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與研討
張志國
摘要:本文從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思路入手,分析了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提出了過程教學法理論及實施策略,并提出了過程教學法和結果教學法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 初中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結果教學法
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然而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嚴重忽視了寫作訓練,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寫作教學效果,而提高寫作教學效果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參與度,讓各類學生都能親身經歷合作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2.更新寫作教學觀念,優化寫作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基于這種認識,筆者把過程教學法引入了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
一、過程教學法理論
近年來學者們開始更多地致力于注重過程寫作教學的研究。這種教學把重點放在關注學生本身及培養學生寫作過程中各種策略的運用和認知活動上,如:“觀察、描寫學生的寫作過程;在寫作前和寫作后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在完成某項寫作任務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各個階段出現的問題;系統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歷史性的分析從而發現其發展進步的軌跡;從人文的角度研究寫作教學的過程”。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支持性的寫作氛圍,在寫作的不同階段指導學生練習寫作,讓他們在反復的寫作與修改中開拓思路、完善文章,教師的指導應貫穿于整個過程直至最后成文。
二、過程教學法策略
1.寫前活動。寫前活動包括教師引入、學生小組討論和寫提綱。在寫作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寫的動機,教師宜多設問題情境,盡最大可能使所寫的東西有意義,使學生產生一種表達的欲望,與潛在的讀者溝通信息和情感。
2.獨立起草。這一階段是寫作的主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將構思的結果草擬成稿。初稿本身也是一個構思過程,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寫初稿時盡量放開去寫,不必過于顧及表達的外在形式;并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寫作活動,像教練員親臨球場指揮一樣,隨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指導。
3.小組討論。完成初稿后,由小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協商,交流觀點,互相修改。
同伴之間的討論和修改,可將初稿發展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成品”。在這一階段,學生首先應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內容上,例如文章的引言、中心、結束語等,而至于語法、拼寫、標點符號等問題則在后一步處理。事實上,學生往往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寫出內容更加充實、結構更合理的第二稿。而教師的作用則在于牽引學生并提供適時的、必要的幫助。
4.改寫初稿。通過小組討論,根據其他同學提出的意見,每位學生對第一稿的內容加以修改。在這個環節,教師簡要傳授修改策略,并要求學生檢查語法、拼寫等錯誤。 5.教師反饋。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可通過細心觀察,總結學生當中出現的典型問題,然后及時向學生提供指導性的反饋。值得注意的是,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評改作為一個中間環節,而不是終結環節,不應該把學生的初稿當作最后定稿而作出一次性評斷。
6.最后修改并定稿。教師評改的有效性取決于學生是否對評改后的作文作出反應,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反復修改作文。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環節,在作文修改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語言知識得以鞏固,寫作技巧也隨之增強。修改后的文章可以在課后收集,并引進競爭機制,張貼優秀文章,小組之間進行評比,獲獎次數最多為勝。
三、過程寫作法的優點
1.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由于寫作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這將使學生懂得寫一篇文章必須經歷的幾個步驟,如寫前準備、起草、初稿、修改等,確保寫作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2.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樹立信心。寫前階段的引導和鼓勵使得學生覺得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小組寫作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并不是他文章的唯一讀者,他們會更認真地寫好作文;在討論修改的過程中,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自信心會因此大增。
3.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依據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親自探索和主動研究,親自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了“發現者”。
4.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寫作小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師生多向交流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團結互助的會話環境中發揮主動積極性和合作精神。它激發了學生自我確認、自我完善和相互競賽的動機,增強了與人合作的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學習。
總之,如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開拓思路,尋求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并在不斷探索意義的過程中完善表達方法,那么,他們的寫作內容就會更加真實生動、更富于意義、更具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李森 “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新舉措:過程教學法”.《外語界》,2011年第一期。
2.吳錦 張在新 “英語寫作教學法新探”.《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三期。
3.王薔 《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賀艷麗 “過程教學法與高中英語寫作教程”.《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