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韓國高校職業指導的產生、發展及其啟示
鄧宏寶
[摘要]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在韓國的發展歷程相對短暫。 目前韓國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正處于穩步發展時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也面臨新的挑戰。系統研究其歷史軌跡、發展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我們借鑒相關的理念與實踐經驗,推動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韓國高校 職業指導
中韓兩國在地域、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有著諸多相近之處,系統研究韓國高校職業指導的歷史軌跡、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有助于我們借鑒其相關理念與實踐經驗,吸取其相關教訓,推動我國高等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一、韓國高校職業指導的歷史沿革
韓國學校職業指導的歷史同西方國家相比是短暫的。1982年,韓國教育發展研究所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支持下,首次發表了有關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的研究報告,使得該項工作開始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此后韓國學校職業指導工作有了長足發展??傮w而言,學校職業指導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步。為此,韓國職業教育和培訓研究所(KRIVET)、韓國職業發展中心等推出了系列研究報告,舉辦了多場學術研討會,力求幫助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學校職業指導對于個體成長、國家振興的積極意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導致的大規模失業問題,更使人們認識到職業指導和咨詢服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使得職業指導迅速發展起來。1999年,韓國勞動部門在匯編出版了諸如《韓國職業大辭典》以及各行業領域的《職業研究》等較權威的就業指導書籍之后,又編輯出版了《韓國職業前景報告書》,為大學生認識和了解職業創造了基礎條件。同年8月25日,在教育部的財政資助下,職業發展中心試行開放,面向大學生等人群提供網上咨詢、網上測試、網上信息等服務。2001年,韓國建立了職業介紹電子多媒體系統,為大學生等人群全面了解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工作條件、任職資格、培訓和發展前景等情況再次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2002年,對韓國161所四年制高校的調查表明,92%的學校已經具有職川言息中心(Job Information Center),為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79%的學校具有名為學生生涯研究中心(Student Life Research Center)的咨詢服務機構,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職業能力測試和解決擇業困惑。①
二、韓國高校職業指導的主要做法
綜觀韓國高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具體實踐,其職業指導的主要做法可概括為:
1.強調學生的自我服務。韓國高校在推進職業指導過程中,始終注意發揮學生自我服務的作用。一些學校邀請校友座談或舉辦報告;一些學校成立了完全由學生自我管理的“就業準備委員會”(Graduation Preparation Committe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定期為畢業生舉辦工作交流會,提供有關的求職援助。目前,韓國各高校的“就業準備委員會”已初步形成了聯盟,為在全國范圍內整合職業指導資源,共享職業信息創造了條件。
2.注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一些高校或開設生涯教育、人際關系等專門課程,或將生涯教育融人其他科目的教學,直接對學生實施職業指導。調查顯示,2002年韓國有28.5%的四年制高校業已為學生開設了職業教育模塊課程,不少高校也紛紛計劃為所有學生開設為時一個學期的職業指導課程。②在專業課程內容上,不少高校引進實用性和職業性較高的教育內容,努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在2001—2004年度,漢陽大學就邀請了144名企業顧問參與課程修改,在充分研究和吸納了他們的意見后,學校對43%的課程進行了修訂。①
3.著力改進就業環境。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實際,21世紀初,韓國政府同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等有關機構合作,在大學畢業生的雇用方面努力消除漢城與地方的大學之間、男女之間的就業差別,樹立并推廣以能力、學歷及適應能力為主要評價標準的雇用觀念。2006年伊始,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其新年執政構想中也闡述了多項為大學生創造就業機會、改進就業環境的舉措,即集中培育高端服務業,在金融、物流、法律、會計、研發、咨詢等部門大量提供優良就業崗位;在保證對國民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開放教育和醫療服務,以促進相互競爭;廣泛培育文化、觀光、休閑等服務產業并使之實現高級化;把“就業支援服務制度”作為消除就業緊張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今后三年擬投資6億韓元,構建就業能力開發與就業介紹緊密結合的就業安全網;改變企業喜好雇用臨時工、回避使用正式工的傾向,促進勞動市場變化,改善企業用工制度上的勞資對立狀況。④
4.積極鼓勵學生創業。在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下,不少學校鼓勵學生自我創業。據不完全統計,韓國230多所大學中已建立創業支援中心215個,大學生會員達到1.1萬余人,創業團體達 500多個。⑤創業支援中心不僅從資金投入上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支持,而且還幫助大學生聯系各專業的指導教授,協助大學生進行可行性調查分析,為大學生提供多方面服務。
三、韓國高校職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韓國高校職業指導發展至今,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由于一些院校在招生、培養、管理、就業等環節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致使針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存在偏差,沒有達到職業指導應有的效果,主要表現在:
