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宋代的“二郎神”崇拜

胡小偉

一,緣起 “二郎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流傳既久,影響也非常廣泛的神祗。二十年前張政烺先生曾著文,以為二郎神是將幾種民間神,如李冰子、趙昱、張仙、楊戩歸并混合而成的,i此說非常富有啟發性。我也認為現藏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內的金代關羽神像中的“關平”,實則是唐代毗沙門天王崇拜的轉移。ii在研究宋代關羽崇拜時,我發現灌口二郎(李冰子)的一些史料似未引起引起研究者的足夠注意。雖然已有論者指出,由于王小波、李順的“蜀中之亂”,“灌口二郎”曾經遭過貶抑。iii但卻沒有注意到灌口神復封以后又受到特殊的尊崇,其地位和神功都有飛速提升的情形,其中緣由殆非今人所能想象。因其過程與關羽崇拜同時而相關,不妨略加申述,以為研究之續,并望教正。 按李冰的家世和籍貫本不可考,其姓名在西漢史籍中也不完整?!妒酚洝ず忧酚洖椤笆袷乇保瑹o姓。漢文翁石室所刻先賢姓名,有李冰其人,但未記明爵里。《蜀王本紀》記為“李冰以秦時為蜀守”,才講明李冰為蜀守。到《漢書·溝洫志》中就正式記為“蜀守李冰”。其事跡《史記》和《漢書》所記相同,即“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iv惟未言明其子及其事跡,可知“李冰子二郎”為后人所增衍。我疑心就是五代兩蜀君主得到了前述毗沙門天王及其子二郎獨健同建功勛一事的啟發,詳后文。 張商英(1043~1121)在當陽玉泉山有《元佑初建關三郎廟記》,已將李冰父子與關羽父子聯系在一起,云: “李冰治水患,廟食于蜀之離堆,而其子二郎以靈化顯;云長死國事,神憑于楚之玉泉,而其子三郎以英異著者。有子克家,干父之蠱,如《易》之乾坤,不居正位,而寄功用于六子。”“疾而禱之,有時而濡。孕珍草而發嘉木,驅魑魅而屏夔魁。林藪幽深,亡蛇虺之。蟄檻穽不設,無虎豹之虞,蓋人力有所不能者,其鬼神之所司乎?”v 話本小說《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北宋汴京已有“清源真君二郎神”廟宇,vi而南宋時僅在臨安,已至少有兩處關王廟與清源真君廟毗連?!断檀九R安志》卷七十三“土俗諸祠”言: “清元真君、義勇武安王廟:在西溪法華山。紹興二十七年建。一在半道紅。”vii 似乎已將兩祠看作一祠。而《西湖老人繁盛錄》卷二十則言: “土俗祠:……義勇武安王廟及清源真君廟,在西溪法華山,一在半道紅街。外郡行祠:東岳行宮有五:曰吳山,曰西溪法華山,曰臨平景星觀,曰湯鎮順濟宮,曰楊村山曇山梵剎,俱奉東岳天齊仁圣帝香火。”viii 又”東都隨朝祠”: “二郎神,即清源真君,在官巷,紹興建祠。舊志云:‘東京有祠,隨朝建之?!眎x 明言信俗本源于汴梁,隨宋室南渡而來。周密《武林舊事》卷第五”湖山勝概”: “北山路:……關王廟(舊滿路種桃,號‘半道紅’)?!眡 可知兩座關廟都位于臨安繁華鬧市。比鄰而處,亦非偶然。頗疑臨安西溪之廟,為東岳廟系統之關王、清源真君合祀,也預伏下道教二郎神演變為后世關平形象的端倪。值得提出的是,此舉恰與金代關王神像產生之時代相同,雖然南宋尚道,北金佞佛,但既然金人承襲了北宋“義勇武安王”之封謚,宋人亦以佛將哪咤與道教趙昱結為兄弟,列于關王之屬,故南北陪祀關王之神將,或有佛道之別。復案《西湖老人繁勝錄》卷第十三”兩赤縣市鎮”言: “北關門外名北郭市、江漲東市、湖州市、半道紅市。西溪謂之西溪市……今諸鎮市,蓋因南渡以來,杭為行都二百余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者十倍于昔,往來輻輳,非他郡比也。”xi 可知兩座關廟都位于臨安繁華鬧市。關公與灌口二郎神毗鄰而居的現象后世續有記載,元人于涿州立廟,亦將劉備、關羽與灌口二郎合為一廟。揭傒斯(1274--1344)《敕賜漢昭烈帝廟碑》言: “燕俗廟祀漢昭烈帝、關將軍及秦蜀郡太守李冰甚虔。昭烈、關將軍皆涿人,今州南十里樓桑邨,即昭烈故宅,宜以鄉里故。冰在蜀,堰江水以灌民田,又鑿石為五犀牛,以厭水妖。燕無洪河大川,歲多暴水……作昭烈帝及蜀太守廟于其里?!眡ii 直到清代猶存遺跡。乾隆時奉敕修撰的《京城古跡考·顯應寺》言: “寺在黃村,俗呼皇姑寺。明正統八年,駕親征也先,陜西呂尼叩馬諫而死。及復辟,肉身不壞,乃塑而建寺焉。賜額保明寺,康熙五十一年災,五十三年奉敕重建……配殿二:一為漢前將軍關侯,一為灌口二郎神?!眡iii 此外,無論是馮俊杰主編的《山西戲曲碑刻輯考》xiv描述金元間廟宇奉祀的情況,還是1985年發現山西潞城的抄本《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又名《周樂星圖本正傳四十曲宮調》簡稱"潞城本")xv第三部分《樂舞啞隊戲排場單二十五個》中,凡是關公作為主要或者重要腳色的戲目,如《五岳朝后土》、《二十八宿鬧天宮》、《圣道化論春秋》的角色排場單中,關公與二郎神也都是連袂出現的。以其事涉專門,筆者將另文討論。 灌口二郎本是西蜀地方之神,如何能夠與關羽比肩而立,影響后世,應該和他在北宋中期的不次擢升有關。 二,灌口二郎 秦守李冰父子以離堆治水,為川西營造出一片沃野,始有“天府之國”美譽。