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育
試析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論文摘要 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社會問題,其成因既有社會制度上的根源,又有經濟動因。為解決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承認并實現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受教育權既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的積累途徑,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服務與管理途徑。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應當在公平合理的基礎加以解決。論文關鍵詞 流動人口 隨遷子女 教育一、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現狀及原因(一)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表現 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7%,流動人口中以農民工為主體。豍這些規模龐大的農民工隊伍,還逐漸凸顯出一個新的特點,就是拖家帶口:核心家庭式的流動。由此,衍生出隨遷子女如何接受教育這一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這些流動人口中,隨遷子女則有3000萬以上。他們當中,失學率卻高達9.3%。近年來,農民工子女教育難的問題,雖然逐步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教育部門及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是并沒有取得根本的改觀。綜觀以農民工為核心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關于地理教學中的人口與環境教育
人口膨脹、環境惡化是當今世界困擾全人類的兩大難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其嚴重性日益突出。加強對學生的人口與環境教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人口的地理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以下三方面的教育:一、用數字喚起學生的憂患意識如在講我國的土地資源時,我們應該既講優勢又講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土地資源遭受到驚人的破壞。1981年與1957年比較,我國耕地凈減少149500km2,是世界上減少耕地最多的國家之一。由于濫伐森林,土地失去大面積森林的保護,目前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5×106km2。水土流失給國家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據測定,僅黃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帶走的氮磷鉀約4×107噸。建國40多年來,我國沙漠面積增加了約2×105km2,即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670km2的速度增大而居世界之首。當前人類的環境日趨惡化,如不及時控制,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嚴峻的現實,觸目驚心的數字,喚起了學生的憂患意識,使大家意識到我們再也不能坐等災難臨頭、生靈涂炭,必
關于“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變動對教育的影響等
特別關注 “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變動對教育的影響 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日前公布,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本次調查數據反映了中國人口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尤其是人口變動將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教育將如何應對新的局勢…… 學齡人口大幅減少 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10年前下降6.29個百分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由于我國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流動人口大幅增加 流動人口的數量在過去10年里大幅增加,已超過2億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其中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增加10036萬人,增長82.89%。這主要是多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和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流動人口大量增加。 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程度有所降低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
學齡人口減少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淺析
摘要:日本人口出生人數自1970年代初期經濟完成起飛之后開始持續減少,對于因應經濟起飛時期高速發展壯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形成極大的生源沖擊甚至經營危機。由于少子化帶來的就學人口減少,各高等院校不得不提高升學率、變通入學程序,包括開拓國際市場等等,采取各種措施滿足招生需要。而由此造成的教育質量低下乃至教育目的的迷失,無疑為教育發展埋下更加深刻的危機。關鍵詞:少子化;高等教育;升學率;招生;辦學質量日本人口出生人數自1970年代初期經濟完成起飛之后開始持續減少,當初每年高達200萬余的出生人口數經過30多年的變化,變成了目前每年的110萬人左右規模,降輻達到54%*1。同期特殊出生率也從1971年的2.16降低到1.29,遠低于人口更替水準的2.07*2,日本人口呈現高度負增長,成為世界上最典型的少子化國家。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自然資源短缺和不足的國家,之所以能成為當今為數有限的發達富裕國家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高素質人力資源是關鍵和要訣。然而,少子化現象所造成的總體人口規模萎縮以及對家庭結構和地域的年齡構成的負面影響,正在對日本賴以發展的根本形
我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淺談
摘要流動人口子女是我國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邊緣群體。在高速城市化帶來人口大規模流動以及戶籍制度和教育體制滯后的背景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漸嚴重。1 我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具體問題 1.1 城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態度 對城市流動人口實行管理與教育的主體是城市政府,城市政府的政策取向、現實困難等無疑是影響和造成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狀況的最主要因素。 (1)在一部分城市,一直把流動人口看作到城市來做幾年就會回到鄉下去的過渡人群,而絕不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狀態就決定了這些城市在解決城市流動人口包括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上態度消極被動。但實際上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很多城市的流動人口調查顯示,流動人口在城市長期生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的流動人口在城市里生活時間是十幾甚至二十多年了。“流動人口”的說法過于強調其不穩定性,本身容易給城市管理者一種誤導。 (2)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缺失,《義務教育法》所規定的:“義務教育事業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即當地政府所要解決的僅是向適齡兒童普及義務教育以及按照戶籍學生人口數量把教育經費預算由當地區下撥到學校。而流入人口沒有當地戶籍,所以當地政
