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重要作用
肖敏
摘 要:心理危機干預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指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關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方式,班主任作為班級組織的直接管理者,與學生的聯系最直接、最廣泛,在學生思想工作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班主任要將心理危機干預措施貫徹到日常工作中,要著重加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等。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心理危機干預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指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關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方式。它能夠幫助受心理危機所困者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困境與自身心理障礙之間的關系。
班主任作為班級組織的直接管理者,與學生的聯系最直接、最廣泛,在學生思想工作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及時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是班主任思考與探索的課題。
1 班主任要重視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將該項工作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去
據統計,目前全國心理疾病病人約1600萬,三分之一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病。而且,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近年還呈上升趨勢。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16%-25.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以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癥狀和抑郁情緒為主。精神障礙已成為每年大學新生退學的主要原因。
心理危機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學生一旦犯病,很難能夠及時康復,有時會傷及無辜,往往會在學生中造成大面積的影響,對正常學生的心理產生波動甚至留下陰影,并且容易在學生中制造不穩定因素,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2 班主任要了解心理危機的成因及表現形式,對學生的病情及時發現
引起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主要有:急性殘廢或急性嚴重疾病;戀愛關系破裂;突然失去親人或朋友;重要考試失敗等。如失戀可引起嚴重的痛苦和憤懣情緒,有的可能采取自殺行動,或者把愛變成恨,采取攻擊行為,攻擊戀愛對象或所謂的第三者。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考試失敗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體驗,通常表現為退縮、不愿與人接
觸,嚴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殺行動。由于發生這類情況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機過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來。
班主任干預的心理危機對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機傾向與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學生。他們一般表現為情緒劇烈波動或認知、軀體、行為等方面有較大改變,暫時不能應對或無法應對正常的生活模式。對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學生,應作為心理危機干預的高危個體予以特別關注:情緒低落、抑郁、不與家人或朋友交往者;經常有自殺意念者;存在諸如失戀、學業失敗、軀體疾病、家庭變故、人際沖突等明顯的動機沖突或突遭重挫者;家庭親友中有自殺史或自殺傾向者;人格有明顯缺陷者;長期有睡眠障礙者;有強烈的罪惡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感到社會支持系統長期缺乏或喪失,感到自己無能,看不到“出路”者;有明顯的精神障礙者;存在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或其它可能對自身、他人、社會造成危害者。
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應立足教育,重在預防。班主任作為學生的“貼心人”,應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危機,并及時給予預防和干預,將重大心理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 3 班主任要將心理危機干預措施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人生;加強對學生進行自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愉快接納自我,積極發展自我,樹立自信,消除自卑;加強對學生進行危機應對教育,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危機,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危機,對出現自殺預兆的同學如何進行幫助和干預。要在學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樹立現代健康觀念,應針對學生中廣泛存在的環境適應問題、情緒管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性的問題、學習方法問題等開展教育。要在班集體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幫助學生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班主任要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要及早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對那些心理困擾較為嚴重的學生要逐一訪談,并根據訪談情況給予積極、有效的心理幫助或心理干預,實行動態管理。
第三,當學生出現因心理危機引發有自傷、自毀等突發事件,班主任應立即報告給院系領導,并進行緊急援救。對癥狀表現較重、危機程度較高者,必須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或專業精神醫院進行治療,同時應通知學生家長立即來校,配合對學生的治療工作。
第四,班主任應對康復后的心理危機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學生康復后,班主任應對其密切關注,了解其心理變化情況,每月至少與其談心一次,并通過學生干部、信息員等途徑隨時了解其心理狀況。對于因有強烈的自殺意念或自殺未遂休學而復學的學生,班主任還應給予他們特別的關心,引導其他同學避免與其發生激烈沖突,安排學生骨干、該生室友對其密切監護,制定可能發生危機的防備預案,隨時防止該生心理狀況的惡化。
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更新,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各院校均成立了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一些學生心理健康社團組織也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發揮中積極作用,但班主任作為全班同學的“管家”和“貼心人”,仍是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力量。
[1]曾慶娣.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2006,(23).
[2]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教育導論[J].東方出版中心,2002.
[3]林崇德.學校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鄭日昌,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