故蜀人致禱,唐代加封,皆本岳瀆崇拜之常,無足道也。但五代四川先后為王建、孟知祥割據,“天府之國”成為兩蜀重要財賦來源,于灌口神致禱之勤,亦上層樓。張商英之兄張唐英(1029~1071)在《蜀禱杌》中,就述及五代前后蜀之兩后主,俱喜作灌口二郎之像: “二年八月,(王)衍北巡,以宰相王鎧判六軍諸衛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絕。衍戎裝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眡vi “(孟昶明德二年)七月,閬州大雨雹如雞子,鳥雀皆死,暴風飄船上民屋。女巫云:‘灌口神與閬州神交戰之所致?!眡vii “(廣政十五年)六月朔,宴,教坊俳優作《灌口神隊》二龍戰斗之像。須臾,天地昏暗,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山大漲,鎖塞龍處鐵柱頻撼。其夕,大水漂城,壞延秋門深丈余,溺數千家。權司天監及太廟令宰相范仁恕禱請寺觀,又遣使往灌州,下詔罪己?!眡viii 是以依傍佛教附會之二郎,超越歷史人物李冰,徑為灌口之主神矣。則知川民祭祀灌口二郎規模可觀,盛裝戎飾,有“戰斗之像”,且灌口二郎常挾風雨而至,氣勢不凡,也是佛教傳說之勾當。據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 “蜀父老言:王小皤之亂,自言‘我,土鍋村民也,豈能霸一方?有李順者,孟大王之遺孤。’……蜀人惑而從之,未幾小皤戰死,眾推順為主,下令復孟姓?!?則王李之亂亦曾托為后蜀主孟氏之名而來,而青城縣味江鎮土鍋村正鄰近灌口二郎每年祭賽大典之地。孟蜀曾封賜灌口二郎為“護國靈應王”,川人借祭賽事生變,或者與趙匡胤平蜀后降低灌口二郎祭賽規格,“開寶七年(974年)命去王號”的詔令不滿有關(見后文)。惟其如此,才會出現《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賢奕》這樣的說法: “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實蜀之王孟昶象也。宋藝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小像于宮中。藝祖怪問,對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靈者輒應?!蛎鼈饔诰?,令供奉。蓋不忘昶,以報之也。人以二郎挾彈者即張仙,誤也。二郎乃詭詞,張仙乃蘇老泉所夢仙挾二彈,以為誕子之兆,因奉之,果得軾、轍二子。見集中?!?宋廷懲于蜀中王小波、李順之亂,對于民間祭祀灌口二郎本懸有嚴格的禁令?!稓W陽文忠集》卷三十二《程琳(987-1056年)墓志銘》言: “蜀州妖人有自號李冰神子者,署官屬吏卒,聚徒百余人。公命捕置之法。而讒之朝者,言公妄殺人,蜀人恐且亂矣。上遣中貴人馳視之。使者入其境,居人行旅,爭道公善。使者問殺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殺一人可使蜀數十年無事?!拐邌柶涔剩瑢υ唬骸皝y蜀者,非有智謀豪杰之才,乃里閭無賴小人爾,惟不制其始,遂至亂也?!拐咭暿窦葻o事,又得父老語,還白,于是上益以公為能?!?又曾鞏(1019--1083)《隆平集》卷八《程琳傳》: “程琳……知益州,蜀人歲為社會以祀灌口。琳曰:‘往時不誅李順,故大亂?!瞬稙槭渍呗局?,余百數配內地?!眡ix 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卷二三《官政治績·程文簡》條: “程琳知益州……蜀州有不逞者,聚惡少百余人,作灌口二郎神像,私立官號,作士卒衣裝,鐃鼓簫吹,日椎牛為會……有白其事,琳皆捕而戮之,曰:‘李順由此而起多今鋤其根本,且使蜀中數十年無恙?!?都說聚眾祭祀灌口二郎容易孳生民變,“百余人”或其“戰斗之像”的骨干之數。故地方官吏一度禁絕祭賽活動。晏殊(991--1055),撰《馬忠肅公墓志銘》,言馬亮任西川轉運副使時曾下令: “灌口叢廟,一方歲祠,并將戒械,跨逾境邑,僭亂儀章,申令禁革,用懲非法?!眡x 《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一一亦言: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七月十日,知益州李士衡言:‘永康軍村民賽社,用棹刀為戲,望行禁止?!?此外,石介(1005-1045)于景佑三年(1036)任嘉州軍事判官時,也有《記永康軍老人說》一文,備述李士衡罷斥祭賽灌口二郎的原因: “蜀人生西偏,不得天地中正之氣,多信鬼巫妖誕之說。有灌口祠,其俗事之甚謹,春秋常祀,供設之盛,所用萬計,則皆取編戶人也。然官為之聚斂,蓋公私受其利焉。民苦是役過于急征暴斂。公曰:聰明正直之謂神,彼果能神,則是既聰明且正直也,豈有聰明正直之神,推剝萬靈之膏血,以為己奉哉?果不能神,又何祀焉?遂止之。”xxi 基于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邏輯倒是很有力量,但蜀人崇祀二郎神既已蔚成風習,故宋廷嚴厲鎮壓灌口二郎崇拜之余,也嘗試用表封其它神祗替代蜀人信仰。