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李霞
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試驗在我省全面展開,它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一次新的革命。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我也有幸與新課程改革親密接觸,感受著新課改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沖擊。在課改實踐過程中,如何做到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既保證教學能取得最佳效果,又不致于造成師生負擔過重?本人將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悟。
一、學習新課標,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新課程的目標定位是:為了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根據(jù)“三個發(fā)展”的目標定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六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xiàn)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為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也對教師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所以我們英語教師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程改革實質,理解教材變更意圖,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學習方式的改變、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策略、共性要求和個性特長需求,關注學生參與各種活動以及體驗與感悟,關注發(fā)展性評價。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適應新變化,塑造新角色,立足新起點,在教學實踐中與新課改同行、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學習主體,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本人在進行閱讀課的教學之前常讓學生先嘗試如下活動:look at the picture that goes with the text;read the text aloud to yourselves;read the text,underline difficult words and guess their meanings,then check in the dictionary。另外,本人還經常把尋找和準備一些用于課內教學的附加材料的任務交給學生,學生們都樂于參與其中。特別是當自己準備的材料被采納,用于教學后,他們不但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也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了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在不斷的訓練中,很多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倡導體驗參與,體現(xiàn)靈活開放
我們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應該是“黑白的”、“枯燥無味的”。我們應該拋卻傳統(tǒng)的正襟危坐,呈現(xiàn)個性自然的生動與和諧。
1、適當減少講授,增加討論。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引路人,在課堂上應該組織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充分讓學生各抒己見、交流討論。在北師大版模塊6 Unit 18 Lesson 1的教學中,本人在進行閱讀課的教學后就引出了“What do you think of Artificial Beauty?Is it necessary to become more beautiful by operation and why? ”等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要求學生組織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不但獲取了新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重視結論,更重視過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質的過程。”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注重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3、調控好時間,力求做到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在備課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同時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認知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持續(xù)課內知識的學習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本人常在完成教學任務后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整理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對于不懂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鼓勵學生課后多閱讀一些英文報刊雜志,利用學校的“陽光網吧”上網查找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內容。
四、實施情感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中成功與否的唯一或決定性根據(jù),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教育也是新課改確定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所以對學生實施良性情感刺激,喚起學生幸福愉悅的心情,從而樂于接受教育,并產生迎頭趕上的內驅力,對提高學習效果尤為重要。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做以下的嘗試:
1、在感情上接近學生,學會寬容,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有一句話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所以只有積極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英語學習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運用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用微笑面對學生,用眼神提醒上課走神的同學,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默契。
2、注意引起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聽歌、唱歌,于是在聽力課或課間休息時,我經常找一些經典的英文歌讓學生聽,并鼓勵他們大膽開口一起跟唱。一段時間下來,很多平時羞于開口的學生也能跟著音樂哼唱了,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因為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優(yōu)秀的教材,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而如何創(chuàng)設新課改背景下的新英語課堂,對我們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