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用故事教學輔助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的實踐與分析
沈月娥
論文關鍵詞:故事教學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
論文摘要:英語是小學教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小學英語教學相對比較基礎,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看似簡單,但要想要讓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得到良好的效果,單純地死記硬背是不夠的,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水平。本篇文章就故事法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向,通過聽和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入技能,通說和寫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出技能。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比較側重于聽和說的能力的培養,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而且符合語言的學習規律。同時,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關鍵的,英語認讀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一、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認讀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當前,大多數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英語認讀能力都不足,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英語基礎薄弱,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對英語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認知,掌握的詞匯更是寥寥無幾。其次,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具有比較強的形象思維,但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差。第三,許多小學老師側重于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對認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第四,面對一門新的語言,學生沒有積極學習的興趣,雖然他們有好奇心,但是沒有耐苦性和專注性。因此,針對小學生愛聽故事的事實,將故事教學法引入到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中有著非常大的必要性。 二、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認讀教學中的應用 故事教學是英語教學方法中教學效果很好的一種,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夠使教學內容得到優化,強化學生的語感。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能夠將一些沒有聯系、枯燥的單詞或者句子經過串聯以后組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那么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增加,進而對英語信息的吸收量也就會增大,使學生的語感得到培養。 (一)編合適的故事 所謂合適的故事是指與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在低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之內的故事。比如在進行May Icome in 、Come in ,Please、lazy、sorry 等句子的講授時,可以將這些句子串聯成一個小故事:一個學生在進教室之前站在教室門口說May Icome in,老師問到你為什么遲到,學生回答睡過了,老師生氣的說:you are very lazy!Come in ,Please。這樣將生活中具體的例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調動起小朋友的積極性,同時還學會了這些句子和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