首先選擇的就是梓潼神。曾鞏《隆平集》卷二: “咸平四年(1001年),封劍州梓潼神順濟王為英顯王……咸平三年(1000年),蜀寇王均叛,有登城指賊大呼曰:‘梓潼神遣我來!九月二十日,城陷矣?!\射之,不見。及期果驗。帥臣以聞,故改是封焉。” 但梓潼神張亞子的神跡畢竟與水患無關,難服民意。于是又張冠李戴,另行詔封趙昱為二郎神,以替代令人眷念前朝,易滋民變之灌口二郎。今見資料中有關宋代封賜趙昱事俱在蜀亂之際,不為無因。如《三教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條: “宋真宗朝,益州大亂,帝遣張乖崖入蜀治之。公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請于朝,追尊圣號曰清源妙道真君?!眡xii 《新搜神記·神考》“川主”條: “宋張詠治蜀,蜀亂,屢得神助。蜀平事聞,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按趙昱“斬蛟成神”之故事,本源于宋人偽托柳宗元撰述之《龍城錄》。xxiii大概事跡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三九轉述: “趙昱,字仲明。與兄冕俱隱青城山,從事道士李玨。隋煬帝知其賢,征召,不赴,督讓益州太守臧剩強起。昱至京師,糜以上爵,不就,乞為蜀嘉州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日久,載沒舟船,蜀江人患之。昱蒞政五月,有小吏告昱,令使人往青城山置藥,渡江溺死者沒舟航七百艘。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屬男子萬人夾江岸鼓噪,聲震天地。昱乃持刀投水,頃江水盡赤,石巖半崩,吼聲如雷。昱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頂戴,視為神明。隋末隱去,不知所終。后嘉陵漲溢,水勢洶然,蜀人思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尊者,見于波面,揚鞭而過。州人爭呼之,遂沒。蜀眉山守以聞,太宗封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歲時民疾病禱之,無不應。上皇幸蜀,加封為赤城王?!?同書同卷又引《八閩通志》: “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復引《常熟縣志》: “神趙昱立廟灌口,呼灌口二郎神。開禧中和州寇警,守臣夢白袍神謂曰:‘吾,隋人趙昱也。默為子助,子當益奮?!艽髣摚ィ椭菔及?。守臣以狀聞,封為王。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請禱則應,神司水,而炳靈司火云?!?嘉州(今樂山市)、犍為、眉州均屬岷江下游,則趙昱顯圣之地,亦與都江堰灌口無關,僅以“青城山隱居修道”一語,便令廟食灌口,究屬勉強。何況其圣跡主要是便利通航,而非治水俾利,亦與秦守李冰治水,以成就川西“天府之國”之功顯有不同。我疑心這是專門為轉移五代兩蜀奉灌口二郎為“川主”,以蜀中新神代替舊祀的官方伎倆。其始封時間在宋真宗一朝,亦緣當時“神道設教”之風習正濃,故作為水利之神開始向全國擴展。 但這種缺乏根基的“移花接木”,“掩耳盜鈴”之術,未必能令蜀人心服。于是“蜀亂”平息之后,宋廷就開始作出讓步,仍封灌口二郎。《宋會要·禮二○·郎君神祠》記載說: “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八月,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惠靈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開寶七年命去王號,至是軍民上言,神嘗贊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顯靈真人?!保ㄖ靥枮楣P者所加,下同) 又《宋會要輯稿》禮二〇之二一敘述始末最詳: “宋太祖乾德三年平蜀,詔增飾導江縣應圣靈感王李冰廟。開寶五年廟成,七年改號,歲一祀。廟旁有顯靈王廟,蓋丹景山神。詔去其偽號。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詔本軍判官專掌施物。廟宇隳壞,即以修飾。冰,秦孝王時為蜀郡守,自汶山壅江堋傳,郫江下流以行舟舡,又灌溉三郡,廣開稻田。作石犀、石人,以饜水怪。歷代以來,蜀人德之,餉祀不絕。偽蜀封大安王,孟昶又號應圣靈感王。仁宗嘉佑八年,封靈應侯。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應感公(一在隆興府);徽宗崇寧二年加封昭惠靈顯王;大觀二年封靈應公;政和元年十月賜廟額。崇德三年二月封英惠王,九月封其配為章淑夫人,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靈顯真人;宣和三年九月又封其配為章順夫人。廟中郭舍人封威濟侯。