)增至24809頃(注:正德《福州府志》卷7《土田》。),廣東瓊州府在元代有田15519.03頃,洪武二十四年增至19856.01頃(注:萬歷《廣東通志》卷59。),廣西慶遠府在元代有田572.89頃,洪武年間增至2173.43頃(注:嘉靖《廣西通志》卷20《田賦下》。)。據明代官方統計資料,當時華南共有耕地486004頃。其中廣東耕地最多,凡237340.5頃;福建有耕地146259.6頃。廣西耕地相對較少,只有102403.9頃(注:《明會典》卷17。)。在三省所轄各府中,墾田最多的是廣州府,有46086.05(注:《永樂大典》卷11907。)。其次是肇慶府,有田38146頃(注:萬歷《廣西通志》卷47。)。居于第三位的是梧州府,有田33365.24頃(注:嘉靖《廣西通志》卷20。),然后依次是惠州府、瓊州府、柳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南寧府、邵武府,墾田都在1萬頃以上。墾田較少的府是慶遠、韶州、廉州等。在各府州所轄諸縣中,廣東南海縣墾田最多,達26979.68頃,僅次于肇慶、廣州、梧州三府。其次是樂昌縣、東莞縣、高要縣、新會縣,墾田也都在1萬頃以上。墾田最少的縣是韶州府的翁源縣,只有88頃多一點。其次是韶州府乳源縣、瓊州府會同縣、惠州府長樂縣等,這些縣份雖比翁源縣的88頃多,但是墾田都在500頃以下。

明代中期以后,華南各地的土地開發仍在繼續,但受到內憂外患的嚴重干擾。這一時期,由于政治黑暗,社會動蕩,土地兼并,賦役繁重,福建爆發了葉宗留、鄧茂七起義(注:《英宗實錄》卷172;《明史》卷10。),廣東爆發了黃蕭養起義和瑤族、黎族起義,廣西也爆發了瑤族、壯族起義。明政府多次調兵遣將,進行殘酷鎮壓。另一方面,倭寇不斷侵擾我國海疆,在福建、廣東沿海各地進行燒殺搶掠。華南的許多地方在戰爭中遭到破壞,農民不能正常從事農業生產。土地開發呈現徘徊不前或升沉不定的局面。如福建韶武府永樂十年(1412)有田10066.30頃,宣德七年(1432)減至10065.41頃,正統七年(1442)增至10066.62頃,此后50年,田地數基本未變(注:嘉靖《邵武府志》卷5《土田》。)。據文獻記載,這一時期廣布政使司墾田數猛降至72324.46頃(注:《明會典》卷17《田土》。)。福建有耕地135166.2頃,居第一位。廣西有耕地72324.5頃,居第三(注:《明會典》卷17。)。廣東耕地面積尚不知明初廣州一府,下降幅度如此之大,不合情理。嘉靖八年(1529),霍韜在編撰《大明會典》時,曾對此提出疑問。他說:“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額田已減強半,而湖廣、河南、廣東失額尤多”(注:《明史》卷77《食貨》一。),“若廣東額田二十三萬,今存額七萬,失額十六萬,又不知何故致此也?蓋廣東無藩府撥給,而疆里如舊。非荒據于寇賊,則欺隱于滑民也”(注:《世宗實錄》卷102。)。他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荒據于寇賊”、“欺隱于滑民”。不管他的分析是否正確,廣東耕地減少當是事實。這一時期廣州府耕地最多,有田89864頃。肇慶府居第二,有田39470.43頃。其次是柳州府有田39014.21頃。潮州府居第三,有田29183.57頃。達到2萬頃以上的府有惠州府、建寧府、梧州府、瓊州府。達到1萬頃的府有汀州府、雷州府、延平府、邵武府。田地最少的府是慶遠府,有田2380.2頃;其次是平樂府、南寧府、廉州府、南雄府,田地都在五、六千頃之間,墾田達到萬頃以上的縣只有東莞、新會二縣。墾田最少的縣是慶遠府的荔波縣,有田84.02頃。其次為柳州府的懷遠、遷江、洛容,平樂府的永安、修仁等,墾田均不足300頃。

明代后期,華南地區的內憂外患也相當嚴重,但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外來作物的傳入,華南的土地開發開始向縱深發展,耕地面積又有了增加。如廣東潮州府嘉靖三十一年(1552)有田29038.78頃,萬歷二十年(1592)增至36002.69頃。惠州府隆慶六年(1572)有田28933.34頃,萬歷二十年增加到46309.96(注:萬歷《廣東通志》卷36、41。)。廣東耕地數字為256865.1頃,又居于第一位。福建有田134225頃,退居第二。廣西有田94020.74頃,仍居第三。以府而府,廣州府有田103601.19頃,仍屬第一。惠州府躍居第二,有田46309.96頃(注:萬歷《廣東通志》卷36。)。瓊州府居第三,有田36753.56頃。肇慶退居第四,有田36175.32頃。其次為潮州府,有田36002.69頃;福州府,有田25182.91頃。達到1萬頃的府還有高州府和雷州府。田地較少的府是南雄府和廉州府。以縣而論,東莞有田13135.36頃,仍居第一。番禺、新會也達到1萬頃以上。田地較少的縣是廣東瓊州府的感恩昌化、陵水、會同等,皆緣不足400頃。

