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
李媛 梁華正
【摘要】 探討了普通高校學生科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東華理工學院的實際情況,談了一些從事該方面工作的體會。
【關鍵詞】 普通高校; 學生科研能力培養
Abstract: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rdinarily college about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i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e, we introduced some experiences about this.
Key words:Ordinarily college ;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200412,教育部召開了第2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出各高校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引導大學生了解多種學術觀點并開展討論,追蹤本學科領域最新進展,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的能力,要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教育部的《若干意見》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也迫使我們不得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幾年來,高校紛紛進行擴招,生物技術專業的招生規模也日益增大,就業壓力也在增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就業率正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據調查表明,學生就業時四種能力最受關注: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創新意識和組織策劃、協調溝通能力[1]??茖W研究是基于解決問題的創新活動,適當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上述四種能力。在這方面,國內知名高校由于各種教學資源有較大的優勢,對于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相對做得較好,而對于普通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如何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呢? 從2003~2006年3年多的時間里,筆者進行了一些實踐?,F談談幾點體會,愿與大家共同探討。
1 普通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之現狀
1.1 學校對學生科研工作重視不夠本校生物技術專業創辦于2002年,同年9月份開始招收本科生,由于種種原因,很少也很難組織開展學生科研論文報告會、學生科研成果展以及學生科研活動評比等類似的活動,優秀生評比也很少考慮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僅限于專業課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以及一些學術報告活動等,對于學生科研成果的獎勵方面也考慮較少,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2]。
1.2 學校對于學生科研實踐活動的要求較低一般普通高校只要求學生完成一篇畢業論文,特別由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加大,在第8學期進行的畢業論文由于與找工作時間發生沖突,論文質量有下降的趨勢,更加不利于學生科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1.3 對于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整體規劃不夠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查閱文獻資料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收集、整理數據,撰寫論文,參加論文報告與答辯幾個環節才能完成,靠短短的3個月時間的階段性教學是很難完全掌握的,必須在4年的學習過程中系統地加以訓練和培養。
2 加強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2.1 加強學生專業理論及實驗課程的學習強化專業理論學習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論知識,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注重專業理論及實驗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綜合性的思考題,讓學生課后進行知識整合,對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例如“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在講到微生物生態學時,我們會讓學生考慮如何分離用于污水處理的微生物,以保護和修復被污染的環境,這些課題經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使他們走進實驗室[3]。
2.2 加強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的研究力度對于普通高校,專業課程中的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尚處于摸索階段,大多數實驗課程雖然安排了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但由于實驗儀器設備、實驗試劑以及教師素質等原因的限制,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學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僅靠一些零碎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專門組織教師研究各門實驗課程的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力求在現有條件下讓學生有較大的選擇自由,達到較好的效果。
2.3 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加速角色轉換,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是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不再是以算術級數增加,而是以幾何級數增加,因此,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把科研引入到課堂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能力[4]。錢偉長院士在談到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時候指出,教師不教課,就不是教師;教師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在高等學校,教學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對本學科清楚不清楚。教學沒有科研作為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一個教師在大學里能否教好書,與他搞不搞科研關系很大,教師上課,不能再靠背那幾本講義了,我們應該逐步完成這樣一種觀念上的轉變:教師不是教書匠,不能光教書,而要一邊教書一邊搞科研。只有教師的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2.4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通過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一方面,課外科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一般一名教師指導3~5名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教師將自己的科研課題分解為幾個小題目,每個學生做一個題目,由于課題之間有相關性,學生之間必須互相合作,才能把任務完成,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之間就會建立一種良好的協作關系;另一方面,課外科技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科研課題一般都有一定的難度,要較好地完成任務,必須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必須進行大量的實驗,期間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要能善于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剛開始教師可以多給以指導,時間一長,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有較大的好處[5];第三,課外科技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對實驗失敗的承受力,實驗過程中碰到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失敗,從失敗中尋找線索,最后走向成功。
3 近年來我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結果
通過在020332班進行的兩年多的實踐,該班級32名同學的科研能力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從發表研究論文情況來看,統計結果表明,在2004-2006三年時間里,該班級學生共發表研究論文12篇,分別發表在《食品科技》《食用菌》《時珍國醫國藥》《生物技術》《現代食品科技》等雜志期刊上,明顯多于其他專業(班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為日后從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2002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也屢屢取得好成績。在2004~2005兩年時間里,先后在“挑戰杯”課外科技活動競賽中獲全國三等獎一項,省級一等獎一項,省級二等獎兩項,校級特等獎兩項,一等獎四項;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明顯進步,很多同學在大一時由于種種原因成績不理想,大二開始接觸生物專業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生物學知識發生興趣,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我們正處在科技創新的新時代,學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將最新的學術思想、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貫穿于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以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