紹興二十七年九月英惠王加封廣佑英惠王;一在漢州,孝宗乾道四年五月加封昭應靈公?!?xxiv 可知北宋中葉,李冰子之廟祀已經越出川界,漸次成為國家之神。 三,延州成神 灌口二郎在汴京受到崇奉,最初是因為祈水療病,顯靈京師,因而進侯為公的。《宋大詔令集》卷一百三十七《靈惠侯進封靈惠應感公制》: “內降,近年京中人民,春夏間多疫疾,于靈惠侯請水,往往痊安,奉圣旨云云。爾父守蜀,建二江之利,功施于后世。爾亦以神顯于西土,父子廟食,相傳至今。比歲京師賴以為福。民罹札瘥,請禱輒應。夫有及人之功者,必饗爵秩之報。幽顯雖異,朕何間焉?建爾上公,申錫嘉號。式從民志,以侈神休。宜特封靈惠應感公。”xxv 該制文未系年,置于宋仁宗康定與宋哲宗紹圣之間?!案缸訌R食,相傳至今”,則同張商英關羽父子之說。但其何時竟在京師建廟,且以“請水”顯跡,或其崇拜超越西川的開始?!豆沤駡D書集成》卷五一引《江西通志》“清源廟”條: “廟在浮梁新田。舊傳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時守蜀,作五石牛以壓水怪,立祠灌口。宋邑人李澗出使資神,立廟祀之。” 是外邑亦有供奉,且把清源真君趙昱、李冰及其次子靈惠侯混為一談。 按《宋大詔令集》同卷有《封嘉嶺山神詔》(康定元年五月甲申)言: “太一宣威,允資神佑。鍾山致禱,實壯司征。蕞爾氐羌,儳焉嘯聚。違德背惠,自姧不祥。崛彼云峰,寔惟守祀。遘梯沖之,向海興雨雪而外凌,闇冥之交,髣髴有覩,狂寇驚潰,堅壘妥安,捍民成功。蒙福斯厚而名爵未著,牢具不豐,非所以重依人,尊受職也。宜彼稱號,視秩群公。肅恭奉祠,咸與加等。特封延州嘉嶺山神為威顯公,仍令本州差官,往彼祭告?!?史載,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大軍曾圍困延州,并俘獲赴援宋將劉平、石元孫?!百\圍延州凡七日,及失二將,城中憂沮,不知所為。會是夕大雪,賊解去?!眡xvi范仲淹就是在這次戰役之后“召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改陜西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接任西夏前線指揮權的。他記述說:宋仁宗慶歷初(l041年)西夏重創宋軍于延安三川口(今安塞縣高橋一帶),生俘宋大將劉平、石元孫,進而攻陷宋塞門、安遠二寨,進逼延州城下: "城中大恐,無可守之勢。公曰:‘延安,西夏之咽喉也,如將不寧,則關輔皆危。今人力突矣,奈何?’即南有嘉嶺山,其神素靈,乃望而禱之日:‘我死王事,足矣。生靈何辜,為虜魚肉?神宗廟食于茲土,其無意乎?’雨幕陰晦,厥雪大下,寇兵暴露,不知所為,乃晝夜引去。延安遂安。朝廷聞之,封其神曰威顯公。"xxvii 此制所述,應即此事之附會,但初始封神,尚為當地之“延州嘉嶺山神”。稿本《宋會要輯稿》禮二〇(88-89頁)記述較詳: “嘉嶺山神祠在膚施縣。仁宗康定元年,劉平與石元孫皆戰歿,而延慶將陷。范雍禱嘉嶺山神,其夜天大雪,又城上若鬼神被甲之狀,賊遂驚而退。雍以其事聞,三月詔曰:崛彼靈峰,寔推守祀。遘梯沖之。內海興雨雪而外凌,闇冥之交,仿佛有睹。狂寇奔潰,堅壘妥安。捍民成功,蒙福斯厚。而名爵未著者,牢具不豐,非所以重依人尊受職也。宜加封號威顯公。神宗治平四年十二月封王,徽宗大觀二年加封英烈徽美王;政和八年九月改封徽美顯靈王。(夾注:唐天成二年正月,唐刺史高萬金因祈雨有應立廟,趙元昊入寇,劉平戰歿,圍城將陷,范雍禱于神,夜大雪,城上有巨人被甲之狀,虜驚引去。元豐五年王師西討,盛冬無烈風大雪,米脂之戰,軍大克捷。)”xxviii 則始作俑者當為范雍,說來范雍雖然著籍河南,其曾祖和祖父卻都曾在后蜀孟氏任過要職。也許是嫌其名不彰,隨后的制文就將這一功績轉移到京師熟知的灌口二郎身上了。如《宋大詔令集·靈惠應感公封昭惠號顯王制》: “靈惠應感公惟神邁跡右蜀,克裁典祀,飚馭赴感。蒙福京畿,至靈克昭。有祈必應,夢朕盼志,襲于嘉祥。王師西征叛羌,負固能出云雨,遂殄丑夷,實繄神威。默相予武夫,有功不顯。既應廟食之隆,而昭報尤殊。宜恢王爵之奉,歆是褒寵,永孚靈休??商胤庹鸦蒽`顯王?!眡xix 灌口二郎本為岳瀆崇拜之一端,因“出云雨”而致大雪,不意竟然解決了宋廷撓頭的軍機難題,“遂殄丑夷,實繄神威”云云,則打盡了一切馬虎眼。蓋緣自宋真宗“天書降神”,制定“神道設教”之后,宋代對外戰爭始終在半人半神之間進行,未必不是其“屢戰屢敗”之原因,另文再表。接著又夫榮妻貴,如《永康軍崇德廟昭惠靈顯王夫人封章順夫人制》: “永康軍崇德廟昭惠靈顯王夫人:朕惟有外治者,必有內助。非特顯而在人者有之,幽而在神者,亦與有焉。昭惠靈顯王功昭西蜀,福被中都。護國惠民,利澤尤著。意夫人之靈,有以助之也。寵錫榮名,用彰異跡。服茲茂渥,尚其居歆。可特封章順夫人。”xxx 宋徽宗時代對灌口二郎封賜的頻率明顯加快,其影響也遠遠超越西蜀一隅,延展至全國。據《文獻通考·物十八》曰: “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詔修神保觀,俗所謂二郎神者,京師人素畏之。自春及夏。男女負土以獻。揭榜通衢云:‘某人獻土?!钟酗椥巫鞴硎?,巡門催納土者?;蛑^蔡京曰‘獻土納土,非佳語也?!髷等眨兄冀^。”xxxi 這樣就掀起一個二郎神崇拜的“小高潮”。此即《東京夢華錄》記敘二郎神崇拜之由來。 對于為戰爭絞盡腦汁而制勝乏術的北宋君臣,如此好事,自然企盼多多益善。