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穩定的離岸人民幣回流渠道?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2-26 10:00:07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面臨的挑戰。
目前,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已有一定規模。兩會期間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然而,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需要進一步增長。如果擴張,仍有幾個制約因素需要突破。
首先,香港的人民幣資本池需要進一步擴大。為了在香港進一步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必須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幣資產。足夠的人民幣資本池是確保人民幣投資產品定價有效性和交易流通的關鍵。根據德國銀行目前的預測,香港將在2011年發行1500億元人民幣債券。然而,根據國際經驗,只有當債券市場規模達到3500億美元時,大型國際機構投資者才能獲得可接受的流動性和定價效率。特別是對于即將發行的人民幣計價股票,香港的人民幣規模確實有點害羞。
第二,香港人民幣的應用渠道有限。隨著香港人民幣存款的增加,人民幣在香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也在增加。然而,目前人民幣的應用渠道特別有限。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海外投資者愿意成為人民幣資產的持有者,但不愿意借用人民幣債務。具體來說,沒有機構愿意提供人民幣貸款,而在跨境貿易結算中,進口支付人民幣的交易占80%以上,進口支付和出口支付嚴重失衡。另一方面,債券作為以人民幣計價的主要金融產品,也被稱為零食債券,因為它們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這樣,原則上,當香港的日常消費不能使用人民幣時,人民幣的保存和增值已成為許多人民幣投資者的擔憂,這將極大地限制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
第三,海外人民幣回流問題依然存在。目前,中國遵循內外分離的離岸市場模式,嚴格限制資金回流。海外人民幣回流渠道只有三個:允許海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合法渠道和小QFII(合格的海外機構投資者)。由于擔心熱錢,小QFII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正式批準。目前的問題是,為了開發大規模、多品種的離岸人民幣產品,必須有一個暢通的人民幣回流渠道,以促進產品的發行。但是,如果回流過度開放,可能會給大陸外匯儲備帶來壓力,增加外匯儲備的對沖成本;此外,由于香港的利息低于國內利息,套利行為的存在可能會導致資金的大規模變化,從而影響大陸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回流渠道不能得到平穩控制。但是,如果沒有平穩的回流渠道。因此,目前的問題是如何建立穩定的離岸人民幣回流渠道,不僅可以帶來一定的投資回報,而且不會對大陸金融體系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四,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風險的在岸化和蔓延。1月13日,央行發布了2011年1號文件《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國內機構直接投資境外項目和企業。這表明,資本項目在十二五開始時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這確實有利于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和人民幣的國際化。然而,隨著資本項目的逐步自由化,試圖建立人民幣離岸和兩個平行、相互隔離的市場的可能性將非常小。雖然我國目前采用的離岸市場模式是分離的,但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的分離只是相對的,兩者之間也可能發生資本轉移。很難監督它。例如,在十多年前的東亞金融危機中,政府無法有效控制香港和大多數資本流動。一旦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的分離,它們將轉移到整個在岸金融體系。迫切需要國內和香港的監管機構有足夠的監管能力來控制離岸市場的風險及其發展過程中對國內貨幣和金融的影響。
第五,香港自身的制度瓶頸。目前,香港的金融市場在人才聚集、健全的法律體系、制度安排和監管方面都優于上海。它是上海學習的榜樣,但學習也意味著趕上的可能性。特別是在上海正在準備的國際版本中,未來香港和上海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實現,離岸和在岸之間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從長遠來看,由于香港與美元相關的聯系匯率制度,其宏觀金融必須受到美國金融政策的制約,但實體經濟的運行與中國大陸密切相關。當中美經濟周期不一致時,香港宏觀金融政策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嚴重時可能導致其經濟困境。此時,當上海發展其獨特的人民幣業務和美元離岸業務時,香港的優勢將越來越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