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角色的偏失與彌補
曾玲
論文摘要:有序高效的教學管理是促進教學活動順利實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事無巨細,服務對象多種多樣,其復雜性決定了教學管理角色的多樣性。教學管理者應當根據社會的期望和高校的職能,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適應社會需求和辦學目標。針對高校環境下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未能正確認識和重視所扮演的角色,提高素質和能力,所出現的角色偏失,擬從教學管理人員所應承擔的控制、組織角色,服務、協調角色和教育角色等方面闡述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角色的內涵拓延及應努力的方向。
論文關鍵詞:教學管理;角色;偏失;彌補
高校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態過程。如何把這一動態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合理科學運轉起來,使之達到資源高效化、過程協調化、質量最優化,是高校教學管理與實踐過程的重要內容。要實現科學的教學管理,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整體素質,才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一、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角色
教學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它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一項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不僅僅是從事日常的教學基礎建設和教學管理,更重要的是還要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和實踐環節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務管理改革。教學管理人員在高校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承擔著以下三種重要的角色: 1.控制與組織角色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是教學活動的直接組織者與管理者,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過程中發揮著紐帶作用,承擔控制與組織的角色。首先,體現為社會的控制功能。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充分融入學校的辦學定位,即保證學校辦學方向和培養人才應當符合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學校職能部門通過實施教學管理,與院(系)配合,共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規章制度的制定,以制度規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各種行為,不斷提高教風和學風等。同時,在實施教學過程,將理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合于教學的各方面,以期實現社會的宏觀控制。其次,教學管理體現為對教學活動的現實的組織功能,即充分發揮教務系統的組織功能,以現代高等教育理論為指導,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現代管理規律,根據培養對象、層次和目標的不同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資源,制定可操作并符合學校特點的各質量標準的實施細則,調動各種有利因素,有效監控教學關鍵環節,提高教和學的質量。這種控制與組織角色要求教學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完成高校教學管理的終極目標,確保高校正確的發展方向。 2.服務與協調角色 教學管理活動的柔性方面體現了為教師、學生服務,這種服務使得教書育人變成現實。教學管理工作具體涉及到專業管理、師資管理、學籍管理、學務管理和質量監控、教學研究等方面,教學管理人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與教學管理活動的客體的結合體,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務者。教學管理人員在為學校和部門領導出謀劃策,做好參謀和規范管理的同時,又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最大限度地調動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主人翁精神,同時,也讓學生享受到受教育者成才的自豪和喜悅。 教學管理人員還應是積極主動的協調者。教學管理者一是要通過自身對國家教育政策、學科發展的理解,協調好學校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正確完成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二是根據學校宏觀發展目標和近中遠期發展思路,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的協調配合,保證目標和規劃的正確方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管理人員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學校相關制度的實施,另一方面還應在不失大原則的同時靈活機動地協調各個教學環節、理順教學流程,特別是理順校、院、系三級教學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理順教師、學生之間的情緒,以確保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服務與協調的角色要求教學管理人員應提高心理素質的層次,增強主人翁意識和奉獻的精神,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科學發展。 3.教育角色 教育角色,一方面,體現在教學管理活動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方向兩方面的宏觀指導上。對于辦學方向,要求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充分體現國家教育方針,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還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與學生的終生繼續教育相吻合,力圖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知識素養和能力。基于這個基本辦學目標,高校教學管理職能首先就是制定科學的符合專業和區域行業要求的專業學習計劃,規劃專業發展和就業方向,并得以有效地教育和指導支持。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學目標的直接實施者和宏觀管理者,首先應非常熟悉高等教育教學規律,明確教學程序和教學規范,提高對業務的駕馭和處置能力,通過自身的勤做苦干,使原則與創新相結合,增強自身愛學生、敬教師的服務意識,并引導、教育人;其次在處理業務及與院系進行溝通時,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從大局、全局角度協調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意識,對于青年學生而言,明確樹立“強國、富民”而努力學習的歷史使命感,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角色的偏失和彌補
在實際工作中,多種因素造成高校管理人員承擔角色的偏失,以下結合實際分析角色偏失的原因和彌補的措施: 1.控制與組織角色的偏失和彌補 (1)控制與組織角色的偏失。教學管理工作的控制與組織功能要求教學管理者必須具有較強的控制與組織能力。在相當多高校教學管理實踐過程中,多方面因素使得各層面和教學管理者內部對控制角色和組織角色的認識存在偏失。 一是決策層領導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角色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并未真正意識到其首要角色是起控制及組織作用,產生了角色認知上的偏失,導致長期以來高校存在“重教學、輕管理”的觀念和現實,認為只有教師才是教學工作的關鍵因素,對教學管理隊伍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有的領導甚至漠視教學管理工作,片面地認為教學管理僅是一項簡單的事務性工作,談不上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這種意識的誤導下,對教學管理人員的職責隨意調整,對崗位人員任意調換,不遵循教學管理工作的特點與延續性,導致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常常不穩定,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另外,未重視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理論及業務培訓,提升其業務素質,相當部分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發展潛力缺乏,加之工作緊張度非常高,而政治待遇、利益分配和職稱評定方面卻不如其他崗位,導致待遇與工作付出不平衡,干長干短一個樣,干多干少沒區別,干好干壞大鍋飯,職位多年得不到晉升是普遍現象,未能發揮教學管理人員的主體性,未能真正體現其控制角色及組織角色的作用。 二是部分教師歧視教學管理工作,認為只有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較低的人員才去從事教輔工作,有能力上課的教師擔任教學管理人員則是屈才,這更是對教學管理角色的一種認識偏失。
三、結束語
教學管理人員在高校教職員工隊伍中所占比例較少,卻是一個特殊而不可或缺的群體。教學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教學管理人員只有正確對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在教學管理中激發出強大的工作熱忱和職業認同感,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學校辦學影響力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