接著又踵事增華,索性把毗沙門的戰神功能轉移到灌口二郎的身上,儼然后世之關公,這是《昭惠顯靈王封真人賜中書門下詔》描述的景象: “門下:天下有道,聿多助順之體;圣人成能,斯極感神之妙。昭惠顯靈王英明夙降,變化無方。治水救民,本上穹之所命;紀功載德,有往牒之具存。肇自祖宗,間興師旅。能施云雨,復濟陰兵。致殄羌戎,備昭靈跡。比濯征于夏寇,乃克相于天威:雷霆聲震于敵城,人物飆馳于空際。蕩平巢穴,肅靜疆陲。矧茲京邑之繁,尤被福禧之廣。冊封王爵,血食廟廷,尚仍祀典之常,昌侈天真之貺。宜更顯號,以示欽崇??筛姆庹鸦蒿@靈真人。故茲詔示,想宜知悉?!眡xxii 此即上文所述“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顯靈真人”之由,不過故事愈編愈全,既有“陰兵”,又有“雷霆聲震于敵城”,又有“人物飆馳于空際”,也就愈像毗沙門天王父子在唐代的神跡,或者神秀在玉泉見到的關公父子。xxxiii 按照熙寧所定儀禮:“自今諸神祠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封。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欲更增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xxxiv李冰子此時既封“真人”,意味著從“人” 正式變成了“神”,一如關羽。 宋人曾留下一份記錄,證實灌口二郎在四川民間的力量。文曰《先大夫龍泉夢記(眉州青神縣有龍泉神廟)》,作者為宋如璋: “崇寧間乙酉歲,如璋避親,移試漕臺。四月初吉,率親友十數人遡游龍泉,乞靈于昭惠主祠。方時神光晃耀,報應示祥,人皆震動而欽奉之。某心專意誠,默有祈向。忽一僧未通名字,來附耳語,曰:‘公春闈定捷?!`怪其語無倫,詢所以知之,稱能相形,唯唯而退。初不信其言,亦不究其工否。是年拔漕解,次年果叨第。自京師歸抵鄉舍才三日,其僧來訪,乃澄照堂元通也。始云:‘某實非相家者。一日前,夢皓首素衣人來,語某:“且泛掃祗侯,翌日由官到此?!币騿枺骸肮賹嵤钦l?”答曰:“執香合者是也。”“姓字為誰?”曰“宋南仲也。”至日諸人皆來,或持澡羞,或捧盞斝,各各不同。獨官人最后至,乃執一香合,因問詢名氏,皆合夢中之告,以此知高選無疑。昔日未敢言明,托之相耳?!趹?!神之靈報灼灼如是,烏可不書。今歲孟夏,宿澄照堂,元通話前事,聊以紀其始末。且知人之吉兇得失,皆素定于冥兆,非由于人力。以至動靜語默,亦有其數。如持一香合,猶已定于前,神得而知之,況其它哉!古人謂神氣發越,精識所通,乃為吉夢之殊祥。如璋不才,虛服靈夢,誠不敢忘。謹镵于石,以報神貺。政和七年三月日,宋如璋謹記?!眡xxv 文中所言“昭惠主祠”,當為灌口二郎廟宇無疑,唯廟神何以能夠衡文,且廟中應答何以竟是僧人,語焉未詳。于此可知宋徽宗時代川人二郎神信仰擴大之勢與包容之廣。惟宋室南遷后,金、元時代之二郎神崇拜發生的變化,則形成后世轉義、歧義及其相關民俗。xxxvi這個現象如此突出,以致大儒朱熹也討論到灌口二郎問題: “論鬼神之事,謂:‘蜀中灌口二郎廟,當初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初間封為王,后來徽宗好道,謂他是甚么真君,遂改封為真君。向張魏公用兵禱于其廟,夜夢神語云:‘我向來封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號為“真君”,雖尊,凡祭我以素食,無血食之養,故無威福之靈。今須復我封為王,當有威靈?!汗炱驈推浞?。不知魏公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說。今逐年人戶賽祭,殺數萬來頭羊,廟前積骨如山,州府亦得此一項稅錢。xxxvii利路又有梓潼神,極靈。今二個神似乎割據了兩川。大抵鬼神用生物祭者,皆是假此生氣為靈。古人釁鐘、釁龜,皆此意?!眡xxviii 倒是實話實說??芍獦淞⑿叛霾坏S護朝廷權威,而且也是官府收稅的又一法門。南宋祭祀灌口二郎之盛,亦由此可見一斑。這種崇拜后世也在繼續?!对贰肪砣模?“至順元年……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為圣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裕王。” 《陔余叢考》卷三五“灌口神”條言: “《夷堅志》:永康軍崇德廟乃灌口神祠,爵封王,置監廟官,蜀人事之甚謹,每時節獻享。及因事有祈者,必宰羊,一歲至四萬口。一羊過城,納稅錢五百,歲終可得錢二萬千,為公家無窮利。當神之生日,郡人醵迎盡敬,官僚亦無不瞻謁者。按《獨醒志》,灌口二郎神乃祠李冰父子也。冰秦時守其地,有龍為孽,冰鎖之于離堆之下。故蜀人德之,每歲用羊至四萬余,凡買羊以祭,偶產羔者,亦不敢留。永康借羊稅以充郡計。江鄉人今亦祠之,每祭但祭一羊,不設他物,蓋有自也。元至順元年,封李冰為圣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見《元史·文宗本紀》?!?這種混亂一直延續后世,如《封神演義》第四十回描述二郎神時說: “楊戩曾煉過九轉元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 《西游記》第六回寫二郎神出戰時,則形容道: “儀容清秀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棕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圣,顯化無邊號二郎?!?則顯然混合了目連戲中二郎神的形象,且以四大天王為其部下。另文再論。

