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基于ISO90O0認證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張筱艷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質量認證IS09000標準
論文摘要:質量認證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科學分析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目標、程序,合理建構質量認證體系的基本維度,對建立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質量認證: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ISO9000作為指導性文件,規定了質量管理、質量體系、質量控制和質量保障等有關質量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并指導外部質量保證和內部質量管理兩種不同環境的質量體系的運行。與傳統的質量控制制度相比,ISO9000的優勢在于它把質量管理的重點放在預防上,深入探索了質量要求的實現途徑.把達成質量標準的各道工序要求都制成了初步的規章制度。IS09000認證既是組織的隱性資產,更是組織的聲譽象征。
(一)實施IS09000認證,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規模和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相互制約的兩大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要求,“到2010年,我國適齡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學率要從現在的9%提高到15%。”口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當規模迅速擴大時,質量往往成為次優目標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出現以犧牲質量為代價換取規模發展的現象。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各種評估、評價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但質量監控、保障和管理的核心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主體缺應有的動力機制、評估權力體制失衡、評估標準和方法科學性不強等.都制約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ISO認證技術可以促進高等教育主體更新質量規定、樹立質量意識、營造質量文化,促進教育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推動高等教育質量的改善和績效的提高。
(二)實施IS09000認證,推進高等教育改革
ISO90o0認證技術對高校的管理將會帶來三大突破。一是思想觀念的突破,高等教育的職責在于面向學生、家長以及社會提供教育服務。二是管理模式的突破。國際通用的IS09000所需樹立的管理模式特點強調將管理視為過程控制。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監控整個管理過程,杜絕中間任何環節出現不規范行為,從而確保高等教育產品的質量。三是評估標準的突破。ISO9000認證詳細、全面、定量的指標標準體系.為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管理創新提供了一個評價標準,成為衡量改革成敗和創新成效的一個基本尺度。ISO9000認證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念支撐、方法基礎和評價標準,是順利完成改革的必要條件。
(三)實施IS09000認證。與世界高等教育接軌
質量標準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建立,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系統,是我國高等教育走出國門的提速器。目前,我國已經有1O余所學校通過了ISO9000認證。在高等教育領域,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走在前面]。我國高等教育走進國際市場,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應該立足本土文化,著力在認證機構的獨立性、認證標準的多元性、認證關系的協調性等方面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規范體系。
二、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主要目標
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在追求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和教育服務信譽的同時。必須考慮教育服務購買者和消費者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需要考慮培養對象、辦學定位、師資水平、政府導向、社會需求等多種因素。不同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程度不同,基本國情不同,教育宗旨和制度不同,在教育質量認證目標上也是有差別的。
美國學者威廉·賽爾頓在《質量認證:高等教育標準之爭》中概括了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的5項功能;即刺激大學及專業進行自我鑒定,加強規劃;通過專家評估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其質量標準;建立自主和自愿基礎上的自我監督機制:幫助學校和專業提高資源意識和顧客意識;通過確保高等教育質量、提供合格的畢業生以保護公眾利益。歐洲大學聯盟將其認證目標概括為:建立共同的高等教育價值觀,即大學自治、教育作為社會財富、研究是學習的基礎。等等;通過共同接受一定的準則來實現歐洲高等教育組織機構的相互兼容.以鞏固高等教育在知識社會中的作用,使高等教育不斷革新和推廣;通過歐洲高等教育領域的不斷融合以及研究網絡的不斷凝聚,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對歐洲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可見.歐洲高等教育質量認證不僅有追求質量改善、促進歐洲高教一體化的目的,還隱含著傳播歐洲高等教育文化的重任。
