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下糞耬種發明于宋代

曾 雄 生

摘 要 用于施肥的農業機械——下糞耬種,前人據王禎《農書》所載,多以為是元代發明,今在宋人韓琦(1008—1075年)詩中發現了與之相關的記載,以此證明下糞耬種當在宋代即已使用。

關鍵詞 下糞耬種 宋代 韓琦 王禎《農書》

中國農具史上最了不起的發明之一當屬耬車。耬車,又稱耬犁,系由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一種畜力條播器。[1]耬車能夠一次完成開溝、下種、覆土等作業,大大地提高了播種的效率,同時還能保證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便于出苗后的通風透光和田間管理,使得播種的質量也得以提高。[2]同類的農具在英國是由杰思羅·塔爾(Jethro Tull)于1731年發明的,它被看作是歐洲農業革命的標志之一。更重要的,耬車的原理啟發了后續諸多同類的發明,為農業機械化開辟了一條道路。宋元時期就出現了用于施肥的下糞耬種。

已知的下糞耬種的最早記載見于元代的王禎《農書》,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近有創制下糞耬種,于耬斗后,另(有的版本作別)置篩過細糞,或拌蠶沙,耩時隨種而下覆于種上,尤巧便也。”([3],212頁)一般學者都認為是元代發明的,[4]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此中的“近有”自然確指的是元代,但不排除在宋代就創制出來。[5]

現在有證據表明,這種猜測是正確的,下糞耬種的確是在宋代發明的。北宋人韓琦在《祀墳馬上》一首詩中提到:“二塋逢節展松楸,因嘆農疇薦不收。高穗有時存蜀黍,善耕猶惜賣吳牛。泉干幾處閑機硙,雨過誰家用糞樓。首種漸生還自喜,尚憂難救赤春頭。”[6]詩中提到的糞樓,即糞耬,也就是下糞耬種。清初學者陸世儀說:“中土有耬車制,狀如三足犁,中置耬斗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又有用糞耬者,用篩過細糞,或蠶沙,隨種而下,按此噐可用以種麥,然于耙耖之尾用之為佳。”[7]這段文字可能源于王禎《農書》,只不過將“下糞耬種”簡稱為“糞耬”。如同耬車或耬犁,也可以寫作成樓車或樓犁一樣。在指農具時,耬和樓經常是通用的。宋代這樣的例子尤為多見。宋人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三、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六百七十八、宋人髙承撰《事物紀原》卷九等書中皆如此。宋人范浚也有“潭漁下罜?,隴種行樓犁”[8]這樣的詩句。[3]

北宋時期即已使用的下糞耬種,何以在元代王禎《農書》中,仍然稱為“近有”,以至于有學者認為,“近有”自然確指的是元代。其實,王禎《農書》只是沿襲了前人的說法。早有學者指出,王禎《農書》中的“農桑通訣”和“百谷譜”兩個部分,“基本上是就以前的幾部農書改寫的”([3],校者說明,2頁)。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王禎《農書》中的“農器圖譜”部分也是在宋曾之謹《農器譜》的基礎上補苴而成的。[9]關于“下糞耬種”,很可能是沿用了宋人的說法。就像后來《農政全書》卷二十一和《授時通考》卷三十四沿襲王禎《農書》的說法一樣,仍稱“下糞耬種”為“近有創制”。

韓琦(1008~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進士。著有《安陽集》。《祀墳馬上》一詩收錄于《安陽集》卷十九中,這卷所收集的詩大多為宋神宗熙寧七年(即甲寅年,1074年)所作,而王禎《農書》約成書于1300年前后,[10]。據此,下糞耬種的發明時間至少可以提前226年。

1(北魏)賈思勰. 齊民要術. 繆啟愉校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27-28.

2 晉書.卷二十六,食貨志.785.

3 (元)王禎. 王禎農書[M]. 王毓瑚校.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4 梁家勉.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稿[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 384,605.

5 漆俠. 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M].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126.

6(宋)韓琦. 祀墳馬上[A]. 傅璇琮 主編.全宋詩 [Z]. 卷三三六.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111.

7(清)陸世儀. 思辨錄輯要[M]. 卷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Z].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頁碼.(補)

8 (宋)范浚. 次韻侄端臣雨晴出郊[A]. 傅璇琮 主編.全宋詩[Z]. 卷一九二四.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1490.

9曾雄生. 王禎《農書》中的“曾氏農書”試探[J]. 古今農業,2004,(1).

10 董愷忱,范楚玉. 中國科學技術史·農學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60.

[1] 據東漢崔寔《政論》的記載:“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1]這里所說的“三犁共一牛”,即后來的三腳耬。耬車由耬斗、耬腳等構成,耬腳直通耬斗,斗貯種子,使用時,前面由畜力牽引,后由一人控制,種子順著耬腳播種到地中。

[2] 三國時魏國人皇甫隆任敦煌太守時,在當地推廣耬車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西方以豐。”[2]

[3] 閔宗殿教授指出,耬字原為樓字,形容耬車上聳起的種子箱,高聳如樓,后來為了表示它是農具,便將樓字的木旁改為耒旁,而成了耬字。筆者贊同這種說法。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