i 張政烺《〈封神演義〉漫談》,《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四期。 ii 《金代關羽神像考釋》。 iii 參吳天墀《王小波、李順起義考索三題》,載1984年宋史年會編刊《宋史研究論文集》231-235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iv 1974年3月3日,修建都江堰渠首外江閘時在河床下4.5米深處出土了一尊李冰石像。為灰白色砂巖琢成,頭部向西,伏臥沙石之中。像高2.9米,肩寬0.96米,厚0.46米。石像冠冕長衣,手置胸前,面含笑容。兩袖衣襟上,有內填朱色的淺刻隸書題記三行,前襟為“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左袖上為“建寧元年(公元168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其時代約與歷史人物關羽同時;右袖上為“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鎮)水萬世焉”。又青城山與都江堰(英文名稱: Mt.Qingcheng and Dujiangyan),于200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建于公元前三世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杰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笨芍袄畋捌渥印钡膫髡f,已經得到世界組織的承認。 v 康熙刻本《關圣靈廟紀略》卷之三,葉53。末署“大宋元佑元年丙寅良月既望”,即公元1086年。此則材料頗不易見,承湖北當陽市文化局原局長兼關陵文管所長姜耀南先生提供。又按《易卦·巽》:“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又“象曰: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干父之蠱,意承考也?!币庵^救正父輩養成的弊政,是父親有能繼承大業的好兒子。亡父沒有咎害,雖有危厲,但最終吉祥。 ⑤ 話本開場詞稱“調寄《柳梢青》,乃故宋時一個學士所作”,而楊戩猶是“殿前太尉”,尚未混跡二郎神信仰中,可以推知大致年代。又《水滸傳》八十九回及《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任君用恣樂深閨楊大尉戲宮館客》亦稱楊戩為太尉。這應該是當年說話人行業中默認的職銜。按《續資治通鑒·宋紀九十一》:“(政和二年九月)癸未,更定官名?!薄傲T尚書令及文武勛官,而以太尉冠武階?!S之制,至此大壞?!庇志砭攀男腿辏骸皟仁虠顟?,少給事掖庭,善測伺人主意,自崇寧后日有寵,首建期門行幸事以固其權,勢與梁師成埒,累官節度使、檢校少保至太傅?!笨芍獥顟焓冀K未授太尉之職。以其與二郎神崇拜有關,故綴數語。 vii 四庫本《咸淳臨安志》,宋末潛說友撰。 viii 永樂大典本《西湖老人繁盛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2年)卷20,頁118-119。又清人孫星衍、邢澍《寰宇訪碑錄》卷第七“北宋”部分,有“江蘇吳縣關帝廟真身瑞像歷年記,正書,元豐四年五月”一段記載。(《叢書初編》本,第三冊,249頁)。但北宋關羽尚未封帝,疑其“關帝”兩字或為清人所加,或碑刻與本來內容無關,移入后世關帝廟的。 ix 同上,頁119。 x 周密《武林舊事》,同上,頁97。 xi 《西湖老人繁盛錄》,頁104。 xii 文淵閣四庫本《文安集》卷十二。 xiii 勵宗萬《京城古跡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頁20。 xiv 《山西戲曲碑刻輯考》,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 xv 全文載山西師范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主編《中華戲曲》第三輯(1987年出版)。 xvi 王文才、王炎《蜀梼杌校箋》,巴蜀書社,1999年1月。卷第二,頁164。張唐英字次公,舉進士。英宗時首上書。戒上以無顧私親,曾薦王安石可用。早卒?!渡凼下勔婁洝肪硎^其“有史才”。《蜀梼杌》著于治平年間。同時之曾鞏《閬州張侯廟記》言“閬州于蜀為巴西郡,蜀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張侯,名飛字翼德,嘗守是州,州之東有侯之家,至今千有余年,而廟祀不廢”云云(《全宋文》第29冊,509-510頁))??