二、耕地布局

如上所述,明代華南各地在不同的時期耕地面積是完全相同。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明代華南各布政司、各府、各縣的耕地也是多寡不一的。就布政司而言,廣東的耕地最多,有明一代,一般保持在23頃到30萬頃之間。就府、縣等行政建置而言,有些府、縣田耕地很多,達數十萬畝,有些府、縣田地很少,才數萬畝,甚至少到數千畝。這說明,明代華南各地耕地分布是不平衡的。

從現有田地數據來看,華南各府的耕地數字在有明一代曾達到400萬畝以上的有廣州、惠州二府。達到300萬畝以上的有肇慶、柳州、潮州、梧州等5府。達到200萬畝以上的有建寧、福州2府。達到100萬畝以上的有高州、汀州、雷州、延平、南寧、邵武等6府。達到50萬畝以上的有南雄、潯州、韶州、廉州、平樂等府。慶遠府始終未超過50萬畝。

各縣耕地面積的差別也很明顯。耕地曾達到200萬畝以上的縣有1個,即廣州府的南海縣。達到100萬畝以上的縣有5個,即:廣東惠州府的歸善、海豐、博羅、廣州府的增城,潮州府的揭陽、潮陽、海陽,肇慶府的德慶、陽江,南雄府的保昌,雷州府的海康,瓊州府的瓊山;福建興化府的莆田,福州府的福清,清寧府的浦城、建陽;廣西桂林府的全州、永福、陽朔,南寧府的永淳、宣化。達到30萬畝以上的府有31個。即廣東廣州府的三水、清遠、香山,肇慶府的四會、新興、瀧川、高明,廉州府的合浦,瓊州府的文昌,潮州府的饒平,雷州府的遂溪、徐聞,韶州府的曲江,惠州府的龍川、河源、長樂;福建邵武府的邵武,建寧府的建安、崇安、甌寧,興化府的仙游,汀州府的長汀,漳州府的龍溪,福州府的古田;廣西梧州府的蒼梧、郁林、藤縣、博白,柳州府的融縣,桂林府的興安和靈川。達到10萬畝以上的有廣東潮州澄海,肇慶陽春,廣州龍門,惠州永安,瓊州儋州;福建汀州寧化,福州閩縣,漳州龍巖、漳浦,延平尤溪,泉州惠安;廣西梧州北流,尋州桂平等,少于5萬畝的縣有廣西柳州府的懷遠、遷江、洛容,平樂府的平和、永安、修仁,慶遠府的河池、天河,廣東韶州府的乳源,瓊州府的感恩、昌化、陵水及福建建寧府的壽寧等。少于1萬畝的縣有慶遠府的荔波等。

如果我們把明代華南各府的耕地數字和各縣的耕地數字綜合一下,即可看出明代華南耕地最多的府是廣州府,耕地在7萬頃以上,最多時達到10萬頃。其次是惠州府、肇慶府、柳州府、瓊州府、梧州府,耕地都在3萬頃。再次是建寧府、福州府,耕地在2萬頃到3萬頃之間。耕地最少的府是雷州府,還不足300頃。其次是慶遠府、平樂府、南寧府、韶州府、廉州府、南雄府等,耕地均少于1萬頃。耕地最多的縣是廣州府的南海縣,有田26000多頃,其次是韶州樂昌、廣州東莞、廣州番禺、肇慶高要等,耕地均在10000頃以上,耕地較少的縣是慶遠荔波、韶州、翁源、柳州懷遠、遷江、洛容、樂平、永安、韶州乳源等,耕地都在300頃以下(注:以上數據,參見弘治《八閩通志》、康熙《福建通志》、萬歷《廣東通志》、雍正《廣東通志》、嘉靖《廣西通志》、萬歷《廣西通志》、康熙《廣西通志》及天一閣所藏明代華南方志。)。這說明,明代華南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今廣東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東西江中下游、海南島、福建閩江流域及廣西北部一帶。今廣東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廣西大部是明代華南耕地面積較少的地方。

耕地的多少與自然條件有關,與土地開發的力度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說來,山區里耕地少,平原上耕地多;開發力度小的地方耕地少,開發力度大的地方耕地多。這是常理,勿庸贅言。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東西江中下游地區、海南島、閩江流域和廣西北部一帶耕地之所以較多,是因為這些地方地勢較為平坦,可耕地本身較多,在明代又得到了較大的開發。至于廣東北部和廣西大部耕地面積較少,則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地形復雜或開發不足。明代福建的墾殖率在7.4%至8.1%之間,廣東的墾殖率在7.8%至8.5%之間,廣西的墾殖率在3.1%至3.4%之間。墾殖指數最高的地方是福建興化,為22.64%。其次是廣東南雄,為15%左右。此外,廣東肇慶、潮州、雷州三府,福建福州、建寧、邵武三府的墾殖率也比較高。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