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隱喻思維與英語詞匯教學
未知
摘要:作為認知和語言的紐帶,隱喻在詞匯的形成和演變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隱喻的認知視角教授詞匯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英語詞匯教學必須重視學習者隱喻認知和隱喻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隱喻;認知;詞匯教學;二語習得
一、隱喻的本質及隱喻性思維意識
1.隱喻的本質
傳統的語言學家把隱喻僅僅當作是一種語言現象、一種修辭手段。Richards指出:傳統隱喻理論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視了隱喻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思想之問的交流(intercourse),是語境之問的相互作用(transaction)。國內語言學家束定芳在綜合了國內外隱喻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之后提出了她的觀點:“隱喻不但是一種語言現象,而且在本質上是人類理解周圍世界的一種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如果語言表達的概念是隱喻性的,通過視覺手段表達的同樣概念也是隱喻性的。語言中的隱喻產生與隱喻性思維過程,反映了人類大腦認識世界的方式。隱喻是我們探索、描寫、理解和解釋新情景的有力工具。”
可見,作為人們認知、思維、甚至行為的基礎,隱喻是人們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人們往往用具體的、熟知的、簡單的、有形的概念去認知和體驗抽象的、不熟悉的、復雜的、無形的概念,形成不同的領域概念之間相互聯系的認知方式。萊考夫運用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問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圖式(image schemes)來解釋隱喻現象。目標域概念是人們想要表達的對象或事物,即本體;源域概念是被用來描述目標域概念的對象或事物,即喻體。他認為隱喻是從一個易于理解的源域概念映射到一個較難理解的目標域概念,也就是從喻體映射到本體。
例如:Time is money(時問就是金錢)。就是通過“金錢”這個相對具體的喻體去認知、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本體的。
2.隱喻意識
隱喻意識即語言學習者對隱喻形式及功能增強了的覺察程度和敏感度。就隱喻形式而言,語言學習者知道隱喻是日常語言中極其普遍的現象,明i3語義沖突(偏離)和語境沖突是隱喻產生的基本條件,根據束定芳按隱喻的句法特征的分類,學習者不僅要認識常見的名詞性隱喻,還要認識謂詞隱喻(包括動詞隱喻、形容詞隱喻、副詞隱喻等);就功能而言,學習者應認識到隱喻是語言必然的一部分,它不僅僅起修飾作用,還具有構成詞匯、句子、語篇的語言學功能,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認知工具;從而認識到隱喻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認識到隱喻是了解目的語語言及文化的一個有力的工具。從提高隱喻意識促進英語詞匯教學的角度出發,學習者提高了隱喻意識有助于促進其詞義擴展能力。
二、隱喻思維在二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人類語言是以詞匯為基礎的,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習者提高英語學習的核心。以隱喻意識為指導進行詞匯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利用隱喻來對詞的構成及意義發展進行闡釋
眾所周知,英語不僅詞匯豐富、構詞能力發達,畢業論文而且幾乎每個單詞都有許多詞義。據統計,英語語義的70%都是隱喻或源于隱喻。如eye這個詞,最初是用來指人自身的一個重要器官,通過隱喻的認知功能發展為指其他動植物及其他物體的“眼睛、中心”:the eye of earthquake(地震中心),the eye of stoma(臺風眼),the eye of a needle(針眼)等。
英語中很多復合詞和派生詞借助與隱喻手段來描述事物,使之更加生動具體。其中很多詞由于借助了隱喻,其詞義一目了然。如,在講解“ice—cold”這個詞時,提醒學生“ice”本義是“冰”而“cold”代表“冷”,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是“as cold as ice”。類似的還有很多,如internet,newly—born,warm—heated,deadline,louder—speaker,read—ing—lamp,living—room,glowing—worm,toothpick,forget—me—not,hug—me—tight,strong—minded等。
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對詞匯構詞作隱喻性解釋,尤其是對英語中大量詞類的轉換,如典型的名詞、形容詞轉化成動詞等。例如,flower一詞引申為“開花”和“成熟”(The anti—static talents in painting flowered early.),形容詞light通過轉化為動詞lighten引申為1)使某物變輕:lighten a burden,cargo,pack etc.(使負擔、貨物、包裝等變輕);2)(使某事物)令人放心,解除憂慮:My mood gradually lightened.(我的心情慢慢放松了)。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大大減輕學習者的記憶困難,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使學生在詞匯的運用方面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維習慣,使語言更加地道。
2.利用悲喻來闡釋詞語發展
詞語發展的隱喻性是指“詞匯的多義性得益于隱喻”。隱喻是詞義發展、變化的重要手段。如前文所述,人類不可能對世界中的事物逐一認識,語言也是如此。人類以自身及熟悉的事物來認識世界反映到語言中就產生了多義詞,許多多義詞的延展含義是它基本詞義的影射,構成意象。例如:“mouse”本義為“老鼠”,但隨著計算機的問世,“mouse”又多了一層含義“鼠標”。這個詞義的產生是有其內在理據的:其一,鼠標外型很像老鼠;其二,點擊鼠標的聲音很像老鼠的覓食聲。這里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這類詞本體與喻體由同一單詞來體現。
3.利用隱喻加強對詞語運用的理解
詞語運用的隱喻性是指“詞匯的運用得益于隱喻”隱喻是語言運用的重要手段,這主要是指詞語的具體意義離不開語境。詞匯學理論認為,每個詞在一個新的語境中即為一個新詞。例如:The cancer in her personality led to her porce.
