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
郝評
論文關鍵詞:建設與發展 學生社團建設 高校學生社團
論文摘要:高校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和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是生長在高等教育環境中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具備校園特色的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在落實團中央對當前高校學生工作提出的“一體兩翼”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下,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可以營造濃郁的職業氛圍,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帶動學生走向社會實踐的橋梁。學校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社團的建設。
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學習社團,是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增加交友范圍,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徑;它對于形成學校的文化氛圍,構筑學校的歷史傳統,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出現新的變化,大學生社團日益成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群體。根據團中央對當前高校學生工作提出的“一體兩翼”工作新格局的要求,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社團的建設,是我們當前基層團的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高教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生社團呈現蓬勃發展的繁榮局面。
從社團類別的角度分析,文藝、體育等傳統意義上的社團依然是學生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文學藝術類社團。各大高校幾乎都有“藝術團”、“音樂愛好者協會”、“書畫協會”等社團,而一些有較強專業知識背景的學術科技類社團和新興的志愿服務類社團也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矚目。例如像“電子創新協會”、“機器人俱樂部”、“志愿者協會”等社團也應運而生。
從學生社團的活動范圍和內容來看,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正由社團內部或校內自我封閉循環方式轉變為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實踐,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放式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高校社團之間的跨校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各高校聯合組織活動,既擴大了高校社團的影響力,也實現了高校間社團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論從促進社團自身建設還是從提高高校社團的整體水平看,這一態勢都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
從學生社團的制度建設來看,社團內外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給予了社團進一步發展的更大保障。在我院許多社團明確規定社團負責人的選舉產生辦法,各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社團內部負責人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定期舉行會議,討論活動安排,整個社團運作井然有序。從外部管理來看,團委成立了社團管理部門,對本校社團進行宏觀管理,制定社團聯合會章程、管理條例,定期對社團進行活動檢查,對校內社團進行登記注冊等等。這些都推動著社團建設向著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
與此同時,社團建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社團之間良莠不齊的狀況比較明顯,有些成熟的社團規模大、活動多、影響面廣,自身建設完善,發展空間很大。有些社團卻沒有章程,光憑社團成員的一腔熱情在維持;社團的繼承與發展不夠,一些社團前幾年活動轟轟烈烈,成績突出,但近幾年卻銷聲匿跡,很大原因是由于該社團的核心成員只重視自己在任期間活動,而不關心對下一任核心成員的培養,以至于一些核心成員畢業后,這個社團便一蹶不振。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應是我們思考和需要逐步解決的。
高校學生社團的特點與趨勢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高校文化建設和市場接軌。招生就業政策的轉變,人事制度的調整,后勤社會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行,標志著高校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處在這一時期的校園學生社團,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
校園學生社團建設出現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發展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極為有利的外部條件,為創建優良的學生社團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對高校的辦學規模,辦學質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不僅要求人才數量的大幅度增加,而且要求能夠培養出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這無疑對加速校園文化發展的學生社團提供了機遇。
學生社團建設,困惑與希望同在。校園是一個現實的環境,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現狀相對于社會的變革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的發展、課程的設置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與社會的現實需要之間形成一定的差距,也使不少大學生在適應社會方面面臨很多的困難和障礙。如何彌補這一缺陷,社團建設首當其沖,例如:現在出現的具有較強專業背景的社團,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成為學生在學校與社會之間做了一個良好的銜接。
高校學生社團的作用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及青年學生群體的發展變化,對加強高校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提出了新要求。學生社團在其中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棵常青樹,在不同的時期都對青年學生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社團是學生自我意識的搖籃,自主發展的舞臺,自我教育的陣地。社團是青年學生了解社會的窗口,服務社會的通道,社會意識形成的催化劑。學生社團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帶動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學生社團是個大舞臺,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大本營和源泉。
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
只有大膽嘗試,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才會使校園學生社團建設煥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真正營造出高校文化建設美好的春天。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者應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基層社團建設工作引向深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摸索基層社團建設創新的實現方式。積極適應高校管理體制、教學體制改革、后勤社會化的要求,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組織設置、成員管理、教育活動項目化運作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試點,尋求突破。
重點扶持,加大投入作為社團的管理者應對學生社團的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加大必要的投入。對優秀社團要重點扶持,每年投入一定的經費,并在場地使用、活動開展等方面,為社團創造條件、提供必要的方便,尤其要安排實踐經驗豐富、有責任心、高水平的專業教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引導。
加強對學生社團的規范管理和指導服務把學生社團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指導學生社團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創造條件,重點建設一批學生社團和組織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分類指導,在大力發展文化、科技等類別社團的基礎上,重點扶持例如“三個代表”理論研究等理論類社團;建立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社團健康發展。
建立良性發展機制通過對社團內部網絡的信息聚集和分散與社團活動力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建立一套適合于社團發展、又靈活多樣的發展機制,探索將社團活動與第一課堂教育相結合的路子,真正把社團建設成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使一批優秀社團脫穎而出,形成鮮明的導向,對少數品位不高、組織渙散的社團,令其整頓或注銷,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團負責人勸其退出崗位,促進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作為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者在社團建設的思路上,還應該把握:
把握時代性,強化導向性把握社團建設的時代性特點,強化社團建設的導向性功能。社團建設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規律。通過社團活動,加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互動協作精神、勇于進取的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養,從而從根本上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原則性,突出多元性社團建設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育人宗旨必須始終堅持,不能改變。在把握社團建設的學識性、專業性、娛樂性的同時,還必須從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多元因素綜合考慮,增強社團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增強預見性,具有前瞻性社團建設之初,應正確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一個社團建團的宗旨,要挖掘社團中潛伏的未來性,預見性,社團宗旨的確立要具有前瞻性。注意與未來職業教育相聯系,與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相結合,把它融入使青年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人格健全的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需要的新世紀公民的長期任務之中,為青年學生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服務社會和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社會對高校學生社團的進一步關注和對社團建設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高校學生社團必將以更加清晰的發展、輪廓和更為強大的生命力,結出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