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程以及全面參與的管理,達到追求卓越、持續改進和顧客滿意的目的,具體可以作如下分解:一是將質量的持續性改善作為目標,擬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標準,與發達國家的質量標準相銜接;二是培育高等教育質量文化,優化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的軟環境;三是推進我國高等學校之間的學分互換以及與國外高等學校的學分轉換:四是宣傳先進辦學經驗,促進國際高等教育交流。
三、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運作程序
計劃決策。計劃決策主要是找出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制定改進的目標,確定達到這些目標的措施和方法。具體可分為四個步驟:(1)分析現狀,找出教育服務的質量問題。可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訪問得到的信息。應用統計計算的方法和技術來了解質量問題:也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與設立的參照物的對比,尋找自己的質量差距和不足等。另外。也可以用較為通用的SWOT分析法,即從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2)分析產生教育質量問題的原因。(3)找出影響教育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4)針對主要原因,制定改革措施和計劃。計劃要具體、切實可行并能預測其效果。計劃和措施的擬定要明確5個W(Why,Where,What,Who,When)和1個H(How)。 組織實施。基于IS09000標準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預先制定工作流程、執行程序、工作規范和質量標準,要求教職工嚴格按照規程和規章執行,確保計劃的正確實施,實施中如發現新的問題或新情況.應該及時修改計劃。
督促檢查。根據所制定的質量改進計劃,檢查質量標準執行的進度和實際執行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一般來說,可以先制定教育質量檢查和審核計劃,再確定檢查程序。在進行督促檢查時,要注意切實防止檢查督導工作流于形式,避免檢查督導過程中的虛化趨向,要做好各方面的調查,記錄有價值的信息。
評估處理。評估處理主要是檢查和評估質量計劃的實施情況及其有效性,分為兩個步驟:一是總結經驗,鞏固成績。二是把遺留的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根據檢查結果.對未解決的問題找出原因,轉入下一個運作程序之中.作為下一個循環計劃制定的資料和依據。
質量管理是沿著“計劃決策一組織實施一督促檢查一評價處理”這一軌跡而進行的.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完整、有序的周期。質量改進是持續的,不問斷的,任何質量的改進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總有或多或少的遺留問題。因此,一個管理周期結束。另一個周期繼之開始。但后一個管理周期不是前一個周期的簡單更替,而是對以前周期的發展,其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新的管理周期繼承了以前諸管理周期的積極成果,又力圖解決前一個周期遺留的問題,并且在新的周期中有所創新,管理效果也被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標準體系
IS09000認證技術引入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領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按照“質量標準一質量指標一質量評估一質量保證”的程序審視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新思路。實施ISO9000認證,充分發揮其質量管理的功效,必須構建一個層次分明的質量標準體系。
高等教育發展的多樣化首先要求形成多樣化的質量標準,要求教育質量保障途徑的選擇、手段的采納、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等要綜合考慮高等教育規律、學術規范、社會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多樣化要求等因素.要考慮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層次。在構建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時,要在質量標準的全面性和特殊性、標準的彈性和剛性等方面進行選擇和權衡。質量標準必須有一定的覆蓋面,基本的指標必須齊全,但如果一味追求全面而忽視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要求,就無法形成特色.無法形成比較優勢。最終必將淹沒在國際強勢高等教育質量認證標準體系之中。質量標準如果只重視彈性.就可能使質量認證標準隨意性加大:而標準剛性太強.又會影響到高等教育目標的多樣性。
構建合理的質量標準體系可以從三方面人手:一是在保證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穩定的同時,能夠適應不同類型學校教學質量的要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質量標準、質量評估體系與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的關系。教育質量分類或者說分層是一個很復雜的課題.從高等教育的特點來看.美國的“卡內基高等學校分類”法,是可以從中借鑒分類思路的一種方法。另外,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辦學層次、教學科研平臺、行政隸屬關系等角度都可以對質量分類進行探討。二是按學科確立質量標準,并據此進行學科的質量保障活動。這種最具有可操作性、最容易見到效果的標準將范圍局限在一個學科范圍內,具有更強的可比性和針對性,但單純將一個學校作為整體來排名是不夠恰當的。三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來明確學習年限、課程設置、論文工作、實習安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占比重等,對各種類型人才從質量標準化方面體現出各自的特點和側重點,保證不同背景、不同需要的人員通過學習,其知識水平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都能得到實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