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對節奏的理解
來源:投稿網 時間: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是其重要環節。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任何音樂都不能與獨特的節奏分開。學生在舞蹈、樂器、歌曲等活動中,首先是節奏,所以在小學音樂課上,節奏訓練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節奏是學好歌曲的前提。但節奏訓練相對無聊,如果此時沒有一定的教學方法,學生就很難感興趣。因此,我嘗試了很多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地參與節奏訓練,并對其感興趣。以下是我近年來對節奏訓練教學方法的總結。
一,兒歌法
在教學中,一些難記的樂理被編成兒歌,學生很容易接受,因為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一開始都會知道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幾個常用的時間值從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音符、四音符和八音符。讓學生知道這些音符的相關性和差異。
比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改編成了這樣的兒歌:
四分音符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八分音符
別看四分比八分大
四分音符要唱一拍
八分音符只唱半拍
如此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另一個例子是,當教學中附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時,可以使用以下兒歌: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加個圓點要記清楚,
四分音符加一個圓點,
一拍加半拍。
八分音符加圓點,
是半拍加半拍。
這種教學把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變成了優美易記的兒歌,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學習也不再被動。
第二,像聲詞模仿節奏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老師總是在黑板上寫幾個節奏,讓孩子拍手或拍桌子,用拍桌子。“da”形式讀取,如:2/4××︳××︳×—‖它的形式比較枯燥,學習dada︳dada︱da—‖學生不感興趣,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那么,我該如何把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學生容易學習和接受的呢?
從學生的生活中找到音樂,讓學生有興趣,增強學習的欲望。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熟悉不同的學生“象聲詞”讀、拍,這種方法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學生在學習節奏時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
⑴××|××||讀作:咚咚(模仿心跳)
⑵××讀作:滴答(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⑶×××讀作:達達(模仿馬蹄聲)
⑷×××讀作:咚咚(模仿敲門聲)
⑸××××讀作:沙沙沙沙沙(模仿小雨的聲音)
⑹××·|××·||讀作:滴滴滴滴滴(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⑺×·×讀作:知·(模仿知道鳴叫的聲音)
低年級學生對節奏的理解是最基本的階段。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如果把要掌握的節奏和生活聯系起來,就會更簡單。這些聲音是孩子們熟悉的,所有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更有熱情,課堂的活動也會更高。通過這樣的持續訓練,學生在多次訓練后不會感到困難,相反,孩子們會感到非常有趣。課堂氣氛舉手回答問題。
三,劃拍法
在小學生的過程中,有一種特定的形象思維方式轉變為抽象思維的主要形式。在熟悉了低年級的基本節奏后,你可以學習更復雜的節奏及其應用。
例如:
⑴××│××××│××│×─‖
走走走,滴滴,走走慢走,走慢走。達達─
⑵×·×│×·×│××××│×0‖
知道了知道了滴走空了
達達達
這種方法有很強的節奏感,也是音樂課常用的方法。
四、創造節奏
經過一定的學習,學生對節奏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可以使用一些打擊樂器或動作來大膽地創造或創造一些節奏。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想法,或者幾個孩子一起創造,通過合作學習,討論,會有不同的收獲。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充分發掘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五、用打擊樂器創作節奏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打擊樂器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興趣。
首先,讓孩子充分了解打擊樂器,會很好地演奏樂器,對樂器有一定的了解,充分發揮孩子的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孩子的創作想象力,用各種打擊樂器創作節奏,伴奏歌曲。
通過課堂實踐的學習,學生的興趣不斷提高,對節奏有一定的掌握。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將復雜的內容概括為簡潔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音樂,創造音樂,讓學生熱愛音樂、音樂和音樂。
綜上所述,學習節奏是唱歌、舞蹈、視唱、器樂、欣賞等音樂學習的基礎。只有學好節奏,才能學好音樂。學生學習節奏時,只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從課堂的每一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才能準確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這些都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我在學生身上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有一些不足。相信在新課程的指導下,只有不斷嘗試新的教學風格,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才能享受到創作帶來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