芍伴佒萆瘛奔疵蛯堬w。 xvii 同上卷第四,頁335。王注引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閬中官條》注“閬州神”謂:“蜀張飛為巴西太守,有廟在今州衙東,至今為郡土主,詔封忠顯英烈王?!薄拔籽远窠粦?,意謂灌口之神不應血食閬州,故土主與之戰也?!?xviii 同上卷第四,頁388。王注:“唐大曲有《二郎神》,見《教坊記》,即演其事。蜀教坊之《灌口神隊》以舞隊為水斗伏龍之戲,下及宋元雜劇院本,俱有《二郎神》目,亦演此戲。”可得其武勇之概。 xix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系程琳此事于“(天圣八年,1030年)十月癸卯”。 xx 載《名臣碑傳琬琰集》中編卷一。 xxi 《徂徠集》卷九。 xxii 張詠,濮州鄄城人。字復之,自號乖崖,“以為‘乖’則違眾,‘崖’不利物”。少任氣,不拘小節。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太宗時出治益州,平王李之亂?!皶r民間訛言,有白頭翁午后食人兒女,一郡囂然。至暮,路無行人,既而得造訛者戮之,民遂帖息。詠曰:‘妖訛之興,沴氣乘之,妖則有形,訛則有聲,止訛之術,在乎識斷,不在乎厭勝也?!惫收孀谘?(張)詠在蜀,吾無西顧之憂也。"《宋史》有傳。 xxiii 唐人及新舊唐書記述均無《龍城錄》,首載于《宋史》,故學界一般以其書為宋人偽托。 xxiv《宋會要輯稿》,中華書局影印本776頁。 xxv 《宋大詔令集》,中華書局校點本,1962年10月出版,卷第一百三十七,頁486。所謂“內降”出自皇帝本人,偶或為之。 xxvi 《續資治通鑒·宋紀四十二》。 xxvii 《范文正公集》卷十三《資政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贈太子太師謚忠獻范公墓志銘》。 xxviii 嘉嶺山即著名的延安寶塔山。范仲淹在繼任延州知州后,修筑了延州三關城(延安北關衛城、東關衛城和南塞砭城),并將位于南寨砭城垣內的鎖骨菩薩舍利塔予以重建。此后,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在嘉嶺山上建嶺山寺,即以此塔為寺院標志塔,并予以修葺。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又對此搭進行了維修,供奉鎖骨菩薩。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高44米,底層周長36.8米,辟有南北兩座塔門。塔門均高2.35米。南面塔門門楣刻"高超碧落"4字。此外陜西至今仍存有許多二郎廟,如榆林二郎山俗稱西山,在神木縣城西窟野河西岸。古城穿行而過,建有百余座殿、廟、亭、閣,最大的即為二郎廟。按神木宋時為麟州,為抗擊西夏之最前沿,近代傳說此處是漢時楊家將保衛邊關戰斗過的地方,為紀念楊二郎得名,當為錯綜兩說致訛。又位於商洛丹鳳縣城西15公里的槐花東街之二郎廟,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是該省現存的唯-金代建筑。 xxix 《宋大詔令集》頁489。又《宋史·禮八》謂:“大觀中,尚書省言,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并給告、賜額、降敕。已而詔開封府毀神祠一千三十八區,遷其像入寺觀及本廟,仍禁軍民擅立大小祠。秘書監何志同言:‘諸州祠廟多有封爵未正之處,如屈原廟,在歸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潔侯。永康軍李冰廟,已封廣濟王,近乃封靈應公。如此之類,皆未有祀典,致前后差誤。宜加稽考,取一高爵為定,悉改正之。他皆仿此。’故凡祠廟賜額、封號,多在熙寧、元佑、崇寧、宣和之時?!?xxx 同上,頁490。又稿本《宋會要輯稿》卷一千二百三十七(《禮》二〇之一四二))有“郎君神祠”條介紹永康軍廟祀,夫人之外,還有四十五郎、十八郎俱于紹興七年并封為侯。 xxxi 《文獻通考》,中華書局影印本1986年9月版,上冊。 xxxii《宋大詔令集》,頁491 xxxiii 禪宗《傳燈錄》云:“神秀拆毀其(關公)祠,忽然陰云四合,見關公提刀躍馬,于云霧之中往來馳驟。”又據《續資治通鑒》卷三一,大中祥符七年五月“庚午夜,京師新作五岳觀東北,黑云中見星如晝,有旌纛甲兵之狀,睹者喧怖,而丁謂以祥瑞聞,詔建道場?!笨梢娝稳诵糯讼槿鹱杂袦Y源。 xxxiv 《宋史·禮八》。 xxxv 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中華書局1987年排校本,128頁。 xxxvi 錢鍾書《管錐編》一三○《太平廣記》卷二九一言:“《李冰》(出《成都記》)冰化牛與江神斗。按其事始見《風俗通》,《水經注》卷三三《江水》引之。冰‘以大白練自束以辨’,又與《廣記》卷一一八《程靈銳》(出《歙州圖經》)、一三一《臨海人》(出《續搜神記》)事類,特牛斗與蛇斗異耳。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張龍公碑》謂撰者唐趙耕,記張、鄭二人奪居龍宮,化龍相斗,以絳綃、青綃為辨,蘇軾《張龍公祠記》一稱《昭靈侯廟碑》轉述之,劉斧《青瑣高議》后集卷九《夢龍傳》又以為宋曹鈞事;亦踵李冰之傳說者。”