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進行高中英語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思考
沈永銘
[內容提要]在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語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和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正符合這種趨勢。筆者順應形式的發展,進行了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這種整合教學模式是以文本書籍、光碟軟件、網上資料三大資源為基礎,以學生自學和合作學習為主體,培養他們的存儲能力、檢索能力、多媒體表達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協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美感,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型的人才。
[關鍵詞]網絡環境;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一、引言
在步入21世紀的時候,全世界的教育都面臨著變革的任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內容是:新的一代要學會求知(learn how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 how to do);學會合作(learn how to live to get her);學會生存(learn how tobe)。全世界的一個共識是:一個個體在新世紀中發展的水平越來越取決于迅速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前言中指出:“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使學生學好和運用好英語這一對外交流的工具是擺在我們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場教育革命的精髓之一是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的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去獲取知識,學生上升為教學諸因素的中心和主體;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也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在這世界教育理念變革之際,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勢不可擋地進入了教育領域。這勢必或已經在催化著這場教育革命,在加速著教師和學生以及教和學的角色的轉變。在這樣的形勢下,我一直在嘗試和思考著: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利用電腦和網絡技術改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培養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型的人才?
二、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式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差別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的高中英語教學基本上還是根據行為主義理論,強調的是刺激----反應的對應關系,教師的作用只是起到一個外部刺激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學生的內在心理反應。這種根深蒂固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在學習過程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上,學生成了知識的灌輸對象。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另一方面,“統一式”授課也是弊端之一,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差異的要求,無法因材施教,因而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量也是極其有限的。
課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慮到各門原分列課程之間的課程目標、教學與操作內容(包括例子、練習等)、學習的手段等課程要素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當這些互相滲透和補充的重要性并不突出,或者已經非常自然,到了潛移默化的程度時,就沒有必要專門“整合”了。反之,就需要強調“整合”,通過課程整合將這些課程綜合化。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而是國內外計算機學科教學與應用長期探索、實踐與反思的結果。但是,盡管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幾乎已被全世界所公認,在學校里相對的投入也很大,計算機卻始終是“游離于教學的核心以外”。學校的主業,即各學科課程的教學,沒有享受到多少計算機帶來的效益。但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理論探索,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近幾年來,更被看做是改革我國傳統英語教學弊端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內對課程整合比較主流的理解是“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種觀點將課程整合的重點放在CAI,即計算機輔助教學上。它突出計算機作為工具,去輔助各傳統英語學科的教學。在做法上,該課題強調3個要點:一是軟件方面尋求合適的教學平臺,提倡教師利用現有平臺;二是相應的教師培訓;三是在教師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檢索、師生交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實施課程整合。從整合的目標價值觀看,這種觀點看重的似乎是被輔助的其他各學科教育(包括突破難、重點,提高教學效率乃至改變教學模式),而非信息技術教育本身。
而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是以利用文本書籍、光碟軟件、網上資料三大資源為基礎,強調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體,培養他們的存儲能力、檢索能力、多媒體表達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協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美感。總的來說,整合從目標價值觀看,主要著眼于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英語(下)第二十單元的對話“Weather”這一課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分組布置好課前學習任務:
(1)要求全體學生運用教學軟件,例如:金山詞霸,東方快車等,首先查出一些有關天氣、氣候和殘疾人等話題的詞匯進行預習。
(2)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分工,到網上尋找有關天氣、殘疾人的困難等話題的資料和世界主要國家城市的天氣情況。
(3)要求學生歸納表達詢問天氣狀況的常用交際模式。
(4)要求學生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時請老師或小組的同學討論幫助解決并記錄在個人文件夾上。
(4)最后要求學生把讀到的和查到的東西通過小組合作制作成學習任務網頁。
然后,由我歸納總結學生的網頁和主頁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再由學習小組集體評議每個小組網頁的質量和藝術性,當然,這種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后,我再布置下一節課需要完成的有關科學家霍金、音樂甲貝多芬和張海迪等殘疾人成功事例等話題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每人用英語在主頁上交流對霍金、貝多芬和張海迪等身殘志堅的殘疾人的看法或體會。
整合課程要求以單科為主線,其余學科為發散點或支撐點共同組成綜合性課件。并由學生們自己完成,學生們完成工作后,進行綜合討論評價,打通學習小組間知識的局限,讓每一個工作小組在評價別的小組工作的過程中全面掌握資源庫中的知識。評價時需要作評定記錄。這種整合教學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理念,它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能力評價、協作學習、師生關系等方面都有發生了質的變化,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思想。 三、互動學習模式是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核心思想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這大大妨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限制了教師的知識空間。新的教學模式不但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給教師在專業知識上、信息化素養上、知識范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學生創造思維的不斷發展,教師也從學生活躍的思維浪花中體會、感悟和學習到非常規的思維方式,進而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教學和研究能力的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學生間的交流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英語的常規教學中,學生的知識信息主要來源于教師,學生的學習交流一般都是在課后與放學這一段時間內進行,而大多數學生都是以本族語為主進行思維。而在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中,網絡就為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首先教會學生在一些網站,如www.hongen.com.www.pen12.com等的BBS上留言,把他們學習中的問題放到網上去,讓同學、教師或其他人為他解答問題。他或她也可以通過閱讀、查找資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問題,當他為別人成功地解答好一個問題的時候,心理就能品嘗成功的喜悅,他就會產生歡樂和成就感。特別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他們平時見到老師都會臉紅,更談不上向老師提問了;而在網上,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了。為了便于交流,我教會了學生上網用英語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網站去和同學、網友用英語進行交談,這樣學生們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各類知識。用英語聊天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語用能力也逐步提高,這對于學生們的協作學習也很有好處。另外,互聯網技術也縮短了學生在放學后的距離,當學生在學校還有問題沒有解決時,可以存放在個人主頁上很方便地與同學和老師進行相互交流。
四、英語網絡信息化教學方式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是一種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的特點為:信息資源永遠是開放的;傳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知識是跨越時空限制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課程整合教學過程是:開放性與全球化、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的有機組合。這寫特點恰恰迎合了人本主義和素質教育的倡導,這也說明,一旦網絡環境下英語課堂教學組織起來,必須帶有松散性、不確定性、難控制性,在不脫離學校模式、班級模式的課堂形式下,這種教學設計,的確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嘗試。由于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是利用現代技術學習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因而在要求學生學習好英語課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提高學生的電腦技術水平。接受了網絡信息實驗班的學生們在學業水平上有較大的提高,而在信息化素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方面遠遠超過一般的學生。從本學期的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成績上看,網絡信息實驗班的學生們已經達到和超過了我原來設想的教學計劃。學生們不僅在信息化素養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在學習成績上也超過了普通班的學生。他們學會了計算機的常用操作和運用,學會了制作學習網頁和個人主頁,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如何利用計算機進行英語的學習和在網上使用英語對所需信息的搜尋和處理的方法。一學期來,在英語學習成績方面,網絡信息班的學生的成績比起普通班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實踐證明,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引入網絡環境,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地感受世界,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他們不僅能學到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
五、對高中英語課程整合的思考
思考一、遇到困難和問題。
試驗中我發現,傳統高中教育不論在教育理念、課程設計上還是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上都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教育體系,近代教育理念雖然使其變革了許多,但由于其教學模式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夸美紐斯班級講解授課制,因而它的歷史慣性仍然很大。信息化教學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準確的評價信息化教學的成績?其中包括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綜合素質能力、信息化素養、道德品質、教師的教學能力、文化素養、師德以及敬業精神等,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和評教問題。
思考二、教材問題。
整合課的形式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創造教育資源,教育是通過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通過網絡學習文化課知識,問題是整合課要求打破各學科間界限,而且大部分知識來自教材以外,因而教材和資源的銜接具有跳躍性,學生很難把握,學科系統將很可能因此被打亂。現在的每個學校的英語學習都是以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語教材為主,而現行的教材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網絡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就是以單元教學為主,而不是以課為教學單位,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相應的教材,這就給教師的授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思考三、軟件問題。
現在我們在英語學習上的軟件還是太少,好的軟件更少,大部分都是以題海戰術為主。另外,掌握網絡信息化教學畢竟不像操作錄音機和錄像機那么簡單,它需要掌握一些計算機操作知識和有相應的網絡知識,這些知識也不是兩三天就能學會的,這也制約了網絡信息化學習的應用。
思考四、現代外語教師要做到的六個“三”。
一是要掌握三種語言與文化:中國語言與文化、外國語言與文化、計算機語言與文化;二是要掌握三種理論:教育理論、語言學理論、快文化交際;三要掌握三種媒介:大媒介(電子系統)、小媒介(幻燈、投影、錄音等)、綜合媒介(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結合構成的信息網絡);四是要掌握三種技術:編制技術、使用技術、維護技術。五要掌握三種方法:教學方法、科研方法、創新方法;六要具有三種個性品質:勤奮、思索、創新。(南國農教授)總之,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外語教師海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這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證。
雖然在整合的實踐中遇到了諸多的問題和困難。計算機及其網絡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經濟模式和文化觀念,同時對高中英語學習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是任何一種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都是無法相比的教學模式。它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課程整合教學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學校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必將對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造成沖擊并產生深遠的影響!時代呼喚發展,教育呼喚改革!
[參考文獻]
1、葛萍::現代教育技術和外語教學.[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2、王旭卿:從PowerPoint97看積件思想.[J]中國電化教育1999年第4期。
3、桑新民、張倩葦:步入信息時代的學習理論與實踐.[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教育技術在線((98、4、23_
6、王治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體現更完整意義的目標價值;[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7、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8、史興松:網絡教育利弊觀.[J]外語電話教學,200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