淺談學齡人口變動視角中的初等教育發展分析
論文關鍵詞:初等教育;學齡人口;新視閾論文摘要:學齡人口數量不斷變動在給初等教育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初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契機。我們要利用這一契機,合理布局、提高質量,大力發展初等教育。由于育齡人口呈下降趨勢而導致的生育水平急劇下降以及人口再生產慣性作用和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導致學齡人口數量不斷的變動。當學齡人口波峰到來時,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增部,容易導致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當學齡人口波峰過后,又容易導致教育資源不同程度的閑置。因此,對于初等學校布局的調整和一些學校的關閉頗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一、初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1.農村初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第一,服務半徑偏大。對于學校而言,服務半徑越大,服務人口越多,學校的辦學規模就越大,辦學效益就越高。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服務半徑超過一定的程度,就違背了就近入學的原則,學生上學十分不便。據楊延寶對江蘇省北三縣15個鄉鎮的調查結果表明:1200名小學生中,服務半徑超過2.5公里的占40%左右,超過5公里的占10%左右,顯見,有許多學生上學十分不便。在寒冬季節和刮風下
淺談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探究
論文關鍵詞: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及對策論文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以至于城市流動人口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義務教育問題,如教育機會不均等,情感教育的匱乏,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我們須從政府、學校、家庭等方面來探尋解決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途徑。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產生了大量的流動人口。據統計,2009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適齡人數已達到997.1萬人,對于這些城市流動人口的子女來說,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教育,而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還不能與城里的孩子擁有同樣的教育機會和教育水平,因此,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日益引起政府和有關專家的關注。一、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現狀流動人口子女是伴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數量多,分布廣,其義務教育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
對于人口紅利漸失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探究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以及“用工荒”現象的出現,勞動力無限供給帶來的人口紅利時代漸行漸遠,我國已開始進入后人口紅利時代。目前,出生于20世紀80、90年代的新生代農民工已逐漸成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通過職業教育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產業素質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從而實現人口紅利二次開發的關鍵。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政府、企業及其他社會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充分發揮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論文關鍵詞:人口紅利;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經濟增長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已接近1.78億人,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十二五”時期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期,人口老齡化形勢會更加嚴峻,預計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6.7%,依照人口年齡結構的標準,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再加上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適齡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呈現下降趨勢,勞動力無限供給帶來的人口紅利時代漸行漸遠,我國已開始進入后
試析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從農村向城鎮家庭化的舉家流動、遷徙成為當前社會變遷的一個突出特點,由此衍生出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也日漸突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流入地的學校條件限制,更有政府支持不夠以及現有的制度壁壘阻隔。為此政府必須從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大解決力度,流入地學校也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家庭也必須承擔起正確的教育功能,以使之早日解決。[論文關鍵詞]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對策 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是伴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產生的。這里的流動人口子女主要是指戶籍在農村,并且在城市中從事生產性和服務性勞動的“農村外出就業者”的子女,年齡范圍界定在6~16歲之間,即在義務教育范圍內的這部分孩子。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指跟隨父母進城,在城市中的各類學校學習的這部分孩子,他們又被稱為“流動兒童”。 一、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教育 1.貧困的家庭條件,直接影響孩子的教育。家庭作為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對子女正常的社會化進程和人格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與城市正常家庭相比,流動人口子女在城市接
關于談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的方法與效果
隨著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作為“三為主”首位的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如何適應不斷發展的工作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真正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發揮功能,取得最佳效果,筆者認為:方法關乎效果。本文僅就此談幾點體會。就其方法而言,應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為目標,實現最佳的宣傳效果。也就是說,在人口計生的宣傳工作中,要構筑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教育框架,不斷創新宣傳手段,滿足育齡群眾的生育文化需求。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人口計生宣傳教育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利用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模式,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加大對全社會的人口文化宣傳力度。方式方法上要有所創新,要在不斷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避免簡單化、概念化的宣傳方法,使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質量、增加內涵、創造精品,滿足育齡群眾日益增長的生育文化需求。注意把宣