則知李冰之民間信仰實始于唐。 xxxvii 清末發掘灌縣城南四十里處,即今徐渡鄉杜墩子曾發現大量開元錢和一方題記為“青城縣西門羊市”的石碑?;蚱錃⒀蚣郎裰?。惟其為何偏要殺羊設祭,牟取厚利?或者與羌人“咒羊”習俗有關(“咒羊”一事參周錫銀等《羌族史》,1985年344頁)另四川學者每以二郎為西羌水神,如李思純《江村十論》(1957年9月第1版)就論證二郎神和"梅山七圣"、"哮天犬”都是古羌族祟拜的游牧狩獵神像;而二郎神被奉為"川主",至今供于都江堰(灌口)"二郎廟"中,更證明早期羌人從岷山南下開發成都平原和治水的歷史。或者就是西夏黨羌也認同延州嘉佑嶺神山神轉而為二郎神的原因,頗有趣味。唯羌族向無文字,典籍闕征,值得再探。 xxxviii 《朱子語類》卷三《鬼神》(賀孫記,淳同)。 xxxix 《絲綢之路》網站(http://travel.qz.fj.cn/silkroads/file0602.htm) xl 《安海志》卷二十《廟堂志》。當地一種傳說是:“名聞遐邇的英都昭惠廟所供奉的仁福王陳益,原系北宋熙寧年間的巡轄官,元豐年間為保境安民于九日山舍身,‘造化升天’為神?!?xli 同上。 xlii 可參桑原騭藏《歷史上所見的南北中國》注釋32,33,輯入《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44-45頁。中華書局1992年出版。 xliii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二得意地說:“政和初,至尊(按指宋徽宗)始踵唐德宗呼陸贄為陸九故事,目伯氏(按指蔡卞)曰蔡六。事后,兄弟盡蒙用家人禮,而以行次呼之。至于嬪嬙宦寺亦從天子稱之,以為常也。目仲兄則曰十哥,季兄則曰十一,吾亦荷上圣呼之為十三。而內人又皆見謂‘蔡家讀書底’?!币喾Q蔡襄為“伯父”??芍捎尾淌弦婚T在大內風光到何等程度。有統計說宋代時福建科舉考試成績顯著,中進士的有7607人,占宋代進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全國第一。這固然有寒素人家發憤讀書,家族宗法重視科舉的作用,但是閩南繁榮的海上貿易,與兩宋京師繁榮的城市經濟之間必然有商業大信道聯系,人流物轉加之“朝中有人”,關系密切,文化傳播的速率自然非前朝可比。 xliv 泉州洛陽橋原稱萬安橋,位于泉州市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是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系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由郡守蔡襄(1012-1067年)主持興建,嘉佑四年(1059年)完工。今橋北猶存昭惠廟遺址;橋南則有蔡襄祠,著名《萬安橋記》,即立于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xlv 《仇池筆記》卷下。 xlvi 《宋史·蔡襄傳》言:“蔡京與同郡而晚出,欲附名閥,自謂為族弟。政和初,襄孫佃廷試唱名,居舉首,京侍殿上,以族孫引嫌,降為第二,佃終身恨之。乾道中,賜襄謚曰忠惠。”蔡絛曾屢稱蔡襄為“伯父君謨”(《鐵圍山叢談》卷第四)即是例證。2001年2月21日《湄洲日報》刊載文章《蔡京“斷子絕孫”嗎》縷述當地蔡氏后人爭相敬奉蔡襄而冷落蔡京的現狀,并引秦檜后人答詩“別管南秦與北秦,一朝天子一朝臣,歷代忠奸相應出,如今淮河也姓秦”,說明重在面對未來。可知其習猶存。(http://www.fujianwindow.com.cn/Fujian_w/news/mzrb1/20010221/2_4.html) xlvii 據《宋史·姚希得傳》:“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曾任華文閣直學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宮留守。以資政殿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依舊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還算得南宋末年保疆守土的能臣。 xlviii 通遠王信仰后來又有變相。據馬來西亞《民生報》2001年9月8日報道,霹靂州江沙的昭惠廟(Jalan Taiping Perak)“已有108年歷史,是江沙最古老的神廟,當地人很多都稱她為‘豬馬廟’。其實,她供奉的是朱元帥。”“根據介紹,神廟供奉的朱元帥的小金身是光緒十四年(1887年)由南安八都人吳蟶帶來,他將金身放在一個竹籃內隨身攜帶,并一路焚香,祈求神明保佑他一帆風順,遠赴南洋謀生,抵達這里幾年后,他到了江沙,并設立神廟,將金身供奉起來?!逼矶\則應。以廟號、發源地和神功而論,我疑心這就是通遠王信仰的遺存,不過與媽祖的煊赫相比,已成毛毛神,但還是頑強地堅持下來了。世態炎涼之一斑,神界亦然。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