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情況的調查報告
高珊
論文摘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大舉措。該調查報告通過對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情況進行調查后,分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提出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的對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意愿,參保能力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繼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直補、新農合、農村低保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本文在通過對新農保制度進行調查后,試對新農保制度推行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定義界定和數據收集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建立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以保障農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種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凡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在戶籍所在地自愿參加新農保。新農保政府補貼包括繳費補貼和發放基礎養老金兩部分。各市、縣(市、區)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參保農民實際繳費金額確定繳費補貼金額,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20l0年暑假期間,研究小組對全國各省市的50名農民進行了調查。調查以匿名填寫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數據的收集整理采用了SPSS統計軟件和相關的統計學知識,從技術層次上保證了樣本數據的信度。為了彌補抽樣調查的不足,我們還分別對部分農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個案訪談。
二、樣本的基本情況
根據研究的需要,選取了問卷中對農民的500份調查問卷作為研究的樣本。樣本中男性300人,占60%,女性200人,占40%;年齡結構以中老年為主,20.40歲130人,占26%,41-60歲270人,占54%,60歲以上l00人,占20%;學歷以初中以下文化層次居多,小學以下2l0人,占42%,初中170人,占34%,高中及中專50人,占l0%,大專及其以上60人,占12%;所在村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試點的頻數為30,占60%,所在村不是新農保試點的頻數為l9,占38%,一人未選,占2%
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觀念陳舊,家庭養老仍是最主要的養老方式。
調查顯示,選擇子女供養作為60歲以上老人生活來源的有410人,占82,00%;選擇老人勞動收入和老人養老儲蓄的均占40.00%:然而選擇農村養老保險作為老人生活來源的僅占22.00%。說明廣大農民仍不同程度的束縛于養兒防老的舊觀念中,對農村養老保險還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顧慮。
(二)農民對養老保險:苜很大的訴求
調查顯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為290人,占58.00%,參加商業保險的占4.00%,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占4.00%,參加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占6.00%,選擇其它的占38.00%。雖然目前社會養老保險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有超過一半的農民對社會養老保有較大的訴求。
(三)農民個人繳費能力有限,參保能力不足
調查顯示,40.00%的農民每人每年能夠承受的養老保險費為l00元,32.00%的為200元,500元以上僅為6.1)0%。說明農民的個人繳費能力較低,有參加養老保險的訴求但是個人的參保能力不足。 四、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農民對養老保險制度不夠了解,對保障能力缺乏信心
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及有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問題時,8.00%的農民表示沒有聽說過,72.00%的農民不太了解,與了解和非常了解的18.00%和2.00%形成鮮明的對比。農民自身對社會養老保險認知不夠,其社會保險意識尚未真正形成。不少農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未來的養老消費當中。由此可見,信息是否對稱已影響到:捉民參加新型農保的信心進而間接影響到農民是否參保的行為。
(二)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農民的思想觀念對新農保認識不足,傳統的”養兒防老,家庭養老”的思想在農民心里根深蒂固,認為依靠家庭和土地來養老最安全、可靠,還沒有認識到新農保的好處。
(三)政府財力投入不足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明確了三方主體的出資責任,理應提升農民參加新農保的信心,但在地方財力有限、支出壓力很大且剛性較強的情況下,農民往往擔心政府財力能否保證持續投入,確保農民享受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好處,進而擔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能否成功實施。
五、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加大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要發揮宣傳導向作用,引導農民主動參保,要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有效性強的政策宣傳工作。
(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參保能力
未來的養老保障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為在收入較低的情況下,農民考慮第一位的是子女教育、生活必需品、房屋修建等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即使他們愿意參加,但有可能沒有參與能力而無法參加。我們從調查中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為此,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將有助于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與程度。
(三)加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自身的建設和完善堅持參與方式靈活性,繳費標準多樣性的原則。
由于農村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繳費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創新社會養老保險繳納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土地換養老保險,以實物繳納保險費用等方式,使每年對農民的補貼與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結合,以此為支點,推動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