1,職業指導整體水平不高。目前韓國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尚不全面,部分高校只是單純為了完成畢業生的就業任務,對相關工作的考核也主要表現為學校職業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學生利用職業信息中心的情況以及畢業生就業率等幾個指標。高校職業指導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2.職業指導內容有待完善。部分學校的職業指導僅僅停留在給畢業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講解求職技巧等方面,對學生的生涯規劃等指導不夠。2002年的調查表明,有61%的四年制高校的學生沒有能在校園內接受到生涯發展方面的服務。⑥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于2006年4月26日舉辦的“人力資源開發 (HRD)論壇——企業規模和青年層勞動移動”,也發表了對 2001年2月畢業的4年制大學5.8576萬名畢業者職業移動情況進行調查的結果。數據顯示在2年內有70%的人離開了第一個工作職位。o對于學校而言,加強對學生的忠誠教育與敬業精神培育也勢在必行。
3.職業指導人員隊伍專業化建設任重而道遠。雖然韓國從事職業指導的人員有著不同的分類,但是對于大學來說,還沒有明確規定哪些人員可以從事高校職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工作,職業指導人員與學生的人數比例也沒有最終確定,其專業化要求也不明確,這些都不利于高校職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4.擇業觀教育亟待推進。受就業出路的影響,不少韓國大學生紛紛改學社會上的熱門專業。2004年韓國一家就業網站的有關人士指出,以500名理工科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回答“后悔選擇理工科”的學生多達45.4%,回答“正在準備或有計劃轉入或重考醫科大學、醫藥大學”的大學生達 19.2%。⑧另據首爾大學公布的2006學年度轉專業現狀統計,今年該校有82名人文學科專業大學生提出轉專業申請,而其他專業轉入人文學科專業的僅有9人,e就業壓力導致學生逐步疏遠人文學科。如何在職業指導中推進擇業觀教育,引導學生科學處理好近期就業與長遠規劃、謀求崗位與個性發展的關系,擺脫由不良擇業觀引發的“學科危機”,是韓國高校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啟示
1.高度重視職業指導工作。韓國為了在短期內迅速推進學校職業指導工作,曾出資在全國46個地區建立起覆蓋初中、高中和高校的“職業指導模范學?!?,試圖為其他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榜樣和示范。此外,韓國政府又于2001年將教育部更名為教育和人力資源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此舉進一步表達了政府對于職業指導和職業咨詢進行干預的決心和態度。我國政府也要加大對高校、社會職業指導機構的投入,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及援助體系,規范各種人才交流及職業介紹機構的收費和運作。社會各界要切實履行自身的義務,用人單位要注重加強自身員工潛能開發,幫助員工開展職業生涯設計,促進他們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華。
2,嘗試實施全程職業指導。韓國部分高校著重為學生提供求職策略、忽視學生生涯發展、未能從大學教育全程構建職業指導體系的做法,既不利于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也不利于高校職業指導功能的充分發揮。在今后我國高等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中,我們要嘗試實施全程職業指導,有計劃、分重點地在大學的不同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3.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在高校職業指導中我們要繼續推進創業教育,注重激發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啟發、挖掘大學生的創業潛能。同時,學習韓國高校的有關做法,在創業啟動資金投入、手續辦理、法規咨詢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學生由被動就業走向主動創業,使高校成為培養優秀創業人才的陣地。
4.不斷推進社會經濟發展。韓國為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積極改進就業環境,力求增加崗位數量、擴大就業需求市場的思路值得我們借鑒。在我國目前總體就業崗位數量短缺的前提下,一方面,我們要依靠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大學生突破“等、靠、要”的傳統就業觀念,增強創業實力,在實踐中創設新的崗位,實現自我雇傭;另一方面,政府也應一如既往地采取多種措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新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大學生能尋找到人生的最佳位置。
[注釋]
①OECO REVIEW 0F CAREER GUIDANCE POLICIES——KOREA COUN- TRY NOTE [EB/OL].http:l/www.oecd.org/dalaoeed/9/42/1963048.pdf.p6-7.
②OECDREVIEW09CAREER GUIDANCEPOLICIES--KOREA COUN- TRYNOTE[EB/OL].http:l/www.xcd.org/dataoecd/9/42/1963048.pdf.P7.
③韓國高校的“實用”原則[J].紡織教育,2005,(1):63.
④韓國擬采取五項措施發展經濟促就業[EB/OL],http://www.1abournet.com, cn/ldnews/fileview.asp? Fileno=54014.2006—2—17/2006--6—11.
⑤李凱.韓國高等職業教育考察見聞與思考[J].山西教育,2004,(11):44.
⑥OECD REVIEW 09CAREER GUIDANCEPOLICIES KOREA COUN- TRYNOTE [EB/OL].http://www.oecd.org/dataoecd/9/42/1963048.pdf.P7.
⑦(韓國)鄧世鎮.就業亦有“門道”[EB/OL].http://china.donga.eom/gb/srv/ser— viee.php3? Bieode=040000&biid:2006042788748.2006--4—27/2006—6—11.
⑧吳蓮姬.韓國理工科大學生的專業選擇[J).當代韓國,2004,(4):94.
⑨就業壓力使韓國大學生疏遠人文學科[EB/OL].http://www,laboumet.com. cn/ldnews/ffieview.asp? fileno=55309.2006-4—15/2006-6—11.
[
[1)孫啟林.戰后韓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2]王林昌.韓國大學生就業難[N].環球日報,2000-12—15.
[3]鄧宏寶,菲爾·貝尼斯.國外職業指導的兩難與中國的抉擇門).外國教育研究,2005,(4).
[4]孫曉穎,江波.國外職業指導工作的發展狀況[J).中國培訓,2005,(3).
[5]韓國青少年就業指導情況簡介[EB/OL].http://www.c7cneI.com/gb/ybc/gwy outhjy/book_gwyouth/book_123.htm_2003—10—21/2006-6—11.
[6]Dr.Lee & Ji Yeon.National Questionnaire For Korea[R].A paper Prepared for an OECD review of polices for informatio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service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