論我國人口問題與教育的關系
摘要30 年來,我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人口問題仍是當前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國的人口問題具有人口總數仍然偏多,人口素質偏低,人口結構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等特點。人口問題對教育造成的影響主要反映在人口膨脹對教育的壓力、人口波動對教育的沖擊、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的影響、人口流動對教育的挑戰與人口分布不均對教育的制約等方面。教育對人口問題的約制作用,表現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必由之路,包括推廣優生學提高先天素質,發展教育加強后天培養等;是控制人口膨脹的重要途徑,包括通過教育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和生育選擇,實施人口教育培養他們對家庭計劃生育的理智態度與責任感,以及通過教育促使人口分布漸趨合理等。關鍵詞人口問題;教育影響;教育約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30 多年來,累計少生4 億多人,節約了9 萬多億元撫養費用,有力地支持了經濟與教育的發展。但由于人口發展的慣性,人口問題仍舊是我國當前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研究我國人口問題的狀況及其對教育的影響,探討教育約制人口問題的思路與對策,對于促進人口、教育、經濟,乃至
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變遷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摘 要】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以來,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從隱性、凸現、認定到明晰,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間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軌為市場經濟體制,特定的時代背景決定了解決此問題的長期性與復雜性,政府也在特定的階段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解決這一問題。但由于我國長期存在的二元戶籍制度和現行教育管理體制,以及地方政府、學校、家長各方的利益沖突,導致政策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國家出臺的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變遷過程,分析政策出臺的背景、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合理的政策建議。【關鍵詞】義務教育政策 戶籍制度一、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變遷20世紀80年代末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控制農民流入城市的規定,再加上戶籍制度的實施,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處于隱性階段。1989年以后,我國農村勞動力開始了大規模的跨地區流動,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凸現。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有關政策法規中沒有涉及到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流動人口“家庭化”趨勢顯著,社會各界有關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教育
農村人口變化對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
[摘要]農村義務教育適齡人口持續減少的態勢,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對湖北省農村相關方面的調查表明,農村學齡人口變化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師資隊伍建設面臨“超編與短缺并存”的矛盾;造成規模“過大”與“過小”并存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要做到:堅持公平優先,實現農村和城鎮義務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合理調配,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實現對農村義務教育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證高質量的農村義務教育目標的實現。[關鍵詞]農村人口;義務教育;資源配置隨著計劃生育效應的日益顯現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這一方面為實現全免費的、高質量的農村義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對現有的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進行調整,包括對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供求矛盾的調控。因此,需要充分把握農村義務教育適齡人口的現狀和變化趨勢,以便對農村教育結構網點分布作切合實際的調整和規劃,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投資的效率。研究通過對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的適齡人口變動趨勢和教育資源配置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針對農村學齡人口變動背
農村人口流動條件下的教育供給模式
[摘要]農民工流動引發當前流動人口條件下的農村教育供給問題。農村義務教育的免費提供,不能解決農村中擇校問題,以及農村教育承擔比城市教育高的機會成本與高風險問題。本文認為教育供給的形式應該是流動性好的貨幣近似物,即教育供給以教育券的形式發放給學生,這能使教育資源產權得到充分鑒定。教育券的終身制與實名制設計保障學生自主選擇學校與接受教育時間,使教育資源通過競爭得到優化配置。[關鍵詞]農村人口流動教育供給博弈 一、人口流動下的農村教育需求 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7.5億勞動力參與全球分工體系并提高其邊際報酬的過程,尤其是農村勞動力不斷從農業轉移到其他產業,從而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①,至2006年末,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②為53100萬人,其中外出從業勞動力③13181萬人,其中男性占64%。日本從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5.6%、26.8%、65.5%,而我國的從業結構為49.1%、21.6%、29.3%,因而未來我國從業人員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還會大量減少,第三產業就業的比重將會大量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在城市的滯留時間越來越長,舉家流動
淺談女性教育之人口和諧之“族”
【摘要】人口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而目前人口問題仍然面臨許多困境與挑戰。女性教育是解決眾多人口問題,達到人口和諧的“族”點。文章從這一認識出發,闡述了女性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今后女性教育如何才能健康發展,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關鍵詞:女性教育;人口和諧;人口問題Abstract: harmony of the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ocial harmony, while the current popul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emale education is the solution to many problems of the population to the population of a harmonious "tribe" point. In this article, awareness, education of women on th
