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怎樣進行高中英語教學
楊燕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改變課堂中老師單純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落后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的科學教學方式。高中英語新課程則更強調(diào)根據(jù)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文章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以作交流。
一、改革教學方法,建立和諧、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傳統(tǒng)的做法截然不同。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注重傳授知識向注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轉(zhuǎn)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我們需要研究學生們的差異,以便能找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zhuǎn)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告訴學生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以便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進程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敢于創(chuàng)新,形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zhuǎn)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二、要善于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形式新穎多樣,充滿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關鍵在于教師要得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學習熱情,從而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嘗試以下方法。
1.講究教學藝術,以輕松吸引學生
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能否達到教學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教師的課堂藝術。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是鴉雀無聲,而應該是充滿笑聲,學生在一堂課中感受的不是壓抑和沉悶,而應該是輕松和愉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板起臉孔說話,語言呆板枯燥的陋習,充分發(fā)揮語言的作用,語言既要準確、嚴密又要力求聲情并茂、幽默風趣。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聽起來輕松,而又發(fā)人深省。
2.利用課本鏡頭,直觀形象,強化教學效果
利用課本中鏡頭情景輔助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效果。給學生以鮮明的直觀形象,便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強化了教學效果。
3.勤于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的思維。
三、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教學,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 高一英語必修一的第一單元是“Friendship”,這是一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于是我讓學生分組討論Warming up中的問題,并設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00d friend should have”,“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fā)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四、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tài)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對英語成績相對差的學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yōu)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檢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五、積極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新課程教學中被廣泛的應用。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分派學習小組,有兩種基本方法可供選擇。一種是讓學生憑興趣任意選擇,一種是由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把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還可以按學生居住地分組,以利于假期學習。學生的不同特點包括個性、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和語言能力等等,把特點不同的學生編在一組,可以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賞的情感。編組一定要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每組以4人為宜,因為在需要的時候,很容易在組內(nèi)分成兩對,進行一對一的活動。合作學習的第二步是活動的方法:問答法是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進行的課堂交際活動,但它不僅局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應該是社會交際活動在課堂上的再現(xiàn),包括人們在獲取信息時的大部分活動。活動本身要圍繞著某個題目展開。由于問答法涉及很多人們社交時的初級活動,運用的語言知識比較簡單,基本上是處于短語和句子水平上,因此問答法比較適合于開展課堂交際活動的初期;討論與決策法是讓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做出決策,然后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各自陳述自己的決策,并進行討論,最后向全班宣布討論的結(jié)果。組織這類活動時,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就其語言知識范圍而言,屬于句子和篇章水平上的。開展好這類活動除了教師要組織得當,學生還要具有協(xié)作精神:故事和場景法主要是讓學生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共同編寫故事,或根據(jù)現(xiàn)有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這三種合作方法所運用的語言知識,涉及的交際行動基本上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加以采用,依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安排課堂交際活動。
我們的英語教學正在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改革,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者,要不斷更新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教學思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