“cancer”指“癌癥”,與“personality”本不搭配,但如果我們將隱含比喻因素考慮在內,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癌癥是不治之癥,在此指的是個性中不可救藥的毛病。
4.利用隱喻增強英語學習者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沉淀和載體。對英語語言中的隱喻的理解和學習有助于我們了解英語民族文化,發現英、漢民族文化的異同,從而培養跨文化意識。隱喻作為一種各民族共有的認知方式為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心理基礎。因此,盡管不同民族使用的語言系統迥異,但基于共同的認知結構,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隱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正是由于有了這種“文化共核”,才是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隱喻成為可能。若以英語和漢語相比,我們會發現許多相似之處,如都以綿羊比喻溫順,以鋼鐵比喻堅強,用狐貍比喻狡猾等等。還有許多成語和習語中的比喻簡直不謀而合,如: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澆油),burn the boat(破釜沉舟),hang by a hair(千鈞一發)walls have ears(隔墻有耳),wash one's hands(洗手不于),swim with tides(隨波逐流)
此外,隱喻作為語言現象又體現著文化的差異,具有民族性和約定性。碩士論文由于不同的語言社團使用不同的語言,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如dog eal dog在英語中用來對人們在競爭中互相傷害,爭權奪利的情況進行客觀的描述,但對參與競爭的人們并不持否定態度;漢語隱喻”狗咬狗”所描述的是壞人之問的互相傾軋殘殺,帶有強烈的貶損意義。
三、隱喻對英語詞匯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1.有助于拓寬學生對詞匯理解的廣度與深度
Randal Homle在《隱喻、語言學習與情感》中指出,隱喻也是一種學習機制,通過類推我們已有的知識來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筆者認為,詞匯教學應圍繞一個關鍵進行,即啟發、培養學生就詞匯進行聯想、分類及比較的能力,以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目的。隱喻作為一種學習機制,因其聯想的“發散性、跳躍性”特點,使詞匯教學生動有趣,當學生發現一些他們原來熟悉的詞還有其他新的含義時,如novel(新穎的、稀奇的),study(書房),custom(海關)等,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其自身對詞匯的理解與運用就會大大地拓寬。
2.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語言的使用能力
由于漢英兩種語言之問在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就成為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借助與隱喻理論對詞匯的授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詞匯及詞匯短語(熟語)背后所蘊涵的文化問的共性及差異性,如green eyes(紅眼病),as strong as a horse(壯如牛)等,使學生在學習詞匯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其目的語文化的理解掌握,這就有助于避免因母語文化的負遷移而造成的交際失敗現象的出現。隱喻只是一種松散的談話,隱喻使用只不過是為了這樣不直接解釋說話人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其目的還是尋求最佳關聯。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授,一些看似前后不連貫的話語,通過人的大腦中已有的隱喻圖式結構,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如下面這個例子:
A:What about your neighbor?
B:My neighbor is a dragon.
B的回答是一種典型的隱喻。從表面上看,他與A的問話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A是回答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的西方人一聽到這句話就會明白它的會話含義。因此,教師在教授課時恰當地引導學生清楚地了解一些句子中的詞匯之間隱喻關系結構,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透徹地明白其語用含義,進而促進學生詞匯語用能力的提高。
[1]王素娟.隱喻的認知本質與文化教學[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53—54.
[2]蔣蘇琴.隱喻思維與二語習得[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