論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與和諧社會發展
【摘要】當前城市化的發展促使了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隨之而來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教育公平問題,這涉及到社會公平,關系和諧社會的建設。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難的問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關鍵詞】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公立學校一、提出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日益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不斷地涌入城市,這既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又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結果。伴隨著他們的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環境的改變,由此引發的問題有很多很多,而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流動兒童隨父母進入城市,教育問題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可以說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勞動力流動的副產品之一。中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沒有針對時代的變化,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傳統模式。其結果導致了流動兒童的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兩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大量的適齡兒童面臨失學的窘境。公立學校高額的借讀費讓農民工望而卻步;“打工子弟學校”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爭論仍在
對當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與和諧社會發展問題探討
摘要:當前城市化的發展促使了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隨之而來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教育公平問題,這涉及到社會公平,關系和諧社會的建設。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難的問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公立學校 Abstract: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cities, followed b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fair, which involves social just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Gove
美國流動和遷徙人口的教育法律與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摘 要:文章介紹了美國流動和遷徙人口的教育法律,其中保護流動和遷徙人口的受教育權是保護遷徙自由權的重要內容,其憲法依據是“優惠與豁免條款”和“平等保護條款”。而新遷入人口必須在滿足一定的居住條件之后,才能獲得遷入州居民的教育權利。為了解決和協調好人口流動和遷移中各個方面的教育利益,我國應該把遷徙權寫入憲法,并改革戶籍制度。關鍵詞:美國;流動遷徙人口;教育法律;遷徙權;受教育權如何協調人口遷移和流動中各個相關方面的教育利益,保護好流動和遷移人口的受教育權,維護人口流入地常住居民的教育利益,是分權教育體制下所有國家和政府面臨的共同問題。根據教育責任劃分的受益原則,分權財政體制下或者聯邦制下一般實行分權化的教育體制,單一制國家的地方政府或聯邦制國家的州及以下政府首先承擔舉辦和管理教育的主要責任,在地方政府無力承擔這一責任的情況下,才由州或者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分擔辦學責任,這是教育投資效率的要求。在這種體制下,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和享受公共福利的權利是對等的,每個家庭或者個人在居住地納稅的同時,接受居住地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務。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常會發生勞動力
高等教育大眾化對農村人口流動的影響
[摘要]高等教育對農村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和農村職業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高等教育大眾化一方面成為農村人口流動、農村職業地位提升和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等方面的積極動因;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城鄉之間的天然差異和制度性障礙等因素的影響,高等教育大眾化也給農村社會流動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農村;人口流動Abstract:The influence on countryside by higher education is mainly shown in such aspects as rural people flowing to city ,the rural occupation status being improved,and so on.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active factors for rural people flowing to city, improving rural occupation status and devel
上海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90年代以來,上海的流動人口增長很快,據最新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流動人口總數已經達到349萬左右,以家庭為單位的流動形式在增加,外來人口中的少年兒童人數也越來越多。與城市本地兒童一樣,流動人口中的少年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得到關懷、照顧和良好的教育培養,但是他們作為流動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權益容易被忽視。再過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時間,這些外來人口中的少年兒童都將逐漸長大成人,因此,關注流動人口中少年兒童的問題,不僅是對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更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負責。在知識經濟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方式的今天,教育直接關系到一個人能否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九年制義務教育是中國的教育法規之一,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同樣應受到重視。本文主要探討上海流動人口中的少年兒童受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源,并提出解決的對策思路。二、現狀與問題根據上海市1997年第六次流動人口抽樣調查的資料,全市237萬外來流入入口中,15歲及以下的少年兒童有19萬多人,流入人口中少年兒童和在校生約有34萬人(這里